保持终身成长|读《终身成长》有感

        不管在生活还是在职场中,我们多少都会碰到一些经历了挫败的人的消极、抱怨、愤怒情绪,或者我们自己有时也会有类似的情绪出现。有时,我们陷入这种情绪而不自知;有时,我们知道却不知道如何改善。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在2016年出版过一本书,叫《巨婴国》,书中其他方面的观点在此不作讨论,但本书道出了一个事实,大多数成年人,心理水平却是婴儿,这种没有发育成熟的心智直接导致了很多人即便是成人,但仍会有诸如极度控制欲、自恋、容易暴怒、习惯性撒谎等婴儿般的行为表现。作者书中有提到一个概念——“自我完整的人“,是指可脱离父母而心理上独立的人,他们相信自己基本有能力面对生活的挑战,而如果出现挫折,也能客观对待,既不容易归罪别人,也不容易怪罪自己,而是相信自己能行,懂得安抚自己的挫败感,同时又会去寻找资源帮助自己。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很多人在出现状况后,往往把责任怪罪在别人身上,用武志红的语言来说,即是自我不够完整。

        而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更是聚焦从思维模式的角度剖析了人与人的不同,提出成功的法则及改变的力量。

        卡罗尔提出的思维模式的区别,则更加贴近我们想要改变和成长的诉求。

        卡罗尔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存在固定性思维和成长性思维两种思维,固定性思维的人认为才能是一成不变的,习惯用发生过的事情评价自己,喜欢责备他人或找借口,而成长性思维的人善于从失败中学习并且相信能力是可以通过努力提高的。成长型思维的人,有明确的目标,善于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不会被别人的标签所约束并能通过一次一次的思维成长、行为转变最终达成成功,而这种成功不是成长型思维的人所刻意追求的,而是一次次思维成长后的副产品。卡罗尔在书中分别从体育、教育、商业领域用大量的研究成果论述了成长型思维对人们的改变,也论述了成长性思维对维持良好人际关系、婚恋关系的重要性。

        当然作为读者,读这本书的目的是不仅仅辨识这两种思维,看到这两种思维背后支撑的实证研究案例,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如何去让自己的成长性思维不断的“成长“。卡罗尔提出了五个步骤:第一步接受,即接受自己有固定思维这一现实;第二步观察,观察是什么导致了你有这种固定性的思维;第三步命名,给固定性思维取个名字,不把它认为是自己本体,而是可以剥离的一种思维模式;第四步教育,把剥离出来的思维、这个有着名字的思维作为一个个体,去和它对话,邀请它和我们一起转变。最后一步是设立成长型目标,并在此过程中不断的审视自己并实现持续成长。

        卡罗尔的这五个步骤不禁让我想起小时候,大约是8-10岁间,每次遇见困难、有了情绪,或是需要做出判断决策的时候,脑子里总是出现两种声音,就像两个小人在大脑里对话,有时自己在做错事的时候,也会和头脑里的小人对话。曾经一度,我很为这两个声音困惑或是害怕,认为自己是不是有问题,而且还曾问过其他人是不是有也这种情况。直到这两个小人完全消失,我再也没有这种头脑里的小人困惑过。现在想来,其实那应该是自己体内不同的思维模式产生冲突的结果,所以应该真正感到困惑的是这种声音的消失。如今,三十年过去了,似乎卡罗尔隔空在对我说,把它(固定思维)重新找出来,重新让你的成长思维和它对话吧!真是奇妙!

        话说回来,感觉卡罗尔的书中的理念,和中国复盘、正念等提法是有异曲同工之妙,但不管中西方用什么样来称呼命名,最重要的知道成长的正确含义并知道如何才能保持终身成长。

你可能感兴趣的:(保持终身成长|读《终身成长》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