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的那些事儿

作为一个学外语的学生,其实并没有资格写做一名翻译是什么感受这个问题。只能从自己的一些经历中闲聊一下翻译的那些事儿。

最难得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

跟翻译结缘也是很偶然的一次机会,一个陪玩顺带谈个小生意的陪同翻译,结果大家聊的特嗨,那是我第一次觉得:翻译还蛮好玩的哎。

当时还不知道:什么都敢说是因为你还是学生,就算不会,翻错,也可以被原谅。


准备和努力不会背叛你。

激励我去考研,让我知道同传这个行业的存在是源于大四的那次演讲比赛。当时为了找灵感,老师给我看了一部纪录片《仕事の流儀》——英日同传译员长井鞠子。那时候我记住了她的一句话:準備と努力は裏切らない。

    直到现在我仍认为想要的就要去争取,准备和努力永远不会背叛你。我不羡慕那些轻轻松松就能得到一切的女孩,因为我知道我想要的很“贵”,要不断努力才能得到。



  如愿学了同传,有幸见到了日语翻译届的大牛。听过蔡院森老师和王晓燕老师的同传才知道世界上是有这么一群人,站在你不可企及的高度。他们的翻译,从姿态,语调,到用词,达意,完成度都无可挑剔。那个小小的同传间啊,也曾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可那一刻我却感受到了什么叫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就是明明你就在我身边,我却觉得我们隔了一条银河。




  有人说翻译多好,做一次会议翻译就大几千,随便翻译本书就比别人一个月工资都多。可你又可曾看到为了一个会议通宵达旦的查资料做准备,为了翻一句话,字字斟酌,通宵赶稿。从投入与产出比来看,翻译的性价比并不高。光鲜亮丽的背后充满了汗水与泪水。

你只有特别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


  每个翻译都至少曾有过一次失败的经历。

  看过很多译员前辈的经历,发现他们有一个共同点:有过失败的经历。

相信傅莹的这段翻译经历大家应该看过。

 


在这个口碑等于一切的行业里,失误=丢饭碗。要么就从这个行业消失,要么就痛定思痛,苦练技能,保证今后不会再出失误。回到第一part中提到的,当时的胆大来源于不用承担责任的侥幸。而真正做到专业时,你面临的就是生与死。所以我们看到了现在的美女翻译张璐,优雅的傅莹等等。

 


  前一段时间,腾讯的智能机器同传闹了个大笑话,引发人们对于“机器人能否取代人工翻译”的热议。其实我觉得这个问题本身是无意义的。为何要机器人取代人?而不是机器人辅助人呢?如果机器可以帮助解决70%,那我们只需要剩下的30%,做好校对审核不就好了吗?新事物出现时必然遭到传统的猛烈抨击与反扑,面对机器翻译,人们想的更多的是“取代”,而不是“合作”。我还蛮期待机器翻译的,就想二维码,谁也不曾想到有一天它会像病毒一样渗透到各行各业。也许有一天,翻译也会成为“大众消费品”吧。


讲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说翻译这个大家眼中的“高嶺の花”也并不是那么高不可及,轻松,好玩。每一次翻译都像是一场战斗,每一位专业译员都值得尊敬。



不知道大家所从事的行业有没有什么不为人知的一面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翻译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