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影解毒】《独行月球》票房大爆是沈腾的成功还是开心麻花的成功?

【观影解毒】《独行月球》电影票房大爆是沈腾个人的成功还是开心麻花的成功?_哔哩哔哩_bilibili


近年来,“含腾量”几乎成为了大众衡量一部电影尤其是喜剧电影好坏的标准之一,虽是调侃,但也可以看出沈腾对剧本的把控能力和电影出品质量的稳定,拥有极大的票房号召力。

2022年的暑期档电影无论从质量还是数量上都远比不上疫情前暑期档的数据。然而100%的“含腾量”的《独行月球》一上映就实现了票房的领跑,


《独行月球》点映时票房就已经近1亿,截至8月17号,其累计票房已经突破了25亿,票房占比超过33%,票务平台对它的票房预测是在33-34亿,这个成绩可以进入中国电影史排行榜第10位,就看它能不能超越陈思诚的《唐人街探案2》了!

目前《独行月球》已经打破了31项记录,连刚上映5天的《断桥》也被迅速超过,然而这个时候却有人曝出其偷《明日战记》的票房,虽然这在近些年屡见不鲜,但也许大众需要一个公正的说明来证明《独行月球》的成功是真实的!


可以说,在已经过半的2022年里,《独行月球》的上映,像是一颗重磅炸弹,用自身话题热度和质量打破了电影市场死气沉沉的局面,是近年来兼具社会意义与商业属性的喜剧电影之一。

《独行月球》改编自韩国漫画家赵石的同名作品,但在电影层面这种故事构架是新构建的,当年开心麻花出圈作《夏洛特烦恼》就是如此。

因为开心麻花之前在喜剧电影方面的建树,还有沈马CP的影响力,《独行月球》也被官方高度重视,被国家版权局列入了本年度第六批重点作品版权保护,在十部电影中排名第一。

讲述了人类为抵御小行星的撞击,拯救地球,在月球部署了月盾计划。陨石提前来袭,全员紧急撤离时,维修工独孤月因为意外,错过了领队马蓝星的撤离通知,一个人落在了月球。不料月盾计划失败,独孤月成为了“宇宙最后的人类”,开始了他在月球上破罐子破摔的生活的故事。

这是一部非常“开心麻花”式的喜剧电影,利用科幻与喜剧元素的混搭打造出一部反差感相当大的影片。独孤月的种种荒谬行为在自带“搞笑包袱”的沈腾身上变得分外合理,用各种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小倒霉、小惨剧制造出各种笑料。

作为国内喜剧片的“扛把子”,沈腾凭借自身的喜剧天赋坐稳了国内电影人第2把交椅,超出了第3名的黄渤60亿票房。

开心麻花加上“沈马cp”时隔7年的再度携手主演同一部长片,必然拉高了大多数观众的期待。

在整个今年暑期档电影表现不佳的情况下,也算是让所有人久违的在电影院里想笑一笑了。

此前备受期待的陈思诚新片,黄渤主演的《外太空的莫扎特》以为会引爆暑期档,结果最终呈现的效果也让人大失所望,

而开心麻花的《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西红柿首富》等佳作在前,人们希望再次在电影院看到能够让人们纯粹解压的、能够放肆大笑的喜剧片。

但是《独行月球》企图在搞笑中掺杂进人类命运的宏大叙事,希望在其中宣扬人类彼此拯救的正能量,既想要宏大叙事,又想要单纯的搞笑。这就造成了电影前半段和后半段观感严重割裂,前面搞笑,夸张,无厘头让观众笑的欲罢不能,连吴京郭帆在观影现场都笑的毫无包袱,而后半段,画风变成了求生到自我牺牲拯救全人类的主旋律正剧,之前所有的笑点都逐渐收敛用以催泪。

编剧和导演有这种想法很正常,毕竟作为一部喜剧片如果只是单纯的搞笑而没有价值内容的升华,是无法升格成为一部佳作的。导演也将‘喜剧的内核是悲剧’这一主旨贯穿到了最后,而悲剧升华也就是将你所认为一切美好的东西撕碎给你看,想要复制主旋律和温情剧的成功,让观众在笑中带泪,能提升一下对这部电影观感的深刻印象,然而作为沈马CP的主角,在全片竟然没有一场正式的对手戏,两人之间的情感过渡升华也有些刻意,纵观全片,其实你会发现沈腾最后的牺牲并非必要,只要导演想,完全可以做到HAPPY ENDING,让观众笑着离场,从而吸引更多的人进行2刷。

可是电影备受诟病的问题在就恰恰出在了最后沈腾的牺牲,让电影的立意升华和煽情显得过度生硬,马丽饰演的马蓝星在沈腾牺牲的高潮处,导演给人物的情感处理太过克制,可是前面又让马蓝星通过屏幕逐渐了解了独孤月,由不了解到了解,并且喜欢到爱上,就像谈了一次网恋,虽然越爱一个人就要表现的越克制,可是面临这种爱人诀别的时刻,是不是可以有更温情和让观众共情的展现和处理方式呢?导演太过于着墨表现沈腾的搞笑和宏观上对人类的拯救,这种细微却是电影情感主线的感情,却又潦草的展示,以马蓝星观众的视角又看的得不到共情,就更别说怀疑两个人的感情了,这就是为什么最后的牺牲拍的很煽情,却无法真正触动到观众的原因。

能从电影中看出开心麻花想要转型驾驭主旋律和正剧的野心,然而依然脱离不了喜剧老梗的使用,电影前半段一直在塑造独孤月是一个“中间”的人,意味着他非常的普通,甚至可以用平庸来形容。观众本以为这是开心麻花所擅长的小人物的故事,后面的剧情却会让所有人意识到:普通的只是我自己,不是独孤月。毕竟能上到月球参加月盾计划的每一个人都是优中选优。独孤月是能够单打独斗在月球上生活数年,徒手修宇宙飞船的、学富五车的高材生。这与最开始他想死又怕痛苦,心心念念甚至有些猥琐地喜欢舰长马蓝星的反差过于大、反差过于不合理,给观众一种脱节的感觉。

独孤月的人物设定,远不如《夏洛特烦恼》《西虹市首富》那样接地气、那样容易引起观众的共鸣。更不要提最后独孤月手持核弹牺牲自我炸掉小行星碎片的剧情,既不符合前半段轻松快乐的氛围,也不符合它作为合家欢喜剧片的定位。

虽说《独行月球》瑕不掩瑜,但是本质上它不是一部真正意义的大片。

与《独行月球》性质类似的《西虹市首富》《夏洛特烦恼》,总票房也不过25亿和14亿,而《独行月球》在票房持续走低的情况下,猫眼对其票房预测仍有34亿。这一成绩既有电影本身的努力,同时也有电影市场疲软、难出好片的现状所致。

从《夏洛特烦恼》到《西虹市首富》再到《独行月球》,这些叫好又叫座的影片让幕后公司——开心麻花走到大众视线当中。

开心麻花其实算是影视公司里的“异类”,因为其是从话剧起家的,并且至今活跃在线下剧场。

官网显示,开心麻花成立于2003年,最初制作、发行舞台剧。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开心麻花创作了20余部作品,走遍了北上广深等40多个城市,进行了超过2000场大剧场演出。

开心麻花当前的作品包括舞台剧、音乐剧、网络剧与栏目剧,以及开心麻花小品。

其中,《夏洛特烦恼》《羞羞的铁拳》《李茶的姑妈》等作品就是从舞台剧改编成了如今的同名影视作品。而开心麻花小品《扶不扶》成为2014年央视春晚节目,“郝建”一角使得沈腾被众多观众记住。

早些年开心麻花的话剧给他们带来了很多的人才储备以及IP储备,让他们能将线下比较成熟的剧本以及比较优质的IP搬上大银幕,得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但是由于开心麻花近几年过度商业化,随着资本的介入,为了快速变现发挥其十多年积累下来的商业价值,分别成立了北京开心麻花影业我和浙江开心麻花影业,之前大火的《夏洛特烦恼》《驴得水》《羞羞的铁拳》等都是北京开心麻花影业出品的,而今年爆火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静》《我和我的家乡》以及现在的《独行月球》和未能上映的《超能一家人》都是浙江开心麻花影业出品的。

开心麻花凭借以前积累的IP和演员,将高票房收入囊中,然而伴随一部部票房爆款的出现,我们似乎都会发现,

沈腾是开心麻花的“头号艺人”,无疑也是极具票房号召力的当红喜剧演员,目前沈腾才主演了16部作品,就已经凭借246亿的票房成为国内票房排行榜的第2,这足以证明沈腾的喜剧功力和影响力。不过,带有“沈腾标签”的电影并非每一部都值得称道。

2015年以来,沈腾出演的电影不少,既有《夏洛特烦恼》《西虹市首富》等口碑与票房双丰收的佳作,奠定沈腾在喜剧领域的地位,也有不少“翻车”的作品。

有部分电影靠着“沈腾参演”的名头进行宣传,但实际上沈腾在其中戏份并不多,而且电影水平也并不能让观众买账。于是,“含腾量”一词应运而生。

例如电影《四海》在宣传时,沈腾被反复提及,但影片被指“真正出镜不到15分钟,剧情沈腾也是可有可无”。此外还有电影《日不落酒店》,虽然只有沈腾的人形立牌出现在影片里,但宣传时也打出了“特别出演”的字样。

除此之外,在沈腾出演的作品当中,人们发现“含腾量”的高低基本上关系着电影内容的好坏。例如沈腾客串的《妖铃铃》《龙虾刑警》《李茶的姑妈》《温暖的抱抱》等,口碑与票房就没有显眼之处,但当沈腾作为重要角色,尤其是主角出现时,影片往往更卖座。

而在开心麻花的系列电影里,也大有“含腾量”越高,电影越好卖的趋势。

历经数年,开心麻花的系列电影的票房高低都与沈腾出演戏份的多少呈正相关,沈腾成为了开心麻花的票房保障。如果没有“沈马”组合,开心麻花的其他艺人是很难支撑其票房的。

这似乎也证明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开心麻花除了“沈马”组合,其他方面的内容和人才质量都在下滑,这也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开心麻花未来的优质IP的进一步发展。

开心麻花以前的重点是话剧演出,这优势一是给现在的电影沉淀了很多好脚本,另一方面演员扎实的基本功也是从舞台剧时期积累的。

缺陷和限制就是,新的舞台剧演员普遍面临机会少、竞争激烈、收入低的困境,特别是在疫情的大背景下限制会更大。

离开了“沈马”组合,开心麻花单独主导的电影能让大众想起来的似乎只有《驴得水》和《日不落酒店》,《驴得水》可以证明,没有沈马、剧本过硬、拍片得当,同样可以获得不错的口碑。然而《驴得水》口碑虽好但票房只有1.7亿,叫好不叫座,似乎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沈腾的票房号召力,当然,票房26亿的《这个杀手不太冷静》也算是“含腾量”为零的佳作,可是这是翻拍改编,并不能算开心麻花的自有IP,甚至很大一部分的成绩也要归功于马丽的影响力。这部电影算是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可是高票房严格意义上说,应该归功于我国电影产业化这些年的进步。

“沈马”组合作为核心演员确实是票房保障的必要条件,但不是最主要核心的条件。

一方面,沈腾和马丽成为开心麻花的票房保障,但另一方面,这也令人忧心开心麻花的过度“依赖症”。如果开心麻花电影最主要的票房是靠沈腾、马丽这两块“金字招牌”来实现的,那么开心麻花对“沈马”组合的“依赖症”的风险就相当大。

这也从侧面说明,开心麻花的接班人培养、人才储备是有断档的。

“在这样的情况下,电影的高票房更多的其实是沈腾个人的成功,而并非开心麻花的成功。这些电影的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靠沈腾的个人魅力在燃烧剩余价值。

一旦沈腾、马丽离开开心麻花,,开心麻花在影视方面可能将是一盘散沙,除非好的剧本能吸引到观众,不然即便是口碑佳作《驴得水》也叫好不叫座。

过度依赖沈马组合,不仅导致演员梯队起不来,另外也会变成资方或是出品方之间合作的恶性循环,无沈马不投;无沈马不给资源。

摆脱这种“依赖症”要一步到位不太现实,一方面可以继续借鉴《驴得水》的成功思路,另一方面可以参考德云社的全面开花的打法,多给新人以曝光机会,打造自己的流量矩阵。

然而开心麻花在这种票房高涨,虚假繁荣的背后,能支撑多久,又或者说能带来多少好作品,只能拭目以待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观影解毒】《独行月球》票房大爆是沈腾的成功还是开心麻花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