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痛你的不是比较,而是那个没有做到的自己

今天在首页上偶然见到了一篇霍辉的文章。

这个名字我很熟悉,是在上认识的。我们曾经在上聊过,互相夸赞对方文字写得好。当时她谦虚说自己发的很多都是曾经写过的老文,上也就是随便玩玩。

当时还偶尔互相点点赞,后来就好长时间没有再联系。今天再看她的主页,竟然已经有如此多签约标签。

我被震撼到了,曾经几乎同时起步的人,我写了一年多还在自我感觉良好,人家已经逼着自己登上了更高的台阶。

我试图去评论和简信记录里去找我们交流过的证据,证明我曾经跟她一起起步,却发现的消息记录只保留一年。这也意味着我记忆力的不久前,其实已经是两年前的事情了。这两年时间里,我确实在坚持,但坚持到后来却慢慢变成了原地踏步,几乎停滞不前。

看到霍辉的标签,我想起了另一位刚进时的朋友朱子先生。

刚进时发现是河南老乡,就聊过一阵。他在一家影楼做摄影师,那年过年他没回家,跑到黄山拍了好多照片。再见他时是2017年国庆节后,我加入“剽悍写作营”,看到优秀老学员名单里有他的名字,当时我还感慨说“遇到了老朋友”。

又是一年多过去,老朋友变得更老一年,但却早已淹没在铺天盖地的推送里,再也没有联系。刚去翻了翻他的主页,原来他也早就超越我一大截了。

我在上不怎么关注别人,能关注的也是先看文章是否对味,再看是否保持更新,毕竟我能坚持每天日更,就有一点优越感去看别人是不是能在这一点上比我强。

但这两位“旧友”,都没有保持日更,但他们的文章却是写一篇就有一篇的质量,而不是像我一样看心情写字,有时候随便胡言乱语就应付打卡。

看到了与他们的差距,我很失落。

俗话说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俗话又说走好自己的路,不管别人怎么走。真正让我失落的不是他们,而是在岁月的流逝中不知不觉放慢脚步的自己。

曾经的自己也像他们一样,要去做签约作者,要打造自己的ID,要让“乌卓”这个名字闯出一番天地。可是别人做到了,自己却连试都没敢试一下,甚至连失败的滋味都没有品尝到。

我的私密文章里有109篇文,很多是临时想到的观点,有的甚至列好了框架,分好了一二三四点,打算丰满一下骨架,写成一篇成文,投稿给各大平台。

中稿五篇就能成为签约作者的条件曾经很让我跃跃欲试,但到最后我都没有静下心来去把其中某一篇打磨打磨,完成投稿邮件的发送。

我反思自己并不缺少写出他们那些优秀文章的能力,却缺乏去坐下来写出来的耐心,缺乏去逼自己做那么一下下。我深知好文章是改出来的,但我在实际行动中却总是喜欢由着性子写了就发,至多修改下错别字。

这个平台慢慢成了垃圾桶,成了排遣想法的杂货铺。这里有我很多的思考和想法,却很少有能够完成的“作品”。我的差距也正在于此。

看着别人的文章,我明白他们的构思,明白他们的想法,甚至明白他们写的各种段子和例子的真真假假,更明白他们在夜深人静时的那种坚持。

只可惜那种坚持我很少做到,自己总是在看看时间差不多时,坐在电脑前敲一下键盘,把大脑里的念头清空,然后再也不回看。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想过去投稿,却总是告诉自己时机还不成熟。最后自己只能躲在写作上的“舒适区”里,不愿意出去。

2019年,要改变这些了。

最后,非看到这些字的朋友们分享霍辉在2017年底写的文章:你和牛人的差距到底在哪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刺痛你的不是比较,而是那个没有做到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