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问少说 带出省心人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领导与下属谈话时往往都是领导说的多,可是说完后对方行为却迟迟没有发生大的改变;就某个项目讨论时,领导是绝对的控场者,团队成员都在听领导高谈阔论、喋喋不休,最终的结果就是团队的共识就是领导个人的意见,工作布置了、实施却走样了。领导甚是苦恼,觉得员工很难带,总达不到自己的要求。

         为什么团队的员工会达不到领导要求?为什么遇到问题员工不会主动思考而是喜欢等待领导的指示?难道都是员工自身问题造成的吗?领导与员工谈话时,大多都是单向灌输思想、传达信息或者布置工作,员工被动接受而不主动思考,信息单向传递造成信息不对称,一方面员工依赖性强,主动性较弱,自身成长慢;另一方面事情也难以得到好的解决。《所谓会带人,就是会提问》这本书提出了这个问题,并通过七个问题的提问改变领导者的习惯、给了我们答案。与出谋划策相比,掌握准确提问的艺术,为下属提供探索、犯错、增长见识的机会更重要。下面,我将书籍中最重要、实用性最强的两大经典提问术进行拆解,做到拆以致用、转化为自己的提问能力。


原文片段:P510 第1章 开场问题:让带人谈话迅速进入主题

“你最近遇到什么问题吗?”是Facebook公司最常用的问题,或至少曾经是。它原本消失过一段时间,但很快又再度兴起。我猜马克.扎克伯格和他的团队一定发现,这个问题是他们公司有史以来最好的问题。

是的,为了思考或分享某件事,这个问题每天从上千万的人嘴里问出。我们请蜡笔盒公司研究员琳塞深入研究了一下,为什么这个问题的效果那么好,她指出了一个基于神经科学的事实:我们的自我意识和注意力有关。如果我们的注意力很集中,那再好不过;但如果我们的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就会付出相应的代价。

          现代社会是一个知识爆炸、信息爆炸的时代。职场中人,尤其是管理者每一天各种会议、各种安排、各类信息充斥着我们的时间安排。我们的时间被严重地碎片化了。戈尔曼写道:“很多领导者告诉我们,在今天的高压经济中,他们没有时间来做漫长而枯燥的带人工作,没时间帮助别人成长”。也许是没时间帮助别人成长,但很多时候也不懂得如何帮助别人成长,很多管理者想短时间内把自己的东西塞给下属,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因此,我们在带人时,不要总提建议,而是多提问题;不要保姆式,而要引导式;不要只是讲;而要学会听。

        我们应该学会的第一个提问问题就是:  你最近遇到什么问题吗?那什么时候适合提这个问题呢。当发现下属对于重要工作推进不顺利、完成不及时,或者工作状态不佳、无精打采的时候。你可以直接问他:我发现某项目近来进展比较缓慢,你最近遇到什么问题了吗?或者你可以先询问一下工作进展再提出这个问题。

         举例:前不久,公司的业务代理合作商提了一个业务单,按照流程进入售中施工建设环节。过了一段时间,我收到该合作商的微信信息,投诉该业务单严重超时未开通业务,客户意见很大。我跟负责这个工单售中工作的接口人A说,你跟进一下这个投诉,抓紧处理这个工单、尽快完工。过了1个星期,该合作商再一次投诉了,说工单还没有开通,客户说再不开通要准备取消了。

这一次,我走过去问:小A,某某工单遇到什么困难吗?

小A:这个工单是一条电路租用,需要两端施工,我们分公司这一端的施工已完成,但对方S城市那一端的施工迟迟未完成,但是我们催了对方,但也没啥反应。

我:施工有SLA(各环节施工时长限制)标准吗?

小A:我们的SLA标准对我们分公司有效,S城市分公司的SLA标准是他们自己制定的。

我:那有什么解决方案吗?

小A:一是通过省公司去催促S分公司尽快完成;二是我们自己联系S公司的负责人去完成。

我:你的意见呢?

小A:我们自己想办法联系S公司的负责人尽快完成。

我:好,那你尽快去办。

          过了一天,小A告诉我,他已联系S公司的负责人,把相关情况以及开通期望告知对方,对方表示将争取五天后开通。第一次,我直接让他跟进处理这个工单,她就按照正常的流程去处理,并没有解决问题;第二次,我引导式的去挖掘问题、询问解决方案,他自己做出了思考、从而提出了更好的解决方案并去跟进处理。

原文片段:P29 第2章:AWE魔法问题:更多的可能性。

既然我们宣布“还有什么吗”是世界上最棒的带人提问,那么,理解其背后的科学原理将会让它更具有说服力。当我们把这个难题推到研究院琳塞面前,她回馈了几条令我们惊叹的深刻见解。她的第一个见解来自一篇发表于1929年的研究论文。研究指出,学生在重做一套真假判断题时,“第二次思考”明显提高了他们的判断力。同时,这一组学生的成绩也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学生也重做了同一套真假判断题,但是在第一次做题时没有把答案写下来。

这个实验说明,当你得到一个答案之后,如果花时间来反思一下,答案的准确率会有所提高。一些更前沿的研究发现,后续问题(如“还有什么吗”)能够激发更高层次的思考,并激发更深入的参与度。

         也许“还有什么吗?”这个问题听上去无足轻重,但它确实能够产生让人出乎意料的效果。这个问题以一种轻描谈写的方式,促使对方深入思考、创造出了更多的智慧、更多的洞见、更多的自我意识以及更多的可能性。

         在以下的场合中可以使用:

        一、深入挖掘更多的问题。如当你问别人:“关于这个项目,你遇到了什么问题?”他回答了,然后你可以继续追问:“还有什么吗?”

        二、启发思考更多的行动计划。当别人告诉你他接下来打算具体如何做时,你可以用“你还能多做一些什么”来启发他。

        三、保持沟通的主导权。当开始当天的例会,你用“现在最重要的是什么”开始当天的例会,你可以通过问:“还有什么吗”、“大家对这个问题还有什么看法”、“大家对这个问题解决方案还有什么想法?”,来保持沟通的主导权、会议的引领力。

         这是一个很好的提问问题,很多场合都适用。有一句话说: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打造你提问的习惯了。我们可以用:当下述事情发生时(写下你某个行为的触发点,它可以是某个时刻或者某个人),我不会(问一个伪问题,比如“你是否考虑过AAA”),而会问对方:还有什么吗?

       案例1:当我的下属对现岗位工作感到迷茫、认为没啥前景,原因是工作太琐碎、得不到重视、无法取得良好的绩效。跟她谈话时,我不会反问她:这个原因难道造成绩效差的全部吗?而会问:还有其他原因吗?

      案例2:当项目进展中遇到项目成员积极性问题时,项目负责人拟用加强沟通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即使我认为可以找到更多、更好的解决途径,我也不会直接说出解决方案或者反问:你是否考虑过用考核或者加强过程通报等方式来调动积极性?而会问:还有其他办法吗?

      综上所述,“你最近遇到什么问题?”往往用于谈话的初始阶段,启发员工主动思考问题所在、症结所在,从而找寻正确解决方案“。“还有什么吗”可以用于追寻更多的问题或者原因 ,也可以启发思考更多的解决方案,让员工深入思考、发挥主观能动性,从而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挖掘更好的答案。

      1个好问题胜过10个好建议。好的管理者就要多提问、少建议;多引导、少灌输。学会带人、培养员工是每位管理者的责任,正确使用提问技巧有助于启发员工深入挖掘问题、深入探索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学会主动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多问少说 带出省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