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斯大林格勒的保卢斯
二战欧洲战场的转折点就是斯大林格勒战役,至少我们的教科书是这样写的。
事实上,这座城市的战略价值并不大,苏德两军在这里拼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座城市名字的象征意义。
德军东线的元帅们全都拒绝希特勒攻打斯大林格勒的命令,认为在这座城市里和苏军玩命打巷战是非常不智的。
这时,参谋军官出身的保卢斯接受了希特勒的任命,率领德军精锐去斯大林格勒打巷战。
结果大家都知道了,德军几十万精锐消失在斯大林格勒的小巷里。趁德军猛攻的机会,苏军调集了大量的预备队包围了保卢斯剩下的三十万德军。
这时,又到了冬天。缺衣少食没有燃料的德军每天冻死饿死病死的不计其数,很快,被围德军的所有物资都被消耗殆尽,而这时,包围圈内的德军已不足一半。
保卢斯拿着那根希特勒刚授予他的元帅权杖带着10余万德军向苏军投降。
这就是著名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二战欧洲战场的转折点。
这位投降的保卢斯受到反法西斯阵营的褒奖与称赞,获得无数的荣誉并在战后担任东德的高官。在战后一次采访中,记者问保卢斯,你为什么没有听希特勒的命令死战到底?
保卢斯说:“作为德国的元帅不会服从奥地利下士的命令!”——希特勒出生在奥地利,在一战中是下士军衔。
多么正能量的回答啊!
我们再来看一些细节。
斯大林格勒战前,东线所有的高级将领都拒绝执行“下士”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命令,而保卢斯“元帅”执行了!
所有的国防军高级将领都抵触“下士”对苏联平民的残酷政策,而保卢斯“元帅”执行了!
当德军残余部队被苏军包围后,所有的东线高级将领都反对“下士”让被围德军坚守待援的命令,而保卢斯“元帅”执行了!
最后突围无望时,“下士”命令保卢斯一死殉国,保卢斯“元帅”拒绝了!
哦,对了,保卢斯投降的一个理由是:要挽救被包围的十余万德军性命。很好,这个理由很强大,那么,这十余万跟随保卢斯投降的德军后来如何了?他们中活到战后的不足5000人。
公开场合,反法西斯阵营对保卢斯好评如潮,那私下里呢?
接受保卢斯投降的苏军少将(少将接受元帅投降,呵呵)伊万.布尔马科夫对保卢斯的评价是“他没有死的勇气,是个懦夫!”
保卢斯留在史册上的是好评!
二、衡阳的方先觉
时间是1944年6月23日。
这一天日军开始衡阳。
如果从1931年开始算起,中国的抗日战争已经是第是三个年头了,并且将和盟国一起赢得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
但是没人知道一年多以后会胜利,甚至大家都不知道中国还能支撑多久。过去这十三年打的好苦,牺牲了上千万的军民,丢掉了大量的国土。每一仗都要付出远远多于日军的伤亡,这还是在我军兵力多与日军的情况下才能取得的,倘若我军兵力比日军少,那很少会和日军打,因为在兵力相仿的情况下,真的打不过。当时中日双方的评估是,一个日军大致相当于五个国军的战斗力。
日军在进攻衡阳之前刚刚取得长沙战役的胜利,中国方面寄予厚望的长沙战役是在集中了远多于日军的兵力的情况下败给日军,而且是“脆败”(脆败是指突然,迅速的崩溃性失败)。
因此当日军集中了五万多人从长沙直扑衡阳时,衡阳只有方先觉的半个军,一万七千多人。中日兵力对比是一比三。按照以往的管理,中国军队必须是日军的三倍才可能守得住,而现在中国军队是日军的三分之一。
也就是说,衡阳的中国军队要发挥出以往九倍的战斗力才能守住衡阳。
怎么可能?
没可能的!无论中日双方,前敌还是中枢,都没人相信中国军队能守住衡阳。
蒋介石在战前要求方先觉务必坚守衡阳两星期。
负责进攻的日军最高指挥官大将横山勇认为衡阳最多守三天。
衡阳最后守了多久?47天!
衡阳之战的细节就不多讲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馒头大师这篇《47天,血泪站衡阳》。
最后衡阳守了47天。日军不断增兵,最多时,日军兵力达到守军的6倍。守军伤亡13000多人,而日军伤亡50000余人。这是第一次日军伤亡人数比中国军队多,而且是在日军占优势的情况下取得的。
战役后期,衡阳城大多数地方都已失守,守军也只剩下3000多伤兵,方先觉曾两度试图自杀,而日军指挥官大将横山勇面对惨重的伤亡和迟迟无法攻占的衡阳也两次准备自杀……
通观整个抗日战争,衡阳之战可以说是最惨烈,最顽强,最悲壮,最残酷……
那么衡阳守住了吗?
很遗憾,没守住。
这也是衡阳之战没有大力宣传的原因,衡阳守军并没有战至最后一兵一卒,在第47天,方先觉和日军达成协议,中国军队让出衡阳,日军不得伤害衡阳军民(守军只剩下三千多伤兵,即使打下去也坚持不了几个小时),并且在协议中强调这是停火而不是投降。
后来,方先觉和一些军官逃回重庆(日军确实坚守了承诺),受到了蒋介石的表彰。只是大家对方先觉最后的表现无法评价,方将军自己说“众人之憾,吾惟欠一死尔!”
但是方将军以一身之毁誉换来3000多伤兵的生命。
我们是无法指责方将军的做法的。整个抗日战争中,只有衡阳一战,我军取得的战果最辉煌,官兵的战斗意志最坚决,过程最惨烈。
方先觉无愧职守,无愧军人的荣誉。
衡阳。方先觉。13000余名牺牲的官兵。
历史对方先觉和衡阳都有意无意的选择了遗忘。
三、施佩伯爵号上的朗斯道夫
1939年纳粹德国的施佩伯爵号战舰在南大西洋遭遇英国海军舰队的围攻。在舰长朗斯道夫的指挥下,施佩伯爵号成功突围,但未能摆脱英舰的追踪。最后被英国舰队堵在了乌拉圭的港口内,而施佩伯爵号在之前的战斗中已经收到重伤,而且燃油弹药都无法补充。
舰长朗斯道夫会怎样做?
外界认为,朗斯道夫要么带着全舰官兵和英国舰队殊死一战,在完全没有胜算的情况下被英舰击沉,全体官兵与舰谐亡;要么带着军舰向英国人投降。
前者保持了军人的荣誉而且家人不会被连累,军舰也不会被敌人俘获,代价是全体官兵的生命;而后者,向英国人投降,则大家可以活命,代价是:军人的荣誉、家人的安全和敌人的巨大收获——施佩伯爵号战舰。
朗斯道夫船长的选择是:将军舰开除港口,打开通海阀,自沉军舰;然后下令全体官兵向英国人投降,在英军承诺保障投降官兵的安全后,朗斯道夫回到港口的一间旅馆内,躺在施佩伯爵号战舰的军旗上开枪自杀。
军舰沉没,英国人没有得到战利品;官兵们投降后享受了日内瓦条约的保护,而且因为是奉命投降,官兵们的家人也没有受到纳粹的迫害(而且战后也没有受到盟国的制裁),朗斯道夫因为开枪自杀,他的家人同样没有受到纳粹的迫害。
朗斯道夫舰长在之前的每次袭击英国商船时(二战,德国海军的主要任务就是破坏英国的海上运输线),总是先将商船上的平民安全转以后才会击沉商船。
朗斯道夫舰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