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终身成长》:掌握这种思维模式,叫醒一直装睡的人!

“大材小用”成长读书会,是我们起步在运营的「终身成长」系列子品牌之一,此外还包括线上社群、小打卡圈子等,未来可期。

取名“大材小用”,一因小用是我的昵称,更重要是因「欲成大才者,更须踏实务用、坚持不懈」,取“大智如愚”的同义;否则,即便天赋异禀,生活同样将你拽下来,狠狠的摔你一屁墩。

另外,我越来越喜欢「文质彬彬」这个词,所谓「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一定要让文和质在自己身上得以匹配,才算得上是个「彬彬君子」。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成长节奏,保持下去,许自己一个靓丽未来。


一、“大材小用”成长读书会的首次亮相

卡罗尔·德韦克  《终身成长》

昨晚 8 点,“大材小用”成长读书会迎来首次亮相,由我担任主持兼主讲人,选取的是《终身成长》这本书,作者是17年“一丹教育奖”的首届得主 Carol·Dweck,奖金最高3000万港币。但可能 80% 的人初读时,会觉得它很“鸡汤”,啰嗦反复地说着同样的道理,语言缺乏美感,坚持完整读下去实在考验人。而全书最能值回“票钱”的可能就是下面这张图了:

成长型 VS 固定型,每个人都多少有点

但实话说,我很反对读书为了 “值回票钱” 或者 “开心就好” 这种念头,实怀疑 “唾手可得” 的东西究竟能给自己带来多持久的快乐和价值,我宁愿去相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因此读书周里,我一直在社群提醒大家:“读好书,当取其大者;尤其此书,功在书外,不在书内”。拿它当一面镜子,照自己、照朋友、照家人、照领导、照社会,对照一切可拿来反思和验证的情境,不断强化和刺激我们思维意识里的神经元,直到它长成一棵树。

如此,感谢大家一周的持续努力,终于演绎了昨晚的精彩辩论和有意义探讨,开了个好头。每人都分享了他们最关切的真实生活经历,并启动了深刻反思:

有人曾经从220斤的体重巅峰,4个月就减到140的可怕经历,着实佩服。但最后因为松懈,Ta的身材又回去了不少。成长型思维的人,不会因取得一点点成绩而沾沾自喜,眼看着自己从攀登的山上摔下来。因为他们享受的是攀登的过程,挑战自我身体极限后有所突破的喜悦,以及路上的风景。之后,便开始寻找下一座山峰,而不是张望自拍。

有人刚大学毕业,但待业在家半年。Ta经历过内心的焦虑、与家人争吵、尝试独立生活、放弃一份工作,到再寻觅的完整心路历程。半年时间,经历很多、成长很多。有过迷茫,也会和解。回过头来,发现自己已经走在一条更好的路上,原来父母这么支持,从未想过限制我们的步伐。于是砥砺前行,制定详细而具体的备战计划,年轻就该去体验更多精彩的职业、生活、挑战,直到我们找到属于自己的“真爱”。

也有人面临着从大学生到研究生的角色转变,原本的高期待却给Ta来了一记掌声响亮,措手不及。现下的研究生导师实在“牛仔很忙”,做生意、到处走穴、抢占课题……最后留给学生和课堂的势必少之又少。困境之下,如此反倒刺激了Ta回归本心,想通自己选择读研本来是为了追求学术精进,而不是非得跟着一个好导师。一条路不通,还可以开辟更多的路来到达目的地。于是前方的路便宽敞明亮了起来,潜心学习、充实自我。

这样的Ta,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里想必很多。更多的可能是某个临近结婚担不起责任的男朋友A;工作不开心但始终迈不开脚的同事B;以及那些让我们又爱又恨,想过好生活、想拥抱爱情,但自身实在乏善可陈的亲人C,这样ABC们,人生总多有抱憾……

如果你是Ta,会做的更好吗?你想做得更好吗?



二、 时刻警惕人在身体、语言和思想上的惰性


成长型思维,未来可期

要说《终身成长》这本书,和它反复强化的成长型思维模式,究竟价值几何,还是要追溯到读者自己在实战过程中去复盘、去反思、去检验。也就是我提倡的IOD学习路径法则的 “D原则”。

卡罗尔认为:世界上存在这样的两种人。

一种人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他们拥抱挑战和变化,把挑战看做成长和学习的机会,如果挫折或失败来临,他们不会停滞不前,沮丧退缩,而是重新评估现状,主动寻求帮助,优化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这样的人,想不成功都难——努力、坚持不懈、百毒不侵、不怕别人的评价、而且本真的学习欲很强盛

另一种,显然相反,选择逃避、拒绝、舒适圈、懒惰……他们,停滞不前、难以持续成长,因为过度害怕改变,往往导致裹足不前、作茧自缚,所以叫固定型思维模式。

面对生活,不同的思维模式带来不同的结果

但是,你要以为书中的每个字都看得懂,因此就觉得获得成长型思维是轻而易举的,那就大错特错了。不然,现在也不会存在那么多的拖延症患者、“明日复明日”患者、喜欢对天发誓的怪癖、以及“一立Flag,就被打脸”。


为理性辩护


正如人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史蒂芬·平克在《当下的启蒙》这本书里所言:

1784年,康德在一篇以“启蒙”为题的文章中做了如下回答:

启蒙是指“人类从自己加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中解脱出来”,从因“懒惰和怯懦”而服从于宗教或政治权威的“条规戒律”的状态中解脱出来。

他宣称,启蒙运动的口号就是:“勇于运用自己的理智!”只要你站出来讨论生活的意义,或者其他任何问题,并坚定地认为自己给出的答案真实可靠、令人信服,那么你就是在诉诸理性,并同意将自己的观点交给客观标准来检验。

就因为启蒙思想家们太了解我们身上所具有的非理性情绪和弱点。他们坚信,只有明确指出愚蠢的根源所在,人们才有克服它的希望。正是因为人们日常的思维习惯并不一定能保持理性,所以才必须审慎精细地运用理性

要知道,人从来都不是完美的。成长的路上,我们面对的敌人可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大、最凶残、最狡猾的那一个——人性中的诸多弱点,那种“懒惰和怯懦”,需要我们时刻警惕自己身体、语言、思想上的惰性,还要抵挡住“想要怂”的诱惑

毕竟,人生没有对错之分,只有The Right Way or The Easy Way

但是因为偷懒、害怕而选择简单的路,往往是一条不归路。

身体上:所有人都知道应该让自己身体健康、吃嘛嘛香,早睡早起好。但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对于很多人简直是难如登天。太多人都将注意力习惯性地错误放在早睡早起面临的挑战和诱惑上,比如“手机太TMD好玩了,忍不了”,“床太TMD舒服了,它不想让我起”,或者“资本主义老板心太狠,工作太多,要加班”等等诸如此类。但很少有人向前迈出那一步,将问题推进到【如何解决】领域。人性,会让我们无限放大困难,并止步于此。但放大苦难,永远都是The Easy Way,但肯定不是The Right Way。问题要解决,就必须往前推进,去想应该制定一些计划,思考相应的策略,或者寻求朋友的帮助和监督等。另外一个关键点是,你的计划是否具体、详细、可执行。

语言上:当我们对别人或对自己做出评价的时候,一定要谨言慎行,想清楚自己说的话背后可能传递出的用意和杀伤力。那么,这么想了之后,你还会那么说吗?另外,对别人的东西做出评论时,一定要给带有建设性的评论,而不只是说别人哪哪不好就完了。挑错永远是The Easy Way,但肯定不是The Right Way,因为纯批评并不解决问题,除非你有更好的答案,或者你愿意付出,花时间和经历陪着Ta一起克服、一起成长。不要说,你觉得自己没有这个义务或者责任,因为从你开口那1秒开始,提出所谓的意见的时候,这个责任就降落在你的身上了。如果负不起,最好还是闭嘴。

思想上:在《终身成长》这本书的最后章,作者集中阐述如何改变我们的思维模式Mindset,不为其所累。从广义上讲,思维模式就是我们在遇到事时(挑战、变化、挫折、失败、成功等)无意识跳出来的那个念头、内心的声音或独白,更进一步讲是我们对这件事的解读、归因和认知方式,构成了狭义上的思维模式,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行为、决策,和所选择的生活方式。事业、爱情、家庭,无不受其影响。但我们要知道,贴标签、极端化情绪反应、推辞责任等等都是 The Easy Way,但肯定不是The Right Way。从思想上,我们需要养成善于从一件事上提取学习点、别人身上的闪光点,以及提出具体清晰且可执行的计划来,并坚定不懈地去执行。

小用的思维导图

换一句话说:要知道,选择成长,永远不是一条容易的路,但肯定是对的那条路。



三、 成长型思维模式+ ……(语文教育)


成长型思维模式,重新定义成功的意义

《终身成长》这本书里,作者花了近一半多的篇幅去讲述成长型思维模式如何在体育界(冠军、天才)、商界(领导人)、亲密关系、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等等领域的应用。之所以能够多方面得到验证,正在于成长型思维模式是一种底层思维逻辑,继而影响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潜移默化、不知不觉,十分狡猾。如果缺乏一定理性精神,很多人终究一生不得窥见。

就像很多存在于当下教育领域里的吊诡现象:

教师教学中,如稍不留心,没有审慎精细地运用自身理性的习惯,往往就很可能将一些有失偏颇、未得到客观证据验证的观点灌输给学生,却忽视了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坚定寻找可靠论据的思维习惯,当然也包括成长型思维模式的训练。


《龟兔赛跑》里的乌龟和兔子


记得书里有这样一段关于《龟兔赛跑》故事的重新解读:

因为乌龟和兔子实在是实力过于悬殊,有些动画片里更是极尽渲染夸张之能事。本来在赛跑这件事上,乌龟赢兔子几乎是小概率事件,但就因为兔子中途打了个盹,被乌龟绝杀。而且某种程度上,像迪士尼的动画片里,对乌龟的形象是有丑化的,滑稽、老迈;兔子就被衬得很美,长腿长睫毛,雄壮健美。

这样很可能给孩子稚嫩的心中留下一个错误的印象:我要当兔子,因为兔子美,而且即便一次被乌龟绝杀了,但这种事情绝不会发生第二次,因为我是兔子。而对于天赋不佳的孩子,就会自我贬低,觉得自己是乌龟,即便是赢了,也是侥幸的,也是因为对手骄傲了,给了自己这个机会。就像一个孩子说自己是班里第三名,但整个班只有3个学生一样的残酷事实。

如果我们的教育和社会真的想放大乌龟的努力,提倡努力的价值,首先应该慎重地选出一对公平形象,并且不做任何偏袒和刻画,比如小狗和小猫;然后让他们各有输赢,但在决胜场上,小狗笨笨坚持锻炼身体,并请教鸭子教练,掌握游泳的绝技,最后完成绝杀……得出结论,看似笨的人,但是善于坚持、努力、寻找核心竞争力,最终也能赢!


亮点在标语上

类似的案例,读书会上我们还讨论了《愚公移山》的故事,同样激烈热切。

因为按照传统课堂里的套路走,最后必须要得出所谓的愚公精神,而且这种精神往往只能有一种解读——无论面对多大苦难,都要坚持不懈,如此如此……

这种唯一标准答案的灌输式教育,实在无趣。

如果是一个有智慧的语文老师,可以鼓励学生找寻《愚公移山》的故事来源,做整本书阅读的探究,而不是断章取义、望文生义,那样的语文课堂,谁不爱呢?

比如下面这篇知乎上的文章:

毁童年系列之:《愚公移山》原来是道教故事
“以天地为一朝,亿代为瞬息” VS “期功于旦夕”,实在妙哉

这样一看,是不是愚公也变得有了意思,是真正的大智如愚?

另外,这个语文老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辩论,做角色扮演,如果你是愚公的子孙你会怎么做?情愿被老爹道德绑架,跟着一代一代的干苦力;还是干脆搬出去不回来了?

这个问题刚好与最近的热点话题 make connection :Papi酱人生排序中,将自己放在第一位,而孩子和父母都靠后。

是不是瞬间语文课堂变得有意思多了?还能培养孩子的信息素养和批判性思维的精神,要知道这些可都是未来教育趋势的Top 10。


叔叔,我们不约!

我们的语文教育课堂,如果能够拥有成长型思维和理性精神的加持,何愁文化不兴?

教育是点燃,不是灌输。

Education is not the filling of a vessel but the kinding of a flame.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11. 《终身成长》:掌握这种思维模式,叫醒一直装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