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807热情

整体上来说,我属于理性主义大于感性的人,也就是说我生活的乐趣更多来自于对生活的理性与逻辑的思考,而非体验。
欧亨利有一个短篇小说叫《一个幽默家的自白》,说的是一个喜剧创作的人,把生活中的一切都变成了他的写作素材,他不是体验生活,而是把生活当做了创作对象。
就好像第一天你分手了,很难过。第二天你就写成了一个段子。第三天你就给别人讲,讲的时候觉得很搞笑,大家笑,你也笑。这些人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生活的旁观者,变成了局外人。也就是说,包括我在内,久而久之就容易对生活的表层丧失兴趣。
于是阅读小说就成了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更加抽象和理性的哲学著作,显然更高效。于是跟朋友外出坐在路边喝啤酒吹牛成了浪费时间的事情,因为一个人静静的思考世界的本质,显然更高级。而且我们会有一种错觉:你看这个世界,大部分人都在庸庸碌碌地活着,只有我在认真地思考生活。
这是理性主义者的悲剧。
可是不管研究多少爱情的理论,都不及投入地爱一次感受那种痛彻心扉来得酣畅。不管思考多少美食的菜谱,都不如把一块红烧肉放进嘴里体验那种入口即化的美妙。更别说去研究怎么牵手、怎么拥抱、怎么接吻、怎么缠绵悱恻,有这个时间赶紧给心上人发个短信:我想你。体会下心情忐忑的感觉,你是人,一个活生生的人,需要体验生活,而不是一个输入指令,运算,然后出结果的机器。
我认同一个观点,思考生活的意义其实并不是必要的,带着热忱去感受生活,才是生活更重要的事情。我们做很多事情,不必然需要它有什么意义,而只需要你对它感兴趣。
现在大多的事情注重效益,注重投入产出比,我看有个电视访谈,一个70后对一个90后说:你们这一代人有些可怜,什么都是效率优先,几分钟带你读一本书,几天带你学一个学科,谈恋爱也是迅速切入,不行就马上换下一个,缺少了那种体验感。虽然这个70有讲的有点偏颇,但是生活需要体验,却应该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追求的。
比如读一本小说,你不必追求什么意义,你就是这个时间无所事事,正好它在手边,拿起来就读了,阳光洒在身上,你靠在阳台,几个小时过去了,你就切切实实地感受了生活,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活物的快乐。
所以当有人告诉你,不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他们所说的无非就是文学作品无非带给你实质性的帮助,但是在这个世界上,在你短暂的生命中,遇到一本让你手不释卷的书就足够了,它不需要任何别的意义。
不要做生活的旁观者,
要做生活的感受者。

永远找到好奇的点,永远热情热爱,去感受充分,不着急赶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慢慢停住,很多事都不用去经历了,然而那些充分感受的事却充实了你的生命,它们让你的生命饱满,而不是许许多多的事件和路过,匆匆就好像没有来过。

人不一定都要工作,若不是生活所迫,谁会逼自己一身才华。

我来过,看着世界鸟语花香,也看着世界悲欢离合。

一个人对职业特别的用心就顾不得家庭,一个人热衷于家庭就平淡了事业。

顾得了数量顾不了质量,顾得了质量顾不了数量,

————致敬热情好奇灵动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20220807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