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自己读过的书都扔进了狗肚子里?

20世纪50年代,在美国,一档“21分问答”的益智节目,基本上相当于今天我们的《一站到底》、《最强大脑》,掀起了收视狂潮。

节目冠军查尔斯·范多伦,出身书香门第,父亲、叔叔和母亲都是学术界名流,范多伦自己也是一位哥伦比亚大学年轻助教,风度翩翩学识渊博,他的出场引发了巨大轰动,一夜成为了美国万千少女心中的宠儿。

繁花紧簇的背后是黑幕,为了万能的收视率,节目制作人事先会将答案告诉擂主。范多伦一面抗拒着这样的黑洞,一面又无法拒绝成名的诱惑。

暗流涌动的不仅是范多伦的内心,前任擂主的不满、节目的狂潮引发了国会议员的调查和一名年轻律师的加入,让这场益智游戏节目变成了真实与舞弊、良知与贪婪的拉锯战。

故事的最后,查尔斯·范多伦在得知自己被解聘教职后,黯然离开。

吃瓜群众们依然在娱乐至死的环境中醉生梦死,广告商们在收视率的里继续迷失。

这个故事在90年代被拍成电影,曾与《阿甘正传》、《肖申克的救赎》一同竞争奥斯卡。

电影结束了,人生还在继续。

从声名显赫到摔下神坛,范多伦的换了个赛道再出发。离开哥大后,他被学者莫提默·艾德勒收留。

说到艾德勒,又是个美国学界和出版界的传奇人物。

年轻的时候,他想成为一名记者,所以辍学去报社打工。后来为了提高写作水平,去读了大学的夜间课程。

这时,他读到了一本改变他一生的书,是19世纪英国思想家密尔的自传,艾德勒读到密尔5岁读柏拉图,于是他开始学习哲学,并开始了他在大学的求学,因为他拒绝上体育课,没能拿到学士文凭。不过他还是凭借自己的能力留校任教并拿到博士学位。

范多伦在艾德勒的门下后,两人开始著书立说,编辑《大英百科全书》,并对莫提默·艾德勒作品《如何阅读一本书》进行大篇幅的增补。

今天我和大家要解读的就是这本合著的《如何阅读一本书》,自1972年再版,这本书一直居亚马逊书店图书排行榜上,让我们看看这两位传奇色彩的作者怎样玩转阅读的。


我们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每天扑面而来新闻、知识向我们奔袭而来,我们一边动动手指享受着新闻包围,做个喜闻乐见的吃瓜群众,一边在无尽的媒体阅读中感受无比的空虚和失落。

读过的那么多书,情节都记不得了;看过的那么的道理,依然在一成不变的生活里徘徊。这本关于阅读指导的书,会真正让你知道应该怎么读书,如何让书本来教导我们,面对不同的读物用什么样的方式读书,怎么才能让一本书真正的属于你自己。

下面,我将从四个重点,阐述这本书的精要内容。


一个主动阅读者的自我修养

第一个重点如何做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我将它称之为一个主动阅读者的修养。

在每天铺天盖地的资讯中,我们变得容易跟随热点、被动接受大量的信息,我们的时间变得多到需要KILLing time 的地步。

手机一刷,哪个明星又出轨了,谁又被骗了,哪个国家又发生重大灾害了,我们每天忙着在网上围观各种可以刺激我们大脑释放多巴胺的新闻。

无意识间我们成为了一名乌合之众,长此以往,人的独立思考和推理能力会丧失,智力随之下降,冲动易怒,看起来我们每天都辨认文字、接收信息、看很多新闻。其实大部分的资讯从我们身边穿梭而过,我们不仅没有长进,反而是退化了。

对于这样的群体现象,媒体送给了我们一个更温情脉脉又诙谐幽默的名字“吃瓜群众”。

而之所以我们会沦落到此,是因为我们陷入了为获得资讯而阅读的境界,我们满足于高频的刺激而不自知,变得越来越白痴。

本书作者直截了当说,为获得资讯而阅读不在本书的讨论范围内,太初级了,

书里要讨论的是为了增进理解力阅读。

为了增进理解力,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思维框架,自我发现学习,从而达到自我提升的目的。通过这样的阅读方法,你自己就可以像一位看不见的老师指导自己成长。

阅读,是一个凭借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字句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学会阅读,我们可以自带元气,成为自我成长型选手。

听起来是不是很酷?

那么如何成为这样的阅读者呢?

答案是主动阅读。

表面上,阅读对大多数人都是一件熟悉而简单的事情。但我们必须摈弃过去的读书方式,去练习阅读。将书中要求的每一个步骤都很熟练后,才能结合不同步骤,变成一个整体的顺畅行动。刻意练习阅读技能,就像游泳,先学习憋气在水中浮起来,然后练习手和脚的动作,最后学习换气。每个步骤分解练习,熟悉后,、慢慢学会串连所有动作并最终学会游泳。

牢记自己必须要做一个主动阅读者,保持清醒,提出问题,做好笔记,用阅读的规则培养阅读的习惯,进而让一本书真正的属于你。

那么要提出什么问题呢?你要在阅读之前列出的问题是,这本书说了什么,怎么说的,有道理吗,和我这个读者又有怎样的关系呢?

这四个问题撑起了下一个重点的总体框架。

总结一下第一个重点,做一个主动阅读者,带着问题去阅读一本书,在阅读时做好笔记,真正让一本书属于你自己。


第二个重点是阅读的四个境界阅读的通关游戏。


我们读书很容易陷入两种状态,一种是面对一本小说,情节曲折,故事精彩,一口气读完,然后过了两天什么也记不住了。

还有一种是面对一本大部头的书,常常容易搁置很久,总觉得要沐浴焚香之后,怀着虔诚的心态照着书中的一页页去读下去,直到读完。不幸,读完前面的已经忘了后面的。然后对自己长长的叹口气,我还是不适合这种大部头的书啊,于是又去找精彩的小说看。

因为你掉进了一个大坑,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大坑。

100多年前,德国实验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发现了一种现象,人类的记忆是有遗忘规则的。在你接收信息后20分钟就会遗忘42%,1小时后遗忘56%, 1天之后74%的信息已经记不住了。而1周之后77%的信息已经被完美的塞进了狗肚子。

因此,如果你不去主动记忆,1天之内你就会忘记大部分内容。

那么究竟怎样才能读好一本书呢?作者在文中将读书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基础阅读,简单来说就是认字阅读。只要你识字,就可以将书中内容读下去。

但作者强调,不是所有的书都是一字一字的在读,如果那样,你最多也就是在认字阅读,没有实质性效果


第二阶段是检视阅读,首先快速的浏览一遍看看书名,序和跋、索引,研究一下书的目录,了解书的基本架构,翻翻书里的主题篇章更可以随便读两段,通过快速浏览确定是是否需要你继续阅读。就像你新认识一个人,总要知道别人什么名字,做什么的,和你能够产生怎样的连接,熟悉一下这本书的总体。随手翻翻书,再决定是否要去读他。

如果是,进入粗浅阅读,将书从头到尾读一遍,一气呵成,遇到不懂的地方也不要停下来。利用二八定律关注书中的重点,而不是纠缠于细枝末节,让我们在这样的快速阅读中,树立起一本书的总体架构。

一旦开始读一本书,你就要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路奔驰到终点,遇到自己不懂的不明白的地方不要停下来反复纠结,那样只会让你看了前面忘了后面,最后一本活色生香的书被你肢解成一部毫无生机的认字练习书。

这个阶段的读书秘诀就是唯快不破。


第三阶段是分析阅读,用书中的比喻来说,就是每一本书封面之下都有一套自己的骨架,作为一个分析阅读型读者,你要找出这个骨架。

在分析阅读这件事情上,李敖可能做的更彻底:

“我李敖看的书很少会忘掉,什么原因呢?方法好。什么方法?心狠手辣。剪刀美工刀全部下来,把书给分尸掉了,就是切开了。这一页我需要,这一段我需要,我把它分类分出来了。那背面有怎么办呢?把它影印出来,或者一开始就买两本书,把两本书都切开以后排出来,把要看的部分切开。结果一本书看完了,这本书也被分尸掉了。这就是我的看书方法。 那分类怎么分呢?我有很多自己做的夹子,夹子我写上字,把资料全部分类。一本书看完以后,全部进入我的夹子里面了。我可以分出几千个类来,分的很细。好比说按照图书馆的分类,哲学类,宗教类;宗教类再分佛教类、道教类、天主教类。我李敖分的更细了,天主教还可以分,神父算一类。神父还可以细分,神父同性恋就是一类,神父还俗又是一类。修女同性恋是一类,修女还俗这又是一类。任何书里有关的内容都进入我的资料里来。 ”

分析阅读的理念与李敖看书的方式很像。


做好图书分类,清晰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本书,将书本分为虚构的小说类和论说类。

用最简短的话概括书本内容。然后列举出文中如何按序组成整体架构的。

一本书,就像一栋房子一样,有自己的室内分布、连接方式和装潢风格,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知道他是如何分布和连接的。通过这样的架构,我们要找出作者想要问的问题,比如《战争与和平》讨论的就是人类生存艰难的这个话题。


上述的几个步骤让我们开始回答一个主动阅读者第一个大问题:这本书在谈什么。

找到书中关键词,圈出重要的句子,找到主旨,从相关联的文句中设法架构一本书的基本论述。通过顺藤摸瓜式的寻找,找出作者的解答。


主动阅读者的第二个大问题也浮出水面:这本书的内容是什么,是如何叙述的。

对于很多读者来说,到了这个地步,已经是比之前的读书有了很多的收获。因为自己可以满足的舒一口气,觉得总算认真读了一本书。


但是作者的小皮鞭已经狠狠的抽了上来,他认为主动阅读者不会因为了解一本书在说什么就沾沾自喜,然后停顿下来。对待任何一本书,你必须能够进行评论,并提出批评,没有一本书是好到无懈可击的。我们必须要自动的运用独立判断力成为一名能批评的读者,这样才能成长为最能学习的读者。


评论时,当你不同意作者的观点时,要理性的表达,不要无理辩驳和争论。我们与书本作者的争论,是以学习真理为目的,而不是赢得这场看不见的辩论。因此,尊重人与人之间的不同,你做任何评价前,都要找出理论基础。


如果你发现了作者的不足或错误之处,基本上可以从以下四点来进行论证。

一你的知识不足,比如面对叙利亚危机,你说这完完全全就是宗教问题产生的,明显的就是没用从国际环境的角度入手看待当地的危机问题

二你的知识有错误,比如我们现在已经通过早期的大航海时代证明地球是圆的,你还在利用地球是平的这个理念去进行很多地理现象的推导,很容易产生很多推论上的错误

三你的推论让人无法信服,四你的分析不够完整。

总之,在评论阶段,你要基于在一本书的了解的基础上,有理有据有节的给出你自己的评论。

这部分的内容是否似曾相识,它讨论的其实就是主动阅读者的第三个问题,这本书讲述内容是否有道理。


第四个阶段是主题阅读, 在这一阶段,检视阅读可以作为主题阅读的准备阶段,收集书目,检视书单上所有的书,其实是对你需要进行主题阅读的书进行筛选和初步熟悉。


下面,开始主题阅读,找出书中与你的主题极为相关的章节,根据主题创造一套中立的词汇并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建立中立的主旨并列出一连串的问题,从主题的书本中列出作者的回答,界定主要和次要议题将作者的意见整理在不同的议题里,最后把这些答案的共通性和逻辑性整理出来。


你要记住,你和你关心的主题才是基本的重点,而不是你阅读的书,虽然你是敲开了作者思想的一扇门,但是你要明白,你必须反客为主,自己去掌握怎样在不同作者的作品间找到你心中谜案的线索。


以上就是本书的第二大要点,从基础的认字阅读开始,到识别文章架构的检视阅读,再到将书本大卸八块的分析阅读。

分析阅读中作为一个自我要求的读者,你带上四个问题,去拆解一本书的内容。主题,列举大纲,确定书本的问题。这段再详细说一下)分析作者关键字、抓住文章主旨,用自己的理解抓出句子并重新架构,再进行评论。

最终到了反客为主的主题阅读。

明白自己在哪个阶段,应该采用哪种阅读方法,不让自己的时间白白浪费在阅读上。


第三个重点,阅读不同的读物的方法。

作者在书中还为我们提供了7种不同读物的方法,我们抽取其中对我们可能比较有用的三点来看。


读想象文学时,应该让我们的思想张开想象的翅膀任意飞翔。对文学作品进行分类,知道自己读的是诗歌、小说还是戏剧,提炼出一部作品的总体内容。

比如《红楼梦》讲述的就是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过程,而《安娜卡列尼娜》讲述的是一位俄国上层妇女冲破束缚追求自己的爱情最终社会不容卧轨自杀的过程。

发现整部书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也就是故事情节之间的架构关系。在阅读想象文学时,你是一个亲临现场的旁观者,现场中的各个角色在故事中“生活、行动、有自己的天地”,跟着作者为你创造的情绪和状态走,完成阅读后,再开始你的评论。

表面上来看,阅读想象文学时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我们很多人一生读的最多的就是故事,但其实想象文学也有阅读的方法,懂得阅读方法的人,文学品味都会很高。

阅读科学和数学作品时,清楚的了解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确认书的主题,发现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中,与作者达成共识。

借用化学家拉瓦锡的一句话,“任何自然科学的分支都要包含三个部分,在这个科学主题中的连续事实,呈现这些事实的想法以及表达这些事实的语言。”

而阅读社会科学类作品时,我们最好是多读几种同类型的书,加深你对主题的理解。就是采用主题阅读的方式让你真正能理解某个主题。

总结一下第三个重点,面对不同的读物,基于四种阅读层次,采用不同的方法,才能让你的阅读变得高质量。


第四个重点,阅读与成长

我们人类的身体有一个特征,到了30岁左右,身体就停止成长,而头脑却能无限的成长与发展。我们的心智不会因为到了某个年纪死去就停止成长,只有当你的大脑失去活力,僵化了,才会失去增加技巧与理解力力量。

但是心智却也和肌肉一样,如果不常用就会萎缩,大部分情况下,我们的人生都面临着,这样一个挑战,如何找出内在的资源,过更美好生活的挑战。

主动的阅读,可以让我们的心智保持成长和活力。

所以要让知识变成实用,就要有操作的规则,我们一定要在读书时不能止步于知道是怎么回事,而是明白如果我想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利用它。知与行的合一才是我们阅读一本书真正能够践行的东西。


总结一下第四个重点,通过阅读让我们的心智获得无限制的成长,知行合一,从而让我们能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以上就是如何阅读一本书的重点内容。

微信号 ruo609273

你可能感兴趣的:(如何防止自己读过的书都扔进了狗肚子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