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散文C】牙膏壳

林柳青儿会员扶持计划

小时候对许多物品的深刻印象,是因吃而来的。

牙膏壳便是其中的一种。

铝制的牙膏壳虽然不能吃,但它可以换成吃的。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敏锐嗅到商品经济气象的小贩们,游走在闽北乡村中。他们除了收购鸡毛、鸭毛、鸡胗皮等,也收购废金属和塑料等。

名曰收购,其实主要的交易方式为以物换物。小贩们主要以麦芽糖来换千家万户的各种物品。

每到农闲季节,他们就挑着麦芽糖四处走串。金黄色的麦芽糖像一块大饼似的,平整地摊在木板上,上面盖着一块透明的薄塑料布,若隐若现的样子愈发吸引人。

盛着麦芽糖的木板架在竹筐上。圆圆肥肥的竹筐,像猪八戒的肚子,什么都装得下。

小贩们收购废品并不吆喝收购废品,而是喊:“敲糖吃喽,敲糖吃喽。”

这是他们鬼精之处,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吃的更有诱惑力了。孩子们要么把家里的东西搜罗出来交给他们,要不就缠住母亲,想方设法弄点吃的。

孩子是母亲的心头肉,哪有几个母亲经得住孩子缠的。所以小贩们成功率很高,次次满载而归,小生意总做得顺风顺水。

每每听到充满诱惑的喊叫,孩子们便会从家中、田野、山坡上跑来,将小贩团团围住,两眼直直地盯住麦芽糖。两颗眼球仿佛被麦芽给牢牢黏住了似的。

如果边上没有大人,有些小贩就会怂恿我们这些孩子,赶快去家里把好的东西拿来换,过了这个村就没有糖了。个别嘴馋胆子大的孩子,经不住麦芽糖的诱惑和小贩的蛊惑,就会把家中好的铜铁偷偷拿出来换掉。

当好物拿到手时,小贩便迅速把麦芽糖移开,将这些好东西丢进竹筐里,扯些真正的废品,盖在上面,再又把麦芽糖架在竹筐上。

然后才把不紧不慢地抄起铁制的凿片刀,顶在麦芽糖上,小铁锤子在刀背“当”地敲一下,黏黏的麦芽糖便裂开一道口子,再“当”地往刀片横面敲一下,一小片麦芽糖就迸脱出来了。

拿到麦芽糖的孩子像个凯旋的英雄。后面跟着一串追随者。

“你跟我好,分你尝一口。”

才挨到嘴唇,香喷喷、甜丝丝的味道便往鼻孔和口腔里钻了。人间至美之味莫过于此啊。

“我以后也跟你好,让我也吃一口吧。”有人乞求并讨好地说。

“不行,有东西吃了才跟我好,我才不跟你好呢!”

被拒绝吃不到的孩子们,把手指伸进自己的嘴里,吧嗒吧嗒地吸吮着。

大人发现家里好东西被拿去换吃了,孩子少不了挨一顿打。仍不解恨的大人,就要咒小贩们:该死贩子鬼。

小贩们来多了,干脆也不喊了。他们发挥敲糖的凿片和小锤子的作用。一路断断续续用小锤子击打凿片,像打快板似的,叮当叮当地响着。在空旷的乡野,声音特别清脆而有穿透力,老远就能听到。

孩子们与小贩们已然形成了默契,闻声而动。

随着小贩到来的次数增多,家里能换的东西不断地减少。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人人能省则省,乡村消耗的物品尤其有限。

牙膏作为必需的消耗品,牙膏壳便成为孩子们重要的“猎物”。

可是等一个牙膏壳好慢哦。每天早上,当一线蒙蒙的亮色一透进窗门,电灯便被关掉了。

大人们借着这一抹微弱的晨晖亮色,轻轻地摸索出牙膏,在牙膏壳最低端精准地轻轻一压,一点点的牙膏便黏在牙刷上。这一点点也就一滴吧,还不如草叶上的一滴露水那么大呢,倒像一粒盐那般大,也像盐那般洁白晶莹。

有时,大人们也就在牙刷上粘几粒盐,当作牙膏用。每当看到如此,我们这些孩子的心情无比失望。

就这样,一支牙膏,全家人日日挤呀挤,可它似乎永远也挤不完,长长的肚子还是圆滚滚、胖乎乎的。

过了好久,才见到牙膏壳好不容易瘪了一点下去,孩子们就仿佛闻到麦芽糖的香甜味。心中既多一分雀跃,亦多了几分焦灼。

快速地把牙膏挤光的念头时常在我们这些孩子的脑中萦绕。大人似乎看穿了我们的小心思,在我们挤牙膏的时候,双眼紧紧地盯着。要是多挤了,总要被骂“败家仔。”

我们只好眼巴巴地望着它瘪下去,再瘪下去。不知过了多少时日,牙膏壳的“前胸”和“后背”终于紧紧地贴成一片了,如刀锋般尖薄。

可是还不能拿去换,大人把它瘪瘪的尾部卷起来,挤干一段,卷一段。挤挤挤,死命地挤;卷卷卷,死命地卷。如同打仗争山头阵地般,一点一点死命挤进。直到牙膏壳的口,用脚都跺不出一滴牙膏为止。

当我们这些孩子拿到歪歪扭扭、龇牙咧嘴的牙膏壳时,胜如获战利品,宝贝似的,生怕它飞走,紧紧地拽在手中,期盼着小贩们“叮当叮当”的召唤声降临。

小贩们把我们郑重递过去的牙膏壳,却随随意意地扔进竹筐里。

“当”的一声,一小小块麦芽糖递到了给牙膏壳的孩子手中,还不如挤在牙刷上的牙膏多。

“怎么这么少,多敲点吧。”

“已经是最多的了,牙膏壳不值钱的。”

“怎么不值钱,铝做的呢,小气鬼。”

打交道多了,我们这些孩子也懂得了讨价还价。

“我是最大方的了,别人还不会给这么多呢,不换就算了,还给你?”小贩边说边装作去竹筐抓那牙膏壳。

“换,换,当然换。”孩子们哪斗得过圆滑老练的小贩们。

“铜会好些,要是你去拿块铜来,我就敲一大块糖给你。”小贩进一步怂恿着不谙世事的孩子们。总有一些为了吃而忘了教训的小伙伴们上当。

在一个个牙膏壳的兑换中,我们终于长大、成家立业了。干此行当的小贩们也逐步消退了。

如今,即使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牙膏也是再普通不过的日用品了。怎么挤,用多少,随心所欲。

有心理学家研究说,将牙膏从底下慢慢一点一点挤的行为习惯,是强迫症的主要症状之一。

我们这些在乡村长大的70后,都能对号入座。

我对此不屑一顾,是决不会去矫正、医治这个“强迫症”的了。但为金属、塑料制作的牙膏壳失去了小时候的那种价值,随意被扔弃而感到遗憾。

实施垃圾分类处理后,这个遗憾被弥补了——每当我把牙膏壳规规矩矩地投入“可回收类”垃圾桶时,心中释然。

林柳青儿会员投稿通道:

小岛投稿专栏:https://www.jianshu.com/gt/cefac9481662f5b6

本文由【青•故事优选C】收录,荐文编辑:sunny烨儿

【青•故事优选C】为会员合伙人林柳青儿创办专题。仅推荐林柳青儿旗下会员文章上榜。专注于青苗计划,培育会员提升写作能力。详见我们助力||青——故事优选C计划

专题创办:林柳青儿

专题主编:七公子小刀

你可能感兴趣的:(【青•散文C】牙膏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