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终总结】可以焦虑,但是目标要坚定

这是个困难重重的一年!2021年的开始,那个可以让我躲起来,稍微缓解焦虑的诚品书店,在2020年的最后一天就离开了深圳的万象天地。我跟不少人说过,我喜欢诚品某个飘窗的角落,很窄,刚好可以让我盘坐在里面,两边都是书柜,前面也是书柜,围绕着我的是我喜欢的书,窗外是来来往往的行人。在那个位置,可以避开那些眼前烦心的事情,同时还可以在附近找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在诚品的飘窗位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一个缓解焦虑的地方消失了,它离开了。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除了书店离开,紧接着的一年,团队内和团队周围的好伙伴也有不少离开的,有身处西安心系项目,一起保障健康码、重大会议的同事,有工具侧一起并肩作战的核心成员,有从毕业就在团队的老伙伴,有对每个团队都关怀备至的秘书姐姐,有合作团队的研发总监。后面我开始给离开的同事,制作相册,翻看查找照片,总能发现,也许他已经是合照中还留在团队的最后一个人了。对“离开”,我伤感过,焦虑过,也愤怒过,看电影《关于妈妈的一切》的时候,哭了,感叹每个人都有他人生的路径,感叹有许多事情无力改变,这才有了这个“离散”的宴席吧。

《关于妈妈的一切》中气象气球


“无常”下的“有常”

天色无常,深圳的晚霞美的

倘若“会散”的宴席是世事“无常”,那么生活里那点能把控的“有常”就会显得更加珍贵。这个“有常”是我在冯唐的《成事心法》学到的,他称之为坚持,没有天赋的解法,也是曾国藩说的第一美德。在我看来,这个坚持正正就是我能把控的不散宴席。

坚持读书

2021年依旧读了一些好书。这里稍微列举一部分。

《若即若离:人际关系的禅意美学》,日式庭院中也能感悟出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美与日式庭院的美,内在是一致的。这种一致性的感悟,其实有一种修仙小说中,三千大道皆可悟的感觉。当然,对于我这个在人际关系上略带冷感的人,看到了一种舒服的好的人际关系。

《世界尽头的咖啡馆》,跟着故事,去想清楚自己是谁,存在的意义是什么?使命是什么?让自己的生活更有意义。寻找到自己的心安之处。

《冷读术》,成年人的话术陷阱,如何设定陷阱。太邪恶了,不能简单点吗?看完之后,我的感觉是太复杂了,唯有真诚破解。

《首席质量官》, 我本身是从事质量工作的,看完才知道什么叫格局,从组织架构到工作内容,全面阐述,什么叫真正的重视质量。

《贝佐斯如何开会》,跟字节的飞阅会差不多。我最大的感悟是,不要以为自己活得久,工作习惯就是对的。反而我们会因为成功经验,而坚定沉淀出错误的工作方法。开会就是一个需要改革的部分。

《成事心法》,人间清醒冯唐介绍在现实中可行的清醒之法。

《禅者的初心》,里面对于坐禅观呼吸的解释让人茅塞顿开,对于初心的理解也很精彩。

《序列模式研究与成功》,关于序列模式的综述类的文章,我在很多分享里面也说过,要利用学术资源,根据问题找综述类的论文,最方便快捷。

《价值共生》,对“时间”不同时代的不同理解,感觉是抓住了数字化的本质。

《压力测试》,不是讲我们质量领域的压力测试,是经济领域的压力测试,讲经济危机美国政府如何在纷繁的利用中决策,挽救即将崩盘的经济。

其他的一些好书《故事写作大师班》、《亚马逊效应》、《关键8秒》。

坚持学习

我最近一次准备给深圳技术大学给新生分享的时候,在思考如何激励大家“持续学习”,想到了一个不错的理由。作为年轻人,肯定很看不惯“老人”,他们思想陈旧,新技术又不懂,但是你们要知道,他们也是曾经的勇者,但是现在他们成为了恶龙,为什么?因为他们没有“持续学习”。如果你们没有“持续学习”,最终也会成为自己讨厌的“恶龙”,所以我们要持续学习。最近三年我都强迫自己学习,之前是《混沌大学》,后面是《产品经理课》,2021年我给自己报了个MBA,让我在繁忙工作中,也是被折磨得死去活来。比起前面看书越多,其实这些课程也有两个好处,一是强迫力更强,强迫自己“有常”;二是体系化的知识,我对于碎片化知识不反感,也不反对,所以得到上的精英日课其实是不错的,不过从碎片到体系,可以自发思考,但是动力还是弱了一点,MBA的学习和考试,就会增强一点这里的动力。实话说,也是这段MBA的时间让我的iPad从爱奇艺和画画工具变成了真正的生产力工具,这里强力推荐MarginNote3,边看书边思维导图的体验很不错。

我绘制的《Mastering Strategic Management》导图


坚持分享

2021年想着疫情嘛,而且正如前面说的焦虑,感觉自己也有点Down,不太想分享。不过因为一些机缘巧合,还是做了一些分享,后面想起来,每次分享的过程其实也是个自我“救赎”的过程,分享后心中总会小一份焦虑。

深圳技术大学分享

深圳技术大学分享《新时代技术人才成长路径》

CSDI分享《从面向风险到面向价值的专项质量保障实践》

给MSCI的讲师培训《收获干货系列3-你也有这样的问题》

收获“混沌大学”后遗症

2021感谢给我坚持的条件的家人和朋友,也感谢强迫我坚持的伙伴,也感谢那个坚持思考的自己。过了35岁,幸好自己思考没有停下,特别是2020年上的混沌大学,确实慢慢引导着我看待问题的思考方式。(PS:下面会出现一系列似乎是装B的词,但是我负责任地说,没有比这些更合适的词了,如果有,可以在评论区告诉我)

升维与降维打击

当我们说既要又要的时候,其实格局就小了。当既要又要出现矛盾的时候,就是维度太低,这需要升维。

例如,老板既要质量也要效率,升维之后就是用户价值。

当我们说,这不同那不同的时候,通过降维打击来寻求一致性。

例如,通过这个图来思考,不用理解业务的断言有什么。

降维打击的断言


生物演化的眼光

演化,加入“时间”之后,可以犯错,但是需要有准确的反馈机制,清理机制,那么就可以不用太依赖预先的完整的顶层设计。这方法有一些损耗,但是生长出来的东西比顶层设计出来的东西,更有生命力。复盘如是,AI大数据思维如是,思维导图中的导如是,如是过程与结果相互交织,这是演化的力量。

有个同事去做业务的调查,用excel来做,我看了,觉得不行,应该用思维导图。excel里面的表头是死的,但是我认为应该是演化的,在调查的时候,一边问,一边去归纳或者拆解表头。调查业务流程中,你发现他们用了工具A,记录下来。在业务流程这个子节点中,你可以延伸出工具、流程两个子节点。针对工具你可以调查,还有什么工具,有什么类型的工具,工具的5W2H,工具的痛点,这些都作为作为工具节点的子节点。这就是演化。

一体两面与二元对立

我们很喜欢用象限图,如重要紧急象限图,SWOT,还流程图,如先定性再定量,事情切割开来,清清楚楚,大脑舒服。但是很多时候,事物与事物可以看作一体两面,相互转化。定量的手段也许可以帮助定性,机遇也可以因为激烈竞争,变成风险。但是这么一想,大脑就会过热、混乱,不喜欢,大脑开始找理由说它是错的,也因为这样,很多人的思维就是被这样禁锢了,包括我自己。

2021没有完成的事情,2022年去完成他

2021年,我身边的人都觉得我怎么这么焦虑,忧国忧民。不过一年下来,我总能遇到一些人给我解忧的答案。有次我跟一个同事聊起,焦虑型人格,突然觉得深有同感,我就是哪种安排去旅游,中间预约的交通没来之前都会担心的人,哈哈。她给我的解药是,焦虑可以的,学会接受他。还有一次,跟一个心理医生聊起,他说焦虑可能源于自己的定位,他说起了西游记,他问我,我的定位是什么。想起自己对团队的同学一天到晚絮絮叨叨,我就想起了唐僧。不仅仅絮叨团队,还絮叨观音菩萨。但是他的一个问题点醒了我,唐僧对于自己要完成的理想和目标是不动如山的,你呢?所以就有了这个文章的题目,焦虑可以,目标要坚定。我还有许多要完成的难事,2022年,要完成坚定地完成他。

未完成, 让客户感受到数字化的温柔面-数字体验监控

在CSDI我也分享了数字体验监控可以解决的问题

每每说起数字体验监控,同事们都会觉得太早了。确实,这是一个需要布道的内容,需要有更长期的认知升级。但是我相信通过数字化来做“体验”优化,相对“增长”来说,体验监控不落势利,又实实在在用科学的方法去关怀我们的用户,这是我认为的数字化的温柔面。2021年,我们建设了基于用户行为与性能问题结合的中断分析、流失归因,里面还有很多细节要打磨,还包括归因算法的准确性。

2022,我期待,数字体验监控作为一项能力,赋能给每一个App、小程序, 让他们可以通过上报的数据,轻松地发现用户体验的问题,改善用户体验;通过数据度量“用户价值”,从而提供更强大的动能给研发去优化。大数据能力的建设,借助腾讯的模型能力是这个事情的核心。

未完成,让“复盘”变成专项中心的文化

《Google工作手册》

很多人不解,为什么我这个痴迷“复盘”?但是我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复盘”可以帮助我们做到“知行合一”。我这一年也见识了到了很多团队,模仿硅谷来做研效,先不讨论对错,但确实是无根之木。哪怕可以先强制,在“真香”定律的加持下,无根之木能长成参天大树吗?大家看过google的SRE工作手册中,关于复盘的例子么?数一下整个复盘报告多少页。很多所谓的硅谷实践,其实都是面向问题思考如何解决问题的结果,而我们很多时候就是一堆“硅谷手段”各种堆,也不知道有什么用,有什么背景,强制上。但是有意思的是,大部分时候的复盘,从来提不到这些“手段”,解决问题的人和做研效的确是两帮人。所以在公司提倡研效的变革中,我更重视“复盘”,只要描述清楚现状,追溯清楚根因,所谓的“硅谷手段”不言自明。例如某项目,通宵加班,人都糊里糊涂了,复盘起来怪“人”没有做好变更审查,真的能解决问题吗?这是根因吗?如果追溯下去,自动化和标准化,其实就是不言自明的。2021,我算是强势推动复盘,虽然断断续续,但是工作复盘,项目复盘,事故复盘每个月都有一些开展,也不断改进复盘的方式,跟进复盘结果的方式,算是有些成果,但是实在谈不上是“文化”是习惯。

2022,我期待我们中心能把“复盘”变成文化,从复盘中学习,成长,知行合一,长成参天大树。我会想更多落地,确定复盘到位的措施。

未完成,技术@如何说

我的知识星球

我弄知识星球和公众号的时候,很多人都说,我是不是在找35岁后的出路。也许是,也许不是,我自认为更多是在探索自己的使命和意义。我隐约觉得,分享、教育也许是我的使命,我人生的意义,能帮到别人其实我是有成就感的,开心的。像最前面说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轨迹,但是我能用我的经验,陪伴他们一程,给他们一些启发,也很不错。还有“共同富裕”,似乎也在给我的使命提出了更大的意义和价值。2021,我开始了技术@如何说的知识星球,整理了之前的文章和分享。

2022,我期待我能坚持下来,分享给同事,也分享给更多人,在他们的人生中陪伴一程,帮助他们无论在精神和物质都能“共同富裕”。

未完成,帮助三组走出困境

我创建的三组,开始时我也是沾沾自喜的,因为从对IaaS一窍不通到入门,到现在有一个技术实力还算可以,研发离不开我们的团队。别人也许不知道有多难,但我知道。但是随着云的乱战、核心成员的流失,坏工作习惯的放大,当前的三组也备受老板的挑战。但是我相信这是任何一个团队的必经之路,从新创建时的兴奋,到稳定期,到迷茫期,那是黎明前的黑暗,爆发前的蓄力。

2021,应该有不少人被我痛骂过,批评过,恨铁不成钢。

2022,我希望我们能一起走出困境,我们曾经跨过了技术难关,差的就只是owner精神,在乱战中突围而出的魄力,我希望大家能重拾自信突破困境。

最后

2022年,MBA的学业还会继续,对于我人生意义的探索也会继续,困难、焦虑、思考还会继续。最最后,我希望自己的内心能像唐三藏一样坚韧一样坚定。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1年终总结】可以焦虑,但是目标要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