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家浜镇的四座名楼

文/余光

一、黄泥楼,明代谭照、谭晓兄弟所建,址在湖乡。湖乡,即今沙家浜镇,东起儒浜,西至张泾。因为这里河道纵横,湖塘众多,地势低洼,明代嘉靖年间,十年九灾,乡民多弃田从事捕鱼。谭氏兄弟用低价买进弃田,累计达数万亩。他们把土地围起来,根据地势分别利用,洼地挖深为池养鱼,泽地改种茭白、莲藕、芡实、红菱,田地种稻麦,高地广种果树,地尽其利,因而发了家,成为常熟首富。后来捐献白银四万余两,加固常熟城墙,确保城区人民的安全,所以人们称谭氏兄弟为“谭半城”。黄泥楼是值班防夜的更楼,址在沙家浜镇西片昆承湖村,如今房屋全无,只留下地名。

二、目耕楼,位于常熟七星桥〔现沙家浜镇西片尤介湖圩〕,是明末清初国内著名藏书家毛晋的藏书楼,其中珍藏善本84000余册。藏书楼已经不存在,至今留下的唯一建筑物是一件“大石盆”和一幅“虞山汲古阁图”。

  三、凤基楼,位于沙家浜镇东片唐市尤泾河之东、凤基桥畔,是“应社”和“唐市学派”创始人杨彝的藏书楼。当年杨彝回到家乡后建凤基楼,不但广集图书,(凤基楼与当时的毛晋汲古楼、钱谦益绛云楼齐名)而且广集文人学士结社吟诗,创立“唐市学派”,建筑已废,现在唐市石板街上建“杨彝纪念馆”。

  四、望贤楼, 位于唐市河东街钮家弄,系清代建筑,坐北朝南,硬山顶,砖木结构。现存一幢两层小楼及左右两侧厢楼,成三合院式,占地面积约198平方米。面阔3间14.95米,进深7架13.24米,扁作梁、花岗石柱、方砖铺地。杨彝卒后墓葬河东街杨园内,并筑有杨彝的“衣冠墓”,后人尊为先贤,登楼可观望此墓,故名“望贤楼”。旧志中记载:“望”指的是明万历年间仕途失意回乡的杨彝,后人为纪念这位先贤而建的。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是江抗东路办事处。办事处主任蔡悲鸿、沈云康时常在此与有关干部会面, 谭震林曾在此出席会议。2009年5月21日,望贤楼被市政府公布为第七批常熟市文物保护单位。现此址为居民住宅。

你可能感兴趣的:(沙家浜镇的四座名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