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也是一个生活方式

一、体验环境

二、产品概述

Slogan:躺平是一个姿势,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百度百科:躺平是阿里巴巴旗下生活方式APP,居家好物分享社区,分享生活分享家,躺平App打造社区交流、好物推荐与居家指南。

App Store:躺平,一个宝藏App

躺平覆盖了文化艺术、潮玩、DIY、摄影、居家、美食、宠物、玩乐领域,选择倾心的兴趣。还有种类繁多的圈子,找到你喜爱的圈层与同好。

想合群,可以;只想跟自己合得来,也没问题。

三、产品结构

3.1 一级页面截图

产品的底部Tab栏分为:首页(躺平)、圈子、发布(+按钮)、消息、我家。

首页的主要信息是内容,分为推荐、关注两个大板块,而在推荐中,值得一提的是有一个“画报”模块,类似于“每日推荐”。内容的主要部分就是UGC,所包含的元素是大图、标题、发布者昵称、“赞”按钮(轻触即可点亮),其中也穿插着标签、合辑、文章·好物、话题等内容。

圈子则有点类似“话题”模块,用户可直接点击自己感兴趣的话题,从而查看里面的内容。

发布则是一个加号按钮,目前支持的类型是文章、图文、视频,但是文章目前需要通过Web端的网站去编辑,然后扫码发布。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发布的图文是可以支持添加商品的,添加后会在图片中有一个小标签(类似微博的贴图标签),点击后可以直接跳转至对应的商品,商品支持联想、自有订单、搜索以及粘贴淘口令。很明显,这个功能目的就是为了带货,有点接近小红书的定位,通过UGC内容来种草。

消息分为系统通知、赞和收藏、评论和@、购物消息。前三个都是中规中矩的内容社区常有的,而购物消息明显是与淘宝深度集成,目前尚不知道这个消息是如何抓取,因为只展示了我一笔订单的消息。但是很明显,这是躺平产品团队的野心,躺平将会成为淘宝的后花园,在这里承担的功能是交流、分享。

我家则是个人中心,主要显示的是自己发布的内容,分为动态以及合辑。

3.2 产品结构图

一方面产品的版本数也不是很高,所以没有特别深的入口,大部分功能都到三级页面便停止了,因此产品也会给人以简洁的感觉。

UI设计、页面布局是另一方面,因为功能比较少,或者说目前还是核心功能,因此相对于其他的一些社区类产品,躺平这款App就像它的Slogan一样,是一种生活方式,且这种生活方式是慢节奏的。在目前体验过的一些产品中,微博的绿洲,风格会与它比较接近。

3.3 产品核心流程图

在这里只展现了产品的最核心逻辑,即浏览内容与发布内容,其中内容主要分为推荐内容(系统会根据你的阅读习惯、发布内容等来进行推送)、关注内容(关注的人所发布的内容)、圈子内容(即分类、标签,同时用户也可以自己创建圈子)。

四、产品体验

4.1 瀑布流页面

首页内容的展现形式为瀑布流,参差不齐的多栏布局,随着页面滚动条向下滚动,还会不断加载数据块并附加至当前尾部,目前小红书、绿洲也是如此的设计,页面简约,一张大图配上标题、发布者信息,以及一个简单的红心按钮,就构成了每一个内容。

目前就体验感觉,应该是有在首页添加了算法,可以根据用户的阅读习惯,在每次刷新时推荐关联内容。

4.2 极具文艺气质的UI

躺平之所以能在一众极为相似的社交类产品中夺得一席之地,除了自带阿里的光环,其本身极具文艺气质,慵懒中透着一股洒脱的气质。

本身产品的图标就是一个小人躺在那儿,完美契合了产品的标题与Slogan:躺平是一个姿势,也是一种生活方式。进入App后,从最初的登录,到新用户的激活、引导,都有一股俏皮劲。

比如用户如果没有关注,在首页的关注Tab,就会有一个小人躺在地上;在【圈子】这一页,如果用户未加入圈子,则会有一个小人一直在那里拨动+号按钮;在【我家】页,用户如果没有关注,在【我关注的】展示页,则会有一个小人躲在冰箱里,上面一行小字“空…”。

诸如此类的设计还有很多,本身作为新人用户,就是会存在学习成本的,那对于产品来说,要做的就是降低学习成本,同时提高学习过程中的趣味性,让用户愿意去尝试新的功能。

躺平在这一块并没有做很多的用户引导,而是用了很多很生动的图片来提示用户,你的这个小伙伴有点寂寞哦,因为无论是趴地上、转+、躲冰箱,给人的感觉就是他很寂寞、很孤独,迫切地需要用户把这一个页面、这一个功能给体验了,它才会进入到新的状态。

躺平的UI风格在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是多见的,但又是少见的。多见之处在于很多产品都会用一些小清新的风格来吸引用户,少见之处在于很少有社交类产品可以做的这么简约。躺平的风格是那种:慵懒之中透着一点俏皮的感觉,用户会觉得它很逗,像是在撩拨你来“玩它”。

4.3 淘宝的另一面

在躺平,有这么两个功能和淘宝息息相关:

1、可以分享好物:用户可以直接在文章里放上产品的链接,也可以在图片里放置标签,类似微博的贴图标签;

2、可以直接购买商品:用户可以通过点击产品链接或者图片标签进入商品详情页,完成付款。经测试(未完成付款),可以直接在躺平里完成和淘宝一样的下单体验。

这说明躺平除了有UGC内容,还可以直接带货,并且可以直接通过App完成付款流程。这一方面得益于淘宝的品牌背书及商品导流,还得益于支付宝的交易模块,可以说躺平出身就是带着金钥匙的,天生自带流量变现的能力,且可以反哺淘宝。

在这里可以看出躺平团队的野心,一开始躺平的定位是“阿里巴巴旗下家居家装平台”,是属于垂直领域的社交平台,但是再看现在的定位:阿里巴巴旗下生活方式APP,居家好物分享社区。已经从家居家装过渡到了居家好物,一下子就变成了所有生活品类的社交平台。

因此称躺平为淘宝的后花园也不为过,产品的使用场景也主要是两类:看其他用户的分享,找到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购买其中的商品;用户买完东西,去躺平分享自己的经验,传递给更多用户。

但是可能目前比较遗憾的就是,躺平的流量远远还不够,相比于已经很成熟的小红书等社区,躺平只能说已经具备了基本的能力,但是相应能输出专业知识的用户,也就是UGC转变为PGC这一块,躺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淘宝侧重购物体验,花里胡哨的界面给人一种进了大观园的感觉;反观躺平,侧重购物分享,简约的设计营造的是生活中的美感。

4.4 部分亮点体验

1、选择图片:选择图片时,左上角的相机按钮,不单单只是一个图标,而是一个小小的取景框。这个说不上什么亮点功能,但让我觉得还挺意外的。

猜测产品经理之所以做这么一个功能,一方面是提醒用户这里可以拍照,一方面也是引导用户去拍照。因为当用户在选择图片时手机自然会晃动,那那个取景框自然也会有变化,可以很好地吸引到用户的注意力。

2、“我的动态”布局:用户自己发布的内容,在前端展示的逻辑是以堆砌式的方式进行排列,图片并非以简单的宫格形式展示。

五、建议和总结

5.1 建议

1、流量是目前躺平最缺的,同为社交平台,当年“来往”的关注度显然不是躺平可以比的,虽然对于阿里各自承担的角色不同,但还是希望躺平团队可以在“获取用户”这一块下点功夫,不能完全靠用户的自传播。

在我体验的时候,曾尝试不断刷新,然后差不多在5次左右,就刷到了2019年12月的内容,足可见平台内容的缺乏性。

2、优化推荐的逻辑,本身也是出于早期版本阶段,早期用户的体验就很重要,可以在推荐时,除去用户阅读习惯,还可以把更多新用户的内容予以推荐。

3、建议除商品分享之外,还可以尝试与口碑合作,本身口碑的定位也是“生活服务平台”,这样就可以挖掘更多的内容多样性:分享店铺、打卡好店等。

4、躺平显然是一款平台型产品,那自然会面临除用户(在这里狭义上认为指的是内容阅读者)之外的供给侧一方,在这里供给侧主要指的就是内容生产者。如何平衡供给侧与用户,就是平台需要着重考虑的了。供给侧可能又分为UGC,单纯因为自己喜欢所以分享;还有就是PGC,以获取收入为目的。

如果平台偏向用户,那可能会损害到供给侧的利益,自己辛苦些的内容得不到曝光;偏向供给侧,用户可能会发现自己看到的原来都是广告文案,从而对平台产生质疑。

随着躺平的逐步迭代,这块的问题也迟早会碰到:我们知道了用户价值,需要什么条件,要做什么才能实现它?

5.2 总结

1、躺平目前的核心竞争点就在于淘宝对其的资源倾斜,用户几乎可以毫无成本地在躺平完成一笔订单支付,这里的成本既指使用成本,也指用户的信任成本。淘宝对其的赋能,为躺平未来的流量变现已经打好了坚实的基础,之后的路大致就是淘宝对其的流量支持,比如商品可直接分享到躺平、用户在淘宝完成评价后可以分享至躺平等。

2、目前躺平能吸引用户的显然不止“阿里旗下”这款金字招牌,更多的还是依赖于其独具匠心的UI设计。这在前期产品的冷启动阶段可以带来不少用户的关注度,但到了用户留存这一阶段,就不是只能靠UI来吸引的了,作为内容分享社区,核心点还是在内容这一块。

3、躺平目前主要的内容,除了居家好物,还有很多兴趣向的内容,如摄影、美食、运动健身等。但本身内容社区都是围绕着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展开,只要有生活,就会有相关消费的产生,产品就能有商业价值。

4、相信躺平的可能性还有很多,阿里的版图已经很大了,如果说微信可以作为腾讯帝国所有产品的分享后花园,那么躺平也有机会承担类似的角色。不从即时通讯做起,而是从内容分享入手,未来聚合淘宝(电子商品)、口碑(线下消费)、优酷(视频)、虾米(音乐)、飞猪(旅游度假)、书旗(小说)等一众产品,完成阅读内容-浏览商品服务-消费体验-分享-产生内容的合理闭环。

你可能感兴趣的:(躺平,也是一个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