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学记》七

十八、师也者所以学为君也。是故择师不可不慎也。

    【译文】做老师本身也是在学习做国君。因此选择老师不可以不慎重。

    【感悟】我们的祖宗能把做老师与做国君相提并论并载入典籍,也真是太抬举尊重老师了。的确,教育无论在什么时代都是影响国家民族兴衰的百年大计,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的尊重程度代表了这个时代和国家的政治智慧和执政能力。教师素质、师德水平、专业能力是培养未来公民水平的决定因素。说教师关系着国计民生一点也不过,说教师决定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一点也不过。所以说做老师跟学做国君一样也非常有道理。但我们现在的教师选聘录用机制并不理想。师范类毕业生学四年拿的教师资格证跟其他专业毕业生考过了教育学心理学拿的教师资格证含金量应该不同吧!我们国家培养了那么多师范类毕业生,真正进教育的有多少啊?!

十九、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知敬学。

    【译文】老师严厉受到尊敬,那么他传授的道才能受到学生尊重。道受到尊重,然后百姓才知道敬重学业。

    【感悟】尊重是相互的,老师尊重学生,学生才会尊重老师。老师如何获得尊重,应是学识丰富、举止优雅、宽容大度、关爱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必然受到学生尊重。亲其师,才信其道。教师的严厉应该是宽严相济、恩威并重的。严厉是因为治学的严谨、对学问的敬畏,是对学生修身、治学、成长的严肃认真负责的态度。老师们以身示范对学问的敬畏严谨,潜移默化的对学生就会产生巨大的影响。全社会都尊师敬学,教育就成功了。

二十、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又从而怨之。

    【译文】善于学习的人,老师不必费很大气力,教学效果却很大,学生会把学习成效归功于老师的教导有方,不善于学习的人老师辛勤费很大的气力,收效却很小,学生就会因此埋怨老师不得法。

    【感悟】我们常说好学生不是老师教出来的,大抵道理与此相同。的确,一些自制力强,学习习惯好,基础扎实,比较聪明的孩子一点就透,一说就会,自学也行,老师不很费劲,他学的不累,成绩却非常优异,学习成绩当然要归功于老师了!由此看出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对学习质量有多么巨大的影响!预习的习惯,听讲的习惯,讨论的习惯,做题的习惯,写字的习惯,读书的习惯,做作业的习惯,记笔记的习惯,整理的习惯等等。好的学习习惯一旦形成,好的学习方法一旦掌握,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质量也提高了!

    所以老师们在教学科知识的同时,一定要重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培养。如此才事半功倍,成为高师、名师。

二十一、力不能问,然后语之,语之而不知,虽舍之可也。

    【译文】学生不会提出问题时,老师应开导并讲解给学生听。如果讲解了学生还是不懂,那么暂时放一下,待以后再讲解也是可以的。

    【感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也是一种学习能力的表现。他必定是经过了思考、研究而不得其解。问题就是学习的开始,重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启发、鼓励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当他们提不出问题,提不对问题时说明他们的学习遇到了困难,这时老师就该出手了。教师通过启发引导、迁移类比学生还不明白的,就说明这个知识学生现在还理解不了,就要先舍弃先放一放。

      三讲、三不讲原则中,讲了也不会的不讲,其理论根源就来自于此。

你可能感兴趣的:(悟《学记》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