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换生在台湾  ----在台面面观

                         

在远远的南端,有一个小岛,岛上的人们和我们同样的种族,同样的相貌,同样的语言文字,但如今又呈现出与我们完全不同的社会样态。于是,抱着好奇的心态,我踏上台湾这片土地。

图片发自App

      飞机开始下落时,俯视下去,只见大团大团的绿色,是亚热带的茂密植被,少有高层建筑。抵达地面,相比于北京首都机场的宽阔,桃园机场要迷你得多。工作人员张口是软软的台湾腔,大多笑眯眯的,初到异地的不安马上被他们的笑容消解。

学习篇

    去台湾之前常听人讲,台湾学生大多学习散漫,大陆学生去都可以拿到高分,但事实不是这样的,每个地方都有以轻松姿态碾压他人的学神,勤奋认真的学霸,无所事事的学渣,这不会因为你在哪里而改变,只能随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改变,妄想通过改变地理位置而改变自己的想法是不切合实际的。

  再说教师方面,我们的老师像“严父”,台湾的老师像“慈母”,尽管平时表现不同,对学生的热切希望却是一样的。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去选择适合的地方学习。台湾的老师自主性很大,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理解的程度来调节课程,可以自己印发教材,灵活性很强,毋庸置疑,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图片发自App

    民风篇

    最近几年,网上流行“地域炮”,即夸大事实,以偏概全地说某某地区的人都怎么样怎么样,这未免太绝对化了,人与人间的差异就像叶子,而这世界上又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叶子。

  在台湾,有知道你是大陆人后面色略带冷淡的人,但同时也有更多的人知道你是大陆来的之后,热切询问来这边习惯与否啊,叮嘱你一人在外好好照顾自己。所以呢,没有办法说这个地区的人都怎么样怎么样,但可以确定的是,大部分都是上面所说的第二种人,他们给人一种随和的感觉,互不相关的陌生人就像老朋友那样聊起天来了,曾遇到过几次,去便利店取快递的顾客和店员说笑,聊到了买的这个快递是什么,怎么样,最后,店员索性在结账处拆起了快递,我觉得有些耽误后面人的时间,可是看看我后面要结账的人好像并无什么不满的表情,可能人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慢慢的步调。有好多店十一点之前是不开门的,而下午五点又早早关了门,偶尔店主又临时在门上贴出字条,说他去休假,暂停营业,这对我们来说有点难以理解。网络平台的卖家亦是如此,下单之后出货较淘宝慢得多。他们似乎从不着急,不紧不慢地经营着生意,这可能和我下面要说的有关。

图片发自App

    经济篇

  可能是近年我们的经济都处在高速发展中,所以社会各方面的节奏比较快,没时间和陌生人打个招呼,没时间闲谈,没时间休假,每个人都有许多事情待做。台湾的生活节奏慢一些,更闲适,我们的节奏快一些,更高效,两种生活方式无分高下,不过,二者结合一下,说不定会产生更好的效果,高效率快节奏的工作一段时间,偶尔休假一次,我们传统意义上的休假,总像是换个地方工作,一样保持着电话通畅,随时准备接待老板下发的任务,再休假,不妨远离工作,让自己紧绷的神经放松下来,步调慢下来。

  不仅是生活节奏,我们可以和台湾相互借鉴的方面很多,比如,现阶段的经济转型等等,取长补短,以求更好的发展。

    想起在台湾时一位老师在课上说的话,“大陆的崛起,不管怎么说,全世界的华人心里都是由衷开心的。”

图片发自App

生活篇

    我的生活中,食物占了相当大一部分。

九月的中旬,对于我这个北方人来说,台北依旧是暑热的天气,阳光总是极富热情地照着人们,大家常吃“冰”消暑,这算是当地的特色食物了,一大碗打好的刨冰,上面淋上果酱,空气里都溢着甜味,再放上切好的水果,再配上一些红豆沙,绿豆沙或者芋圆,一口咬下去,再酷热的夏天也消失在舌尖,只剩下满满的清凉。

  于是,经常和朋友一起约吃冰,也开启了寻找各式各样的冰店之旅,寻找的过程中发现许多有趣的现象,一些店的名字常吸引我,比如,“北平烤鸭”,“山东大饼”,“正宗东北菜”,“上海小汤包”,“重庆酸辣粉”,不同地方的美食突然聚集在一起,似是幻象,但它确实如此。

  学校旁边一家经常光顾的店,叫做“五花马”,最初被它的名字吸引进去,“五花马”,取自李白《将进酒》一诗中的“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心里念着这句诗,走进店中,也不自觉开始大吃起来,店里所卖的很多都是大陆的家常菜,老板也是大陆人,平添了许多亲切。

  学期快结束时,平时光顾的小店里的老板大多问起“几号走啊?”,“什么时候回来呢”“那以后要常来台湾玩噢~”,就在这些充满世情烟火气又无比亲切的告别中结束了在台湾的日子。


你可能感兴趣的:(交换生在台湾  ----在台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