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S VIPER架构简析

在建筑学领域,有这样一句话:我们虽然在营造建筑,但建筑也在重新塑造我们。作为一名开发人员,如果你曾认真的去做过架构相关的东西,对这句话必然有着深刻体会。一个好的架构,不仅可以让一款产品成功的投入使用,还可以让产品具有良好的可维护性。这篇文章,主要介绍一种被称为VIPER的架构,并基于swift的特性去做相应的设计。

VIPER是视图(View)、交互器(Interactor)、展示器(Presenter)、实体(Entity)和路由(Routing)的首字母缩写。

视图:根据展示器的要求显示界面,并将用户输入反馈给展示器;这里不仅仅是指UIView或其子类,还包括UIViewController,主要负责一些视图的显示、布局、用户事件的接收;

交互器:包含由用力指定的业务逻辑;

展示器:包含为显示(从交互器接受的内容)做的准备工作的相关视图逻辑,并对用户输入进行反馈(从交互器获取新数据);

实体:包含交互器要使用的基本模型对象;

路由:包含用来描述屏幕显示和显示顺序的导航逻辑;

这种分隔形式遵循单一责任原则。交互器负责业务分析的部分,展示器代表交互设计师,而视图相当于视觉设计师。

在VIPER的实际应用中,组件之间可以以任意顺序来实现,但在个人的实现过程中,经过反复的理论推敲和实践,推荐使用这样的顺序来进行实现。

交互器

交互器的任务是根据业务逻辑来操纵模型对象(即实体),它的工作应当独立于任何用户界面,只对外暴露相应的接口接口;同样的交互器应当可以同时运用于iOS应用或 OS X应用中。交互器主要包含逻辑,因此非常容易使用TDD进行开发。故此,在实现交互器的时候,只需要是一个普通的NSObject即可,在其内部处理对应的业务逻辑,并向外提供简明的交互接口。

实体

实体是被且仅被交互器操作的模型对象,此处再次声明交互器的作用:处理所有的业务逻辑。在swift环境下,实体可以通过NSObject、Struct来实现,如果使用了Core Data,最好将托管对象保持在数据层之后。

展示器

在我实现VIPER的过程中,展示器也是基于NSObject来实现的。展示器收集来自用户的行为交互,在合适的时候更新用户界面并向交互器发送业务请求。在我们实现的过程中,展示器是整个 VIPER 架构的枢纽(也有人偏向于以 Interactor 为枢纽,通过具体实践,个人推荐使用 Presenter),主要功能是各类消息的转发和界面路由,如:Presenter 从 View 获得用户事件的消息,并发送给 Interactor ,Interactor 进行相应逻辑处理后,反馈消息给 Presenter,Presenter 将消息再反馈到 View 上。

视图

视图一般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被动接收来自用户的行为交互,被动接收由展示器传递来的消息(如展示器下发的需要展示的内容)。展示器不知道视图中存在的控件,只负责告诉视图在合适需要显示什么样的内容,内容如何显示由视图自行处理。

路由

在实现路由的过程中,我尝试过两种方案,一种是网上大多数VIPER架构文章中介绍的wireframe(线框),另一种是基于URL的router。这两种方案都实现以下两个目的:

建立路由中间件,所有的界面跳转由中间件处理;

所有界面跳转可交由后台控制,APP做好路由节点注册;

根据我们团队的实际情况和业务需求,我们最终选择使用基于URL的路由形式(命名为:GSRouter)。在此基础上,参考了HandyJson的实现思想,我们为GSRouter加入了参数自动解析功能,在此,对HandyJson的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实现路由模块的过程中,不管是线框还是GSRouter,都是去注册目标vc的生成过程(以block的形式)。简单来说就是,当路由中间件发现你要跳转到某个vc的时候,就去调用这个vc对应的block,在block中初始化该vc,然后将初始化好的vc对象回调出来,再根据跳转形式(present/dismiss or push/pop)进行跳转,同时,还可以为跳转配置对应的动画效果。当然,如果你使用的是storyboard,可以运用建造者模式写一个通用的vc对象生成方法(builder),不需要再经过block,然后为UIViewController添加一个参数自动解析方法,这样你的路由模块就已经具有了基本的功能了。

以上是对VIPER的一个大致介绍,以及我个人在实现VIPER架构过程中的一些感悟和理解,由于公司的保密要求,暂时未能提供小demo,在后面时间丰裕的时候,我会整理一个小demo并上传到github,以供大家参考。如果上述表述中有任何不合适或理解不到位的地方,请大佬们批评指正。

最后,非常感谢您的耐心阅读!

你可能感兴趣的:(iOS VIPER架构简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