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业解惑之后,怎样传道?

        谨以此文献给我的国语启蒙老师

        中国的教育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甚至有几年的高考作文都是有关于教育话题的。全国人民上到七老八十下到小学初中,无论是教育者、被教育者抑或是曾经是二者中的一个而现在仅仅只是一个旁观者,每个人都能就自己的经历吐槽吐槽中国教育的好坏利弊,可以说教育问题是每个中国人都切身体会过的,是每个中国人都有也最有发言权的一个话题。

        而我本人是去年高考大军中的一员,成绩不好不坏总还是有一个大学上的,一场考试结束了我十二载的应试教育的岁月,虽然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仍然少不了考试,但是像从前那样每日学习仅仅为了准备一场考试的日子是一去不复返了。

        其实就在高考前百天的一场模拟考试中,语文作文的主题就是有关于中国的教育问题,当时的我身处围城之中,身在山中心难清,一篇抨击中国教育与教育者的长篇大论洋洋洒洒的写满了考试试卷。成绩出来后,作文的成绩与平时无二,心中难免失落,只叹老师难懂我心。作文讲解课时,语文老师默默地看着我说了一句话,"没看出来心境平和的你也有如此愤青嗯一面!",听到这句话后,仿佛大锤一柄在我脑海中怦然一击,那个心境平和、冷静客观的我仿佛在高考的洪流中渐渐消失,高压下的我难以冷静地思考、客观地评论,所以自那时至今我再也没有对于中国教育问题发表过个人的想法与评论,而到了今日,高考离我越来越远,我走出了围城,此身不在山中,或许这样就可以以一个旁观者的角度去审视、去讨论一下教育问题了。

        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情,从来到这个世界开始,身边的每一个人的举止言谈,每一件事无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成长,或许某一个人的某一句话便可以影响我们一生。所以说,每一个人的第一任老师就是自己的父母,而父母更多的是教导子女的道德修养、人格品行。那到了学校,教育的侧重点就要放在知识的教育上了?其实不然,有句口号说得不错——教书育人,教书的确重要,但是育人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就在刚刚,我在豆瓣上看到新京报的一篇文章,讲的是有关于一个语文老师的故事,看完后我不禁想起了我自己的国语启蒙老师。那是在十年之前了,应该是我小学的第三任班主任兼语文老师,虽然是第三任,但是教我们的时间最长,同时对我个人的影响最大,我所以我在心里一直将她放在国语启蒙老师的位置上。我个人对于国语老师的要求一直很高,我是一直将语文老师和国语老师分开来说的,我感觉国语老师这个称谓多少沾点民国的才子气。而她在心中就是为数不多的国语老师之一,她对我的教导我终身受用,要是你问我她究竟教了你什么呢,让你如此难忘,我其实是很难答上来的,她对我最大的影响是在精神层面上的一种潜移默化的。如果非要说的比较现实,那就是让我小学毕业后语文大概就有了高中的水平(答题方面),但是我真正难忘的是前者。正是她的影响,我喜欢上了国语,喜欢读书写作,喜欢上了自己似有非有好像只有自己可以看到可以理解的一丝文人气,在现在这个时代,我真的很幸运拥有这些。

      回忆了这么多,其实我就是想说为师者不仅仅是授业解惑,更多得是传道,为人之道,处世之道,而这恰恰是现在中国教育中缺少的。考试制度很好很公平,经历过高考的人都明白,成绩很重要,但是一个人的品行更重要,这些话每个人也都清楚,可是面对现实中残酷的现实,我们的理想太渺小了。

      为什么千年之前能有一个教育家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为什么在民国时期文人骚客满地、士儒大家云集,我觉得这和何为师者的定义有极大的关系。遥想当年,何为师者,乃是百里之内乡之德隆望尊之先达。而我们为何对于民国大家如此推崇,除却他们的学术造诣,更多的是他们的风骨品行。时至今日,教育的普及化造成教师的极具缺乏,教师队伍水平参差不齐。大致算一下,一个师范生从学生到老师的转变仅仅也就是几年的时间,而大多人做老师的初衷不外乎工作稳定旱涝保收,虽然听起来很功利,但是确是无可厚非的现实。而大多数对于老师的评价都是在他所教的班级学生的成绩方面,难有人去关心也难去发掘这个老师有没有优于常人的品行与风骨。所以,今日此师非彼时之师。当然,我们也不可能对于每一个人民教师有按照文人大家的水平去衡量,但是每一个为师者,是不是都应该在心底里去敬仰自己身上背负着的教师的责任,去用自己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去影响学生。每一个学生心底铭记的或许不是老师教导的知识,但是从老师身上传习下来的精神会让学生受用终身。

        当然,定然不能说教师的选拔任用是中国教育问题的始作俑者,只不过作为教育的参与者,教育者、被教育者以及整个社会与政府部门,都应该在积极的变化着,希望当我们的子女上学的时候,不在会遇到有关教育问题的作文题目了。

        路漫漫,以此文与同道之有识之士共勉!

你可能感兴趣的:(授业解惑之后,怎样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