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技农识】5种追肥方法,哪个最适合你?以后千万别再用错!

作物播种和定植后需要追肥,追肥量一般约占作物全生育期总施肥量的1/3甚至更多。现介绍几种常用的追肥方法,列举其利弊,供广大农民朋友参考。

图片发自App

直接撒施 

作物浇水后或下雨后,趁田间墒情适宜,又能下田时,将肥料直接撒施于作物的株行间。这种方法虽然比较简单,但有一部分肥料会挥发损失,特别是碳酸氢铵挥发性很强,不能采用;硫酸铵、尿素和硫酸钾虽然可以撒施,但只有在田间操作不方便、作物需肥又较急的情况下选用。

随水浇施

在作物浇水时,将肥料随水施入作物根系周围的土壤内。这种方法的弊端是浪费较多,容易流失,达不到作物根系的深层;优点是用法简单,省工省时,劳动量不大。在肥源充足、种植面积大、劳动力矛盾突出时可采用。在大面积作物出现严重缺肥症状时,可作为首选追肥方法。

深埋施肥

在作物株间、行间开沟挖坑,将肥料施入,再覆盖土壤。采用这种方法肥料浪费少,最经济,但劳动量大,费工,且操作不太方便。施用时要注意埋肥的沟、坑要离作物根、茎基部10cm以上,若离根太近则易损伤根系。由于肥料集中,浓度大,该方法在作物生长旺盛、需水较多的夏季不宜采用,在作物的需水临界期更不能采用。一般在冬闲季节,劳动力充足,且作物生长量不大时可采用此法,让埋入土壤的肥料逐步分解,不断供给作物。但在实际生产中,作物的生长高峰往往也是需肥需水高峰,因此,埋施法常常在温度较高时被采用。为防止其产生负效应,埋施后一定要浇水,使埋施的肥料浓度降低。

图片发自App

设施追施 

近年来,滴灌技术广泛应用,施肥自动化渐渐普及。利用滴灌设施进行追肥的具体方法是:在水源进入滴灌主管的部位安装施肥器,在施肥器中将肥料溶解,把滴灌主管插入施肥器的吸入管过滤嘴,肥料即可随浇水自动进入作物根系周围的土壤中。其优点是由于地膜覆盖,肥料几乎不挥发,无损失、肥料虽集中,但浓度小,因而既安全,又省工省力,效果很好。这是目前较科学,具有极大发展前景的追肥方法,只是因投入太大,故在大面积生产上难以推广应用。

根外追肥

  根外追肥就是叶面喷肥。在设施栽培中,由于人为创造的环境更利于满足作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作物表现出生长快、产量高、结果多的特点。生产上常结合喷药,进行叶面追肥,以补充作物养分的不足。该方法用量少、肥效快,又可避免肥料中的有效成分被土壤固定,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施肥方法。

在营养元素明显缺乏和作物生长后期根系衰老的情况下使用,更能显示其作用效果。根外追肥的肥料,除了尿素、磷酸二氢钾、硫酸钾、硝酸钾、复合肥等常用的大量元素肥料外,近几年来,各地有很多厂家研制出适用于作物叶面喷施的大量元素加微量元素或含有多种氨基酸成分的肥料。但必须说明的是,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基本营养元素主要来自基肥和其他方式追施的肥料,根外追肥只能作为一种辅助措施。

图片发自App

如何判断“肥害”是质量问题引起的?

庄稼烧苗、烧根、不长到底是肥料问题还是使用不当?很多“肥害”纠纷发生后,经销商和农民反映,一些厂家经常会以“使用不当”将责任撇得一干二净,而农户和经销商往往拿不出有力证据,遇到这类问题怎么办?专家表示,检测三个因素即可:

一是检测肥料中的缩二脲含量有否超标,如果缩二脲超标则会引发烧苗、烧根。缩二脲系来源于尿素,合格的尿素其缩二脲含量是达标的,不会产生“肥害”,而复合肥氮养分来源进行二次加工时,在高温状态下,如果工艺操作不当,就会重新产生缩二脲,从而导致“肥害”发生。特别是目前出现了一些新的复合肥造粒技术,如高塔熔融喷浆造粒、转鼓喷浆造粒等工艺,若控制不当,极易引起缩二脲超标。

二是重金属污染也是引起植物烧苗、烧根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市场上流通的高浓度复合肥存在重金属污染的可能性较小,而低浓度复合肥则概率较大。但近年来一些厂家为了差异化营销和制造产品卖点,会在复合肥中添加一些中微量元素,可能会带入重金属。另外,在高浓度复合肥中,如使用了来路不明、质量不合格的钾肥作为原料,也很可能引起重金属超标。还有些复合肥企业为了应对市场竞争,还有可能在产品中添加隐性成分,以便让产品能达到更好的使用效果和市场反馈,这些隐性成分在有些土壤中也许能产生正面效果,而在其他环境下则很可能引发“肥害”。

图片发自App

三是检测氯离子是否超标,一方面忌氯作物如果使用了含氯肥料,毫无疑问会产生“肥害”;另一方面即便不是忌氯作物,如果氯离子浓度过高同样会产生盐害,引发烧苗、烧根等问题。氯离子超标引发的“肥害”与土壤和气候密切相关,如果天气干旱、土壤墒情低,大量的化肥施入土壤后极易发生盐害,特别是对于双氯型复合肥而言(指复合肥原料来源于氯化铵和氯化钾),这一问题尤为突出。目前此类危害在淮河以北的干旱地区较为多发。

你可能感兴趣的:(【农技农识】5种追肥方法,哪个最适合你?以后千万别再用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