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静物基础教学构思

叶圣陶先生主张“教是为了不教”。教学是师生相互促进、相互完善的过程,从而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渔,不如授人以欲。”,教师应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启发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学的思维习惯。

普通高中美术统一考试涵盖三个科目,色彩静物是美术特长生考前的必考科目。高考的考前科目注重技能训练,生硬、枯燥、反复的技能训练是教学中的重要活动,美术生必须“耐得住寂寞、坐得住冷板凳”,才能通过看似短暂却又艰苦的考前训练。对于初学者而言,由于色彩静物在绘画中涉及运用的工具和材料丰富多样、作画程序和复杂繁琐,入门过程缓慢,这就需要教师站在宏观的角度合理安排教学进度,深入研究色彩静物教学区别于其他两个考试科目(素描和速写)的特殊规律,循序渐进地实施课堂教学,布置适当的作业,做好有效的评价。

湖北省普通高校艺术专业招生统一考试美术学类、设计学类考试大纲,考查考生对色彩的感知能力、认识能力、色彩关系和色调的把握能力以及色彩的表现能力。

对标新的课程改革和国家教育部的艺考新政策,美术特长生的教学理念、教学效率的需要进行优化和更新。

一、情感驱动篇:

1、让学生爱上绘画

让学生爱上画色彩,领略色彩的魅力。

(1)可以观看大自然的奇观和光线的在物体表面发生的变化与差异。自然界是五彩斑斓的,四季变化分明,日出日落、花开花谢,世界万物也随着气候和时间的转化不断演化。大千世界总是在向人们展示她无穷的造美能力。

(2)可以欣赏色彩名画,感受色彩画的带来的震撼。

如莫奈、毕沙罗、米勒。

插入环节:认识印象派

19世纪,一群年轻的画家他们不顾当时的古典派的嘲讽,崇尚户外写生,注重主观感受,将自然光下不同时段的色彩变化通过表现出来。例如,莫奈笔下的普通的草垛被画家赋予了无限的色彩生命力,莫奈选择在早、中、晚三个时间段,同一个角度,色彩在草垛受光、背光面的冷暖变化、色相、纯灰对比各不相同。

通过欣赏印象派画家的画作,画家作品一改过分强调素描造型、色彩相对单调的古典主义风格,取而代之的是环境色与固有色之间的碰撞与对比的生机勃勃的色彩世界。印象派的笔触是感性而拙朴的,强调画面的整体色彩意境,而非细致入微的细节刻画。


莫奈作品


毕沙罗作品



米勒作品


梵高

通过观看和讲解绘画名人,让学生看到绘画所创造的视觉盛宴。提高审美涵养,艺术要有“眼高手低”的状态。

美术生考前培训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颇有现成的经验,同时也衍生出一系列易学上手的套路,且越来越成熟。所谓“联考看笔触、美院看色调”,这种教学的经验和技巧的成果值得肯定,它能让学生在观察方法、绘画意识方面少走弯路。但实践表明,这种概念的画法让学生形成固化思维,命题专家对千篇一律的绘画试卷感到排斥。这种程式化的训练也很难让所有的学生有情感。

二、教学进度篇:拆解程序、由简单到复杂



美术生都是从素描开始自己的绘画历程的,去年基本功的审美标准、造型能力等,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色彩入门。色彩和素描是相互联系又彼此不同的绘画形式,在色彩静物中我们的最终就是要做到形色结合,色彩是在体积塑造、空间对比的基础上,赋予冷暖等色彩的变化,从原本的黑白照片到彩色照片,这中间增加了需要考虑因素和掌握的技巧,拿一个正方体而言,如果说之前的素描是三维的,那么色彩表现出来的立方体则至少是五维的。

1、减化画面训练

先让学生平面上接触和认识色相、冷暖、纯灰对比。安排色稿训练,尽量不涉及体积,暂时抛开素描关系的羁绊,让学生尽快了解色彩的几个对比关系。色感训练以16开为主,识别物体之间的色相、冷暖、纯灰之间的协调统一与对比变化。整体上求协调,局部上求变化。

2、训练过渡到立体面

这个阶段在平面的基础上,尝试在画面物体加入暗部,让画面具有明暗对比。考虑光的方向和光照的面积大小。

3、逐渐丰富、完善画面

(1)丰富画面需要专门针对笔法做讲解和训练,用笔要有塑造的意识。笔触分大小、宽窄,用笔有轻重缓急、曲直方圆,笔触的方向感要强,胆大心细、出笔果断,落笔干脆。用笔遵循从大到小、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切忌开始阶段就陷入局部。下笔要有形,笔要落在结构上,依据形体进行塑造。

(2)丰富画面要让画面回归整体,从整体画面的色调出发,在和谐统一的前提下,加大视觉中心主体物、主体陪衬物水果等物体与环境之间的对比关系:冷暖关系、明暗关系、纯灰关系。深入刻画主体物,结合素描造型,主体物的体积感强烈扎实丰满、、细节凸显。


在用笔和调色上要注意,要谨记水粉色彩静物要“惜水如金”,调色盘要呈现奶油状,主体物、视觉中心用色厚、次要物体用色薄,厚实色多水少,薄是色少水多(相对而言)。技法方面本文暂不过多讨论。

(3)运用点、线、面的关系,让画面充满形式美感。

(后代更新)

2021.10.18

你可能感兴趣的:(色彩静物基础教学构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