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1:《阅读力》聂振宁

1.落拓:潦倒失意。(开始读书前听的歌里边听到的一个词。)

2.分条缕析

3.俗了,浅了

4.自况:自比,拿他物比作自身。

5.莎草纸,埃及几千年前,书写载体。

6.桦huà树

7.明后期,短篇小说集,三言二拍,沈梦溪《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喻世明言》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8.东汉汉明帝时期,佛教东渡首次到中国,建佛教寺庙洛阳白马寺,第一部汉译佛教《四十二章经》出于此。同时期,张道陵创立道教。

9.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前一句是什么?出自哪里?——宋真宗《励学篇》,书中自有千钟栗……

10.突击!!!考一考大家,高中文学常识啰:还记得《史记》是第一部?——是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汉书》是断代史。[赋]是哪个朝代的文字体裁?——汉代。前段时间我看到朋友圈刷屏的《上林赋》,大家可知出自谁之手?——汉代司马相如,另还作有《子虚赋》。

11.宋朝,岳麓书院,“朱张会讲”,朱熹,张栻(shì),就理学问题讨论三天三夜。

12.不一而足:不是一种或一次,而是很多。

13.不啻(chì):①不止②如同。

14.强弩之末:原来强大的力量已经衰竭,起不了什么作用。近义词:大势已去。

15.渑(miǎn)池,在河南。渑(shéng)水,在山东。

16.一些相关典故:

①学富五车(先秦惠施)②悬梁刺股(西汉孙敬;战国苏秦)③囊萤映雪(晋,车胤(yìn);孙康)④凿壁偷光(西汉匡衡)⑤带经而锄(汉,兒(ěr,“儿”字的象形字)宽)⑥负薪挂角(汉,朱买臣;隋,李密)⑦刮目相看(三国,吴国,吕蒙)⑧坦腹晒书(东晋,郝隆)⑨开卷有益(宋,宋太宗)

17.洙(zhū)

18.分享很喜欢的两句:宋,欧阳修“立身以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宋,黄庭坚“一日不读书,尘生其中;两日不读书,言语乏味;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

19.卧龙凤雏,指诸葛亮和庞统(卧龙凤雏这词是诸葛亮向刘备提出的噢!)

20.这个对比感觉很有意思“静气、文气、秀气、灵气、雅气、书卷气、平和之气——俗气、怨气、一身娇气、小市民气,一身傲气、霸气、戾气、粗鄙之气。”

21.乐不可支:快乐到极点。

22.书籍内容上:

①读书史:阅读先于文字,文字提升阅读,朗读先于默读,出版扩展阅读,忙时读屏闲时读书。

②读书目的:读以致知,读以致用,读以修为,读以致乐。阅读方法:与书结缘,让阅读成为习惯,读书不妨动一动口,读书最好动一动手,读到好书要动心。

(看到这儿,我突然想起,朱熹的《读书要三到》“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③如何阅读论述型书:第一层是“基础阅读”(能读懂),第二层是“检视阅读”(看书名看序言看目录看索引看作者介绍,挑主题相关篇章段落随手翻看,能否读懂,有否兴趣,值否一读),第三层是“分析阅读”(全盘性、完整性,优质性,做分析性理解和评论),第四层是“主题阅读”(是复杂的系统的,主动按主题寻找书看,进行比较性阅读,比较、分析、鉴别,这是研究性问题的一环)。

(突然想说,这些读书方法或者更多的读书方法,在座的大多数人还是知道的,理解的,甚至是认同的,但是我们日常读书过程中并不会在意,或者说就是知而不行,又或者就我的想法来说就是并没有形成这样一个读书的习惯和思维。)

23.五迷三道:形容人神志不清的样子,或让人弄不明白。

24.“曾国藩认为,自学和读书,最重要的是三个字:恒、勤、专。”曾国藩谈到:“人生唯有常是第一美德”。

25.服膺(yīng):记在心中,不会忘记。

26.况味:境况和情味。

27.(在“读到好书要动心”这里,我共振到的是,平日里众多读书的人都会认同的一个观点,“你写出来的文字,可以看出来你平日里读的书”。我一直都十分认同这个观点的,一个人输出一定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输入。这便想到我平日写的文字,尤其是近些日子重新回到平台抒写一些情感和文字的状态来看,或许,不少人可以看出,我近些年的输入寥寥无几。确实有些羞愧难当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读书笔记1:《阅读力》聂振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