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 他不是天才型作家,却能写出最懂生命的叹息——读懂沈从文《边城》

——误会易起不易解,如此方知是命运弄人


沈从文笔下的《边城》

初读沈从文先生的《边城》,想必多数读者都会被这个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所触动。那是南方小城的美,她们多少都带有白塔耸立、烟雾缭绕、虫鸣星空、小河人家……读完也会深深地起念:“那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被翠翠与二老这对乡下小城青年人之间所发生的极纯虐恋牵动着心思。

一个美丽弄人的爱情故事

Yi 如此虐恋:一个误会连着又一个误会

《边城》的篇幅实难说是大部头,但一点不影响它成为20世纪中国百强小说Top2。现在回头细品,以拆书的方式看,惊觉翠翠与傩送的爱情故事怎能如此虐:一个误会连着又一个误会。

·先是,爱情因误会而起:翠翠误听了这个年纪不该听的“妇人丑事”,会错了从未谋面男子(名人二老)的好意,从不骂人的她为自己受了轻薄之人的欺侮,轻口一出“你个悖时砍脑壳的”,意思是“你再狂,总有你倒霉时要掉脑袋”。这样倒让傩送小哥哥起了劲(年轻常有好胜之心),这厢一句:“回头大鱼来咬了你”,那厢回一句:“鱼咬了我,也不关你的事”。是不是很卡哇伊,活像了两个小孩子拌嘴定情。一旁黄狗也来插科打诨,为自己被欺侮想追过去,被主人叫住:“狗,狗,你叫人也看人叫”。结果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就这么在各自心上深深的勾下了一笔。
·第三者插足,误会再生:说来倒该先同情一下这王团总家的女儿,爱情运实不好看。她爸想用七百吊大钱的碾坊做嫁妆,有意撮合女儿与这小城里头号美男子人称岳云的傩送,也算是诚意十足、门当户对。这事不意被女主知道了,“小小心腔中充满了一种说不分明的东西”,是烦恼,是忧愁,“她当真仿佛觉得自己是在生一个人的气,又象是在生自己的气”。这已分明是恋爱时的心理对话。只可惜因这磨坊(磨坊也让老船夫祖父心中生了羡慕,多了愁苦心事)、因这第三者,更因彼此从未正面交心,本来再分明简单不过的小情事,开始变得波云诡谲、变化陡生。
·大老表白: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不成想因为女主生的格外好看,被船总顺顺家的大老也相中。大老勤勉肯干,为人正直,将来也必定如顺顺一般有威望出息,因此算得佳婿一枚。老船夫出招:车路、马路,任君挑选。结果豪放不拘小节的大老选了车路,却被和母亲一样生性浪漫的翠翠堵住了。如此一来,倒显得老爷子做作不诚,拿还未懂事的小姑娘做借口,磨人性子叫人干着急。终于两兄弟互露心意,为个公平,决定同台竞艺,来一次“流血的挣扎”,走剩下的那条马路——在夜里为女主唱三年六个月的山歌,直到谁先把女孩的心唱软。
·心有芥蒂,一死一走:茶峒这第一号的美男子果然名不虚传,不仅处处惹得各方少女夜里为他鬼哭狼嚎,可谓‘八面山的豹子,地地溪的锦鸡’,而且唱功一流,歌喉一展,女主魂都没了,直接夜梦里飘到对溪崖岩上摘了一把虎耳草。这下大老彻底无望了。还被老船夫张冠李戴地“戏弄”了一番。最终引来大老一死,“水鸭子也仍然有那么一次被淹坏了”。结果,二老和顺顺船总因爱生恨,终究与老船夫心有芥蒂。也怪祖父愚拙,非得争个“要安排的对一点,方合道理,一切有个命”。一语成谶,误会易起不易解,方知这命运弄人,最终也招来二老的出走。
·祖父死了:最后一根稻草:爷爷是一辈子耿直惯了的人,渡船一守就是50年,与翠翠和黄狗相依为命;为人也极硬朗,从不受馈赠,凡事争个“道理”。一辈子心中只一事,就是女儿的死让他对孙女倍感愧疚。随着翠翠一天天长大,祖父心事重了,就想为孙女谋个好人家,好接自己的班,才放心。幸得天有良缘,然而方法不对,好事多磨。终至被二老看淡漠了,“老的为人弯弯曲曲,不索利,大老是他弄死的”;被船总堵住了心口,“以为家庭近事,全与这老而好事的船夫有关”;更是被那中寨人心上扎实的戳了一下,就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老船夫闷闷的立在船头,痴了许久”……最终在一个雷雨将息之夜死去了。
生活如梦般荒唐,也如梦般真实

Er “一场荒唐梦,弄出这些古怪成绩”

如果单看这12345点的虐恋变化,你似乎也有理由觉得这《边城》不过尔尔,一出俗套的乡村爱情罢了。然而看第3遍时,我才惊觉书里原来是没有一个坏人的。仅这一点,你就不能说它俗了。由于作者从小的成长经历之故(这里推荐一下张新颖老师的《沈从文的前半生/后半生》),“对于农人与士兵,怀了不可言说的温爱”(《边城》题记),“因为他们是正直的,诚实的,生活有些方面极其伟大,有些方面又极其平凡,性情有些方面极其美丽,有些方面又极其琐碎”,这些品质在书中这一方生他养他的土地上,默默生活着的一切人身上,简直随处可见:

船总顺顺:退伍军人一枚。“……一面从水上赚来钱,一面就这样洒脱散去。这人虽然脚上有点小毛病,还能泅水;走路难得其平,为人却那么公正无私。”
老船夫爷爷:退伍军人又一枚。“……活了七十年,从二十岁起便守在这小溪边,五十年来不知把船来去渡了若干人。年纪虽那么老了,骨头硬硬的,本来应当休息了,但天不许他休息,他仿佛便不能够同这一份生活离开。”
杨马兵:退伍军人再一枚。“……近六十岁了的人,原本和翠翠的父亲同营当差,说故事的本领比翠翠祖父还高一筹,加之为人特别热忱,做事又勤快又干净,因此同翠翠住下来,使翠翠放佛去了一个祖父,却新得了一个伯父。”
流落娼妓:比城市绅士还更可信任。“……他们生活虽那么同一般社会疏远,但是眼泪与欢乐,在一种爱憎得失间,揉进了这些人生命里时,也便同另外一片土地另外一些年轻生命相似,全个身心为那点爱憎所浸透,见寒作热,忘了一切。”
屠户:普通百姓。“……把一手钱哗的向长竹筒口丢去。他于是简直是妩媚的微笑着走了。屠户和其他买肉人,见到他这种神气,必笑个不止。”

纵然这些人物只是这本故事里的配角,但谁个生命不有点波澜壮阔,不是自己故事的主角,不对同样的节日有着不一样的内心剧本。哪怕只是一个妓女,“身子被别人玩着,心还想着情人”,不然也就没有之后那一连串男女主角的误会风波了。

再深一步,其实就是——看似荒唐,却真实百倍。生命本如此,谁的爱情不曾造作过?谁的生命不曾交织过许多来自他人温暖的麻烦?

就像沈从文总不忘夹叙夹议的旁白,一生都在关心着这片土地上人的命运,这也许就是真正作家的悲天悯人处:“……这并不是人的罪过。诗人们在一件小事上写出一整本整部的诗;雕刻家在一块石头上雕得出骨血如生的人象;画家一撇儿绿,一撇儿红,一撇儿灰,画得出一幅一幅带有魔力的彩画,谁不是为了惦着一个微笑的影子,或是一个皱眉的记号,方弄出那么些古怪成绩?”

其实除了书里人多有可爱真切处,那片环境又岂不是故意美的醉心,与人的命运、事端的变化时时交揉在一起——每至佳节,远方的鼓声,引来情愫与回忆;溪面一片烟,落雨不止,让人惆怅;每个夜晚,临溪高崖上,有星辰、虫鸣、草木泥土和爷爷的故事,以及黄昏照样温柔、美丽和平静,还有那藏在夏日竹林里的秘密……交流不息。

读的越多,这份感受自然更深,这是第4遍的收获,又深了一层。

渡船-白塔-雷雨,一条生命逻辑链条

San 《边城》的三大生命意象词

我曾经对曼山感慨过:沈从文这个作家,没有特别华丽的词藻、精湛的技法、创新的叙事结构,亦不胜在情节,但他有自己的特色,特别耐读,语言很有美感。我想这就是天才型作家,也是真正的好作家、好作品。像一个老朋友,从小学、中学一直到工作结婚,它都曾陪伴在身边;更像一坛岁月的老酒,你可以藏着它,但只要开封,就会越品越厚、越品越醇,醉人心脾、暖人心窝。

沈从文对于凤凰这片水土的观察,是自他生命底色渗透出来的,饱含着一颗赤子之心,用一支生命的笔,关怀着生活在这里的可爱的人们。一如他自己的生命也是滋养于这片水土,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唯有注目和沉默。读第5遍时,我凝练出书里的三大生命意象词,源源不断地给予我思考的力量。

1.  渡船

这个道具在文中多次出现,既是那时川湘边城这南方小镇的重要交通工具,也是切入交代故事发生时空,引出主要人物的很好媒介——“管理这渡船的,就是住在塔下的那个老人……但天不许他休息,他放佛便不能够同这一份生活离开。他从不思索自己职务对于本人的意义,只是静静的很忠实的在那里活下去。代替了天,使他在日头升起时,感到生活的力量,当日头落下时,又不至于思量和日头同时死去的,是那个近在他身旁的女孩子。”

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渡船与老船夫的关系,作者还点明了凤凰人的一种精神面貌,以及面对生命接续、生活轮回的一种看法、一种态度。

渡船者,摆渡也。从此岸到彼岸,循环往复,渡人亦渡己。
就像老船夫从不思索摆渡这份职务的意义,只是内心守着一份坚定,忠实地活着。日头出来一天,就该有一天生活的力量。他告诉二老,“这世界有的是你们小伙子分上的一切,应当好好的干,日头不辜负你们,你们也莫辜负日头!”再看看这一份生活的态度给他的回报——船总顺顺、集市上卖肉卖酒的、一切过渡人,都对他有了依赖、有份尊敬、有了亲切。直到死时,一切能出把力的都过来帮忙,接续他的位置。
就像中国哲学家陈嘉映在《何为良好生活》里提到的,有些人虽没有清晰地说出自己生活的意义,但生活本身的良好运转却在给予他意义,比如一个快乐的面包师傅。

老船夫,不过就是作者笔下凤凰人的一个代表。在最后的题记里,沈从文提到,自己将在另一部作品里,去说自己的一份担忧:“二十年来的内战,使一些首当其冲的农民,性格灵魂被大力所压,失去了原来的质朴,勤俭,和平,正直的型范以后,成了一个甚么样子的新东西”。

很显然,沈从文借自己的笔,表达了对这里每一个人、每一种生活、每一处草木虫鸟的深沉的爱。


2. 白塔:

白塔矗立,这一形象本身,就容易与信念,或某种支撑与维系生活的力量产生联想,也代表着这片水土上生活着的人们对某种自己勤劳双手挣出来的好生活的永恒希望。结尾白塔在暴雨中坍倒,又重新修好,已经成为文学上经典的象征手法。就像《了不起的盖茨比》里,对岸的绿光一样。
虽然在暴雨夜里与白塔一起圮坍的,还有老船夫的死去,这是翠翠最怕面对的,但是生活本就如此,“一切要来的都得来”。在老船夫的心里,只要这份精神和生活的态度,不倒,就一切“不必怕”了。就像这地方的人,洪水袭来,家里的吊脚楼为大水冲去,“受损失的也同样呆望着,对于所受的损失仿佛无话可说,与在自然的安排下,眼见其他无可挽救的不幸来时相似”。

这层含义上,渡船竟与白塔有异曲同工之妙,交融一体。


3. 雷雨:

对于这南方小边城,依山傍水生活着的人们,下雷雨是再寻常不过的事了,也因此必须演化出正确面对洪水暴雨来临时的态度。但正如我们在第一Part里所看到的一样,船总顺顺、大老天保、二老傩送、老船夫,本来都是极爽朗开明的人,但其实都没有很好地处置好这次意外,导致误会不断,命运因此变得吊诡了起来。
只不过,最后“老天”用一场雷雨考验了这里的人们,也又一次地帮助人们“解决”了一切,刷新了一切。包括二老会不会回来接老船夫的班,使得有情人终成眷属。其实作者是给了答案的——“原来这个老年人在雷雨将息时已死去了。”大家想想“雷雨将息时”预示的将是什么,即为可知。
“一切要来的都得来”,一切也都会过去,重新开始。可见,在这个意义上,这场雷雨是迟早要来的,也总会过去的,露出它的silver lining 。
就像翠翠妈死了,但留下了美丽懂事的翠翠陪着祖父;祖父走了,杨马兵也就成了翠翠的新伯父;天保走了,但傩送还会回来,去完成那一份他本该完成的事务。

渡船-白塔-雷雨,一份事务 - 一种信念 - 一次考验,因此组成了相互验证的一套完整的生命逻辑链条,一如作者的生命本身。


走一个!

你可能感兴趣的:(06. 他不是天才型作家,却能写出最懂生命的叹息——读懂沈从文《边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