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连接大脑神经元

   

图片发自App


      我们总在苦恼,生活太忙碌,可真的是生活本身太忙碌吗?答案也许是否定的。是因为我们不会合理规划!

不知道大家是否有这样的感觉,每一天忙忙碌碌,早起、上班、回家,或者聚会,或者加班,却仍然觉得每天不充实。作为大四即将毕业的一员,我还体会不到上班是什么样的感觉,也不懂为什么会有很多人埋怨工作的枯燥繁琐,但我知道,在校园里的每一天,都应该过得丰富而充实。

今天看了这本《思维导图》收获很大。作者在书里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不管是学习还是工作,在我们自己的脑子里都应该有一个很清晰的认知,包括你的目标(你准备做什么,什么时候、花多少时间)、行为(达成目标需要完成哪些步骤)。有时候,我们会过于相信自己大脑的强大,如果不拿出纸和笔,我们真的无法一件一件地梳理出轻重缓急之事。这个时候思维导图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我们。

为什么要做思维导图❓

众所周知,我们很多人平时记笔记的方式都是纵向垂直记录,这样的笔记在我们的头脑里是无法形成清晰的逻辑的,事情总是“剪不断理还乱”。这个时候如果使用思维导图把所有的关键词都集中在一张A4纸上,就能让自己更准确把握住整体。

思维导图与阅读书籍❗️

很多人读书,都是从头开始一字不落地读,受制于从小养成的习惯,读书必须从头到尾,咬文嚼字,慢慢品读,但是现在市面上书籍众多,哪些值得品读,哪些值得快速阅读需要我们有自己的判断。而大多数情况下,正确的阅读方法应该是利用1小时原则或30-3-30原则。

所谓一小时原则,就是拿到一本书,看看它有多少章节(假设有10章),然后算出每一章需要花费的时间(6分钟),那么我们就严格在六分钟之内快速看完一章,当我们在一小时内浏览完全全书后,一定会有自己感兴趣的章节,这个时候就可以重新翻那一章细细品读。

所谓30-3-30原则,原理和上面的相似,30分钟快速浏览,3分钟选出自己感兴趣的,30分钟细细品读。

为什么要这么读,因为作者在写作一本书的时侯,必须要详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会有很多解释性句子(可以理解为一堆废话),它们很可能是我们一看就忘的内容,是没有阅读价值的,关键就在于我们应该找出书里面吸引我们注意力的“关键性”词语,再去阅读上下文加以理解。

思维导图与时间管理❗️

用思维导图来制定每日10件事、每周10件事、每月10件事,类似于制作一张to do list,再把这些事情按照轻重缓急标出顺序序,一一完成。根据二八定律来说,通常我们会花20%的时间完成80%的事情,那么如果我们完成了一天内最重要的事情,就相当于已经把一天中80%的事情完成了✅

思维导图还可以用来建立自己的人生规划,包括一年后、五年后、十年后,在学习、工作、财务、休闲娱乐等方面进行规划,当然这么漫长的时间我们无法完全考虑,所以这个导图是可以定期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的。制定人生规划的思维导图可以使用30-30原则,即用三十天的时间,每天三十分钟来思考,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如何成为这样的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你对自己的自我认知就会越来越明确。

思维导图与考试计划❗️

利用思维导图来制作学习计划,在这之前,一定要想清楚距离考试还有几个月,还需要学习多少内容,然后把这些内容分配到每个月。

通常来说对考试的复习计划应该以三轮复习为主。第一轮主要集中在全面快速学习教材分析和知识点背诵,第二轮以做习题为主,结合教材的学习,第三轮则是对思维导图的全面梳理,做到背诵知识点。

思维导图与听课笔记❗️

听课笔记的思维导图有以下几个注意点:1.使用多色彩笔,分别标注出主要内容、重点、案例分析和说明2.利用顺时针画图的方法进行记录,因为你事先不知道老师会有多少内容要讲3.及时总结回顾和思考

思维导图与观看电影❗️

很多人觉得看电影就是一种休闲娱乐的方式,看过就忘,其实,我们在看电影的时候也可以绘制一张思维导图(草图),之后加以修改补充,并记录自己的收获和感想,这样你看电影的两小时就是有价值的两小时了~

任何事情都源于自己内心的热爱和专注,思维导图就能起到这样的作用,在制作导图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一个安静的、独立的环境,去思考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一段时间,可以是早起的三十分钟,午休的三十分钟,睡前的三十分钟。只要行动起来,we should take baby step.一步一步慢慢来,成长总不会一蹴而就,但你今天所经历的一切一定是自己过去三年、五年所积累的必然性。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维导图》:连接大脑神经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