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读书觉得一些来自不同书的观点相互搭配起来正好,应该要梳理一下,便有了这篇文章。
以下是近期书目:
1、《Principle》—Ray Dalio
2、《The Path of Least Resistance》— Robert fritz
3、《The 7 Habits of Effective People》— Stephen R. Covey
4、《价值》张磊
5、《Эта странная жизнь》—Даниил Гранин
第一部分是:自我意识的萌生。
自我意识的萌生,并感受到自己是演化进程的一部分。
1.1电玩游戏是一个不错的类比
投币之后游戏开始:苏醒过来的自己发现可以掌控一副身体,也看到了剩余的血量,如无意外大概还能活个几十年。游戏目标是要完成自己选择的任务清单。任务清单也许还是空空如也,需要自己选择并添加。游戏的终点是死亡,而且无法重启。
1.2成功衡量的标准是你自己
当我们渐渐觉醒,成为拥有自我意识的游戏玩家,我们发现衡量这个游戏是否成功的标准变成了过程是否开心、有意义与值得。我们不需要去给游戏设计者刷数据(当然如果有人本身喜欢刷数据,那另当别论)。我们从问题解决者的身份(只能遵循设计者的路径走),进化成了问题创造者,我们需要去提出对自己重要的问题,把这些问题加入你的任务清单,创造出自己的价值。
第二部分是:选择你所热爱的。
2.1每个人最有力量的行为就是选择
选择你所热爱的,如果还没有,那就先拒绝那些你反感的。
这一步隐藏着巨大的能量,如果没有直面你所热爱的或者违心接受了你所反感的,会让你错失一个巨大的动力引擎,难以获得幸福感快乐感,使得这个游戏一开始就变得不好玩。有时压抑甚至会影响我们的身心健康,导致游戏玩家的血量直接腰斩。
这也就是为什么游戏已经开始了,很多人玩到一半,就觉得没有意思了,不想尽力玩了,有些玩家甚至想关机了。他们其实也没有忘记游戏的终点是死亡,只是真的不想动了。这是典型的目标选择没有做好。目标比方法工具都重要,因为一旦你没有了目标,没有了目的地,你问导航是没有意义的。
意识到这一点之后,我们就要开始筛选对我们最重要的人与事。我们把最炽热的精力投给最热爱的事与最热爱的人。这样开始的游戏才好玩。
2.2审视自己在社会环境中所处与所渴求的具体角色,任务清单逐渐清晰
社会角色:可能是机构负责人,或是普通员工;家庭角色:可能父母,夫妻,或儿女。这已是一个非常细化,非常具体的角色,这些角色他们对应的任务清单同样也是非常具体的。
我们可以把这些清单罗列出来,一项一项去把它完成。哪一个是你更加想靠近成为的角色。朝着那个角色的任务清单去努力完成。比如说,你的职场角色是一名打工者,你的目标是当一名老板。又比如说你已有伴侣,你想成为丈夫,你想成为父亲,那一系列的任务清单也就越来越清晰了。前提是你是真的渴望达到这些目标,那么此时你就拥有了一个强而有力的开心引擎将你往正确的方向施力。你会去了解清楚对应的哪些任务清单,你会朝着目标角色的任务清单一项一项去完成,你正在创造你所热爱的未来。
第三部分是:利用工具
3.1“工具决定头脑,当你手头上只有一把锤子,你会觉得周围都是钉子”
我们不仅要用不同的工具,而且要用好的工具。小时候爸爸教写毛笔字时,会交代不要省买笔的钱,买好的笔。这样入门,我们才有兴趣练好字,才有价值感,才可持续。学一门乐器也是如此。好的工具可以给你带来正向的拉力,可能是乐趣或者是自信心,而这个在你想掌握任何一项技能的初期是非常关键的火花。
3.2时间可视化工具
我们明确了终点(选择的热爱目标),也定位到了起点(社会环境中的具体角色),相当于已经有了地图在手,那接下来让我们捡起工具装备,开始干事情吧。
这时需要的第一个工具是:时间可视化工具。
清点好任务清单之后,我们在执行的过程之中,时间是摸不着看不见的,我们需要把时间可视化。可视化的第一步是把时间体现在已完成的事件上面,所以首先需要对事件进行分类。事件类别包括工作与休息,工作再细分为基础工作与社会工作。接下来统计完成事件的时长,并不需要时间刻度,只要时间长度即可。总的来说只需要统计事件、时长、类别。(《奇特的一生》)
有了这些事件长年累月的数据记录,我们就能分析数据。时间可视化工具能在地图上显示出我们行进的方向及速度,我们可以藉由它来分析总结前进路径是否合理,或来适当延长或是缩短我们每个类别之中所分配的时间。让我们的时间运用的更加合理,让自己具有纪律性,自律性,可靠性,效率性,更加朝我们预设的目标更快速地前进。
3.3心态预设:警惕elastic band
我们在上路之前需要先知道有个股无形的力量叫:elastic band,我们要学会与它共存。
你会察觉到你每向前一步,无形之中都有一股力量在把你往回拽。这股力量是我们在演化进程中进化力量的另一个投射,它会阻止你进化,尽它一切努力把你拉回原处。无论是趋于突破现状的进化属性还是趋于保持现状的elastic band,实际上都是为了共同的一个目标:即自身或种族的更好更长久的生存,所体现出来的一元二分迹象。
所以每完成一个阶段性目标,就要警惕这股无形的elastic bank 回拉你。这股保持现状的力量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你进化之路中各种只能成功一次或数次的经验,它被我们的大脑未经筛选一起放进了我们的经验库,这股力量容易让你妄自菲薄或轻敌懈怠。
3.4提前做好弹药补给
提前将目标的分解成数个能轻易完成的小目标。因为这些小的任务清单可以使得你很轻松完成,而在完成目标之后很容易乘胜追击,更有动力的完成任务清单里的原始目标。《阻力最小之路》一书中把这一些叫做次级目标。
我更愿意把这种次级目标清单比喻成辅助弹药库,军队打仗的时候,我们提前会在必经之路埋藏好弹药补给,方便之后的对敌军的歼灭。提前准备这些可以让你事半功倍的措施,处处设置机关让自己可以更加容易得到补给,使得自己到最后面对目标,完成目标只是顺势而为,基本不费吹灰之力。到那时候再退回去就真的是“吃力不讨好”了,只能选择轻而易举的完成目标。
这就是最小的阻力之路的艺术了。很多看似不经意的日程安排,都是精心思考后的小设计。
第四部分是:寻找方法
4.1求真务实
4.1.1求真
有时候我们需要通过别人的眼睛,通过别人的角度,帮我们更加客观的恢复这个世界本来应有的全貌。当你在人多的时候讨论,别人就很容易指出你论据的不足,而你也不会太固执己见,去坚持一个错误的观点。知识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东西。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一起来讨论同一个问题,不会说大家越比就越少,反而是大家都拿出来讨论之后,所有参与方都受益了。
所以在团队里面,求真文化需要时时刻刻强调,甚至放在第一位。没有求真文化的团队,虽然人多,还是没有人愿意或是敢指出你的错误时,就是假人多。
要逐渐的学会分析哪些是客观事实,哪些只是我们思维上产生的一些意见。客观事实就是必须要有一些事件的数据去支持的。每一步的探索与思考,都是为了使自己更加接近真相,正视真相,然后去接受它,引领它。而不是任由它,污蔑它,恐惧它。
4.1.2务实
游戏进行不下去,要么是方法不对或者说努力不够,并不存在太多时运的左右。
这个时候需要复盘找原因,找到合适的方法,而不是佛性任由它去留,这是错误的不作为,懒惰的不作为。我们要把态度端正,把问题的原因,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来。可能包括专业背景知识,技能熟练程度,人性洞察能力等等。
通过求真寻因,接下来就是集中力量在自己能够控制的范围内苦干了。关注自己的influence circle,控制自己的concern circle。
4.2求远
4.2.1秉持长期主义
秉持长期主义,你要问自己,这是不是一个能让你长期保持心灵宁静的选择,无论是投资、事业还是找伴侣。坚持疯狂,持续的为这个社会创造价值,可持续的价值。为你热爱的人热爱的事创造价值,创造环境。
而不是在喧嚣之下被迫做的很着急的选择。在喧嚣和被迫的生活之中,我们还是需要有诗和远方的,还是需要有长期主义作为丈量尺。那长期主义怎么作为丈量尺呢?要把长期主义运用在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方方面面的微决策之中,Decision making里面,比如说我该不该考研,我要不要参加这份工作?我要不要学英语?
当你一直用长期主义作为丈量尺的时候,生活方方面面的微决策都用长期主义去丈量的时候,那你自然而然就会产生的一个musclememory肌肉记忆,那你慢慢的就成为一个长期主义者了。
人家说手有余粮,心头不慌,我们是手有价值,心中不慌。当你一直用长期主义去做事情的时候,你选择伴侣,你就不会慌,因为是让你很宁静的选择。你选择以后的工作伙伴,选择以后人生路上谁同行的时候你就不慌。就变成了一个很自然而然,很容易,很好解决的话题了。
4.2.2结伴而游。
旅途中有可能会有新的小伙伴加入你,想要一起完成你的任务清单;也有可能是你被另一群小伙伴所吸引,想要去完成他们的任务清单。这样你就和另一个整体开始相互依存,变成一个新的整体,一起去完成一个大的任务清单。
此时我们会自然而然关心关注他人,把一部分精力用来帮助一些伙伴做提升,传授一些他们还没掌握的知识与技术,从刚开始“我说你听,我做你看”,到最后的“你说我听,你做我看”。
要把一些训练的细则总结成一些文书内容,从耗材器械设备列表做起。你需要提前培训你的助手,让彼此都清晰对方想要什么,能做到什么程度。
对于有能力有技术有眼光的伙伴要给予更多的真诚关注与主动支持,甚至可以让他来带新的伙伴。要把这些力量团结起来,拧成一股绳。未来的路还很远,你可能还需要更多的依赖他人跟你协作,一起来完成清单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