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代,秦国派兵攻打赵国的首都邯郸,赵王命令平原君赵胜去楚国讨救兵。当时楚王一方面怕得罪强大的秦国,另一方面又想联合赵国来壮大自己的声势,正在进退两难、犹豫不决的当儿,平原君的门客毛遂走上前去,紧握剑柄,义正词严地说:“秦国的白起不过是个毛孩子罢了,他带着几万人,发兵与楚国交战,第一战就攻克了鄢(yan)城和郢(ying)都,第二战烧毁了夷陵,第三战便使大王的先祖受到了凌辱,客死他乡。这是楚国百世难解的仇恨,此仇不报,连赵王都感到羞耻,大王难道不觉得羞愧吗?今天我们来和您谈论对付秦国的事,并不是为赵国,而是为了楚国······”
楚王听了毛遂这番话后,立刻出兵去解救赵国,化解了赵国的危机。平原君回到赵国后,便称赞毛遂说:“毛先生一到楚国,使赵国地位重于九鼎;毛先生的三寸不烂之舌,真是胜过百万大军哪!”
从此以后,毛遂从一个默默无闻的门客,变成了一位受人尊敬的上客。
寓意启示
本故事源于《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古代的人把“九鼎”当成传国的贵重宝器,一定要把鼎放在国都所在地,作为建国定都的象征。“大吕”,周朝庙里用来祭祀的大钟,也是重器。战国时代,诸侯国分裂割据,稍强大的便想吞并他国的土地,战乱频仍,像毛遂这样具有三寸不烂之舌的门客,是颇受推崇的。后人根据这个故事,引申出“一言九鼎”的成语,用以比喻一个人说话极有分量,所起的作用极其大。
例句应用
①《歧路灯》第五回:“李瞻岱来学中备了一分礼,央前任寅兄与我说:‘二位老师,一言九鼎。’谁知娄昭不肯去也罢了,他还推到他哥身上。”
②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十章:“贤妹是他的救命恩人,一言九鼎。倘蒙贤妹劝说几句,使他悬崖勒马,潜逃异乡,避此厄运,我将世世生生永感贤妹之德。”
附记·九鼎的传说
相传夏朝大禹在治平洪水以后,便把全国分为九州,并用青铜铸成九个大鼎,且在鼎上面铸了九州山川特产的图案,作为九州的象征。夏朝灭亡后,这九个大鼎被移到商朝的国都殷;商朝灭亡后,周武王又把九鼎运到了洛阳。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想把九鼎搬运到咸阳去,途中忽然有一个鼎冲飞而上,结果掉入泗水。秦人怎么打捞也捞不着,实在没办法,只运了八个鼎到咸阳。秦朝灭亡后,这些鼎也跟着下落不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