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笔记都摘自国奖访谈中的一些对我有启发的部分,在这里记录一下吧。
第一篇:不惧未知,认真做好当下的事
1、与一般的科研项目历程相似,这项工作可以概括为两个部分:首先是了解所遇到的问题,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知晓解决该问题的传统算法,找到这些算法的不足之处。其次是设计一个方案,用现有的数据验证其基本流程,从理论上证明该方案的算法比之前的更为优异。
2、最重要的事情是让自己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以及希望通过研究生的生涯收获什么。
3、“不要畏惧新的知识,只要你认真做,嗯,你总是会有成果的”。
4、完成一个项目不仅是能够从技术上进行突破,通过反复验证设计出一个更为成功的算法,发表文章扩大学术上的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提升自我,训练自己的科研能力。
5、要学会总结,人是有惰性的,如果只想看一篇论文、一本书,而不想总结不想输出,其实是无法深刻地理解文章的结构与思想的。
6、避免因小失大,不要过于执着于某一个点,然后花费大量篇幅去介绍,实际上它对整个文章的影响可能并没那么大,这么做反而会造成整体思路的偏移。
7、在科研过程中遇到了问题或者每隔一段时间一定要及时和导师或者同学讨论,一个人对问题的理解总会有偏差,尤其是刚开始做研究,和接触科研并不多的同学,而讨论的过程正是互相消除偏差并纠正研究轨迹的过程。
8、有压力是好的,这样自己才可以不断地向前走。有时候,在前进的路上不要想太多,把手头事情做好就好了,“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不失为一种积极的解决方式。
9、当你想去一个更好的公司,更想去的专业或者更心仪的学校时,即使觉得自己暂时很难争取到,也应该尽力去尝试。很多东西,其实并没有自己预想的那么困难,而只有真正争取了,努力过了,无论最后结果如何,才会真正内心无悔。希望这一点,可以为想追逐自己梦想而又有点踌躇的人带来一些鼓舞。
第二篇:行百里者半九十,坚持才是胜利
1、写论文怎么找到好思路?
“我一般是先去了解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复现那些比较好的方法,总结看一下还有哪些问题还没有解决,然后由问题驱动方法,或者换个思路,类比其他领域的方法以寻求共性,最终来解决本领域的问题。”
要注意开拓视野、转换思路的重要性,要做出一篇好的文章,首先是要多走出实验室,和领域外的人交流。“比如说我们做行人再识别时,发现它和强化学习有互通之处,我们就按照这个思路来做了一篇文章,审稿人也比较认可”。
其次就是多用手,多做实验,去实现自己的想法,如果只是纸上谈兵,就会发现想象和实际还是有很大距离。还有一点需要注意的是,不要频繁地去换方向。
2、投稿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第一是要严谨规范,比如说会议投稿要双盲审核,不能看到作者的名字和单位,如果一时粗心没抹掉,就会被拒收。在文章表述上也要注意不要有语法错误,因为一些审稿人很看重英语的写作能力,如果有一点点的语法错误,对方看了就会觉得很难受,影响他对整篇文章的观感。
第二是要把握好时间,如果没有提前规划,就比较容易出现连续赶工状况,“我印象比较深的是赶一篇会议的文章,当时离截稿就只有三天了,连轴转了两天,只睡了两个小时。如果我提前开始规划做的话就不会那么赶,一篇顶会的文章准备的话至少得要六个月”
第三是要会“讲故事”,会写文章也要学会向审稿人“推销”自己的文章。当你有了一个好的想法并写成了一篇文章,如果可以对它进行比较好的包装,突出其创新点,让人对其产生兴趣并觉得耳目一新,也可以投到较高级别的期刊。
3、在面临自己不熟悉的事物时,要沉下心稳扎稳打的学习,当你逐渐积累了经验和技能,做出好的成果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第三篇: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
1、要多动手去尝试,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空想的层面。因为计算机是一门实验科学,试过了才知道一些算法、听起来高大上的说法到底靠不靠谱。其次就是面对新的领域时不要怕,不要被开始的门槛吓到,或者写了之后不敢投顶会顶刊,其实当你熟悉了某个领域,多去实践,投了论文后会发现其实也还好。
2、前期的积累会比较长,学习曲线缓慢,但是到后面的话就会快很多了,所以不要在刚开始攀登这座大山时就被吓退。当你有了知识储备,去尝试、了解掌握了整个领域的前沿方向后,就可以适应这个学科语言、视角和节奏,实现一些自己的想法。
3、发文章最好是结合前沿方向来做。计算机是一门发展速度很快的学科,因此我们要关注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向,保持敏感度,拥抱变化。
4、对于入学之后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要直面困难而不是逃避,借助老师或者实验室其他同学的力量,或者网络来查找解决方案,是比较有效的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既要拥有搜索信息的能力,也要有辨别的能力和自己的见解。
5、在找工作时,要提前做好准备,不要等到了火烧眉毛了才发觉来不及,这个准备包括问清楚当前这个行业的发展和变化,公司的招聘需求的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