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福鼎三奇杨惇礼的前世今生

杨惇礼(1073-约1140),字穆仲,长溪九都(今福鼎太姥山镇)人,北宋熙宁六年(1073),生于福鼎太姥山东麓纱帽峰下潋城村一书香门第,为唐进士杨绍第(曾任司马、福州刺史)十世孙。少慧,博经通史,为文有奇气,以文学闻于世。北宋崇宁五年(1106)进士,历任兴国军司法,陕州、彭州、泉州、宿州教授,转太学博士,累官至监察御史。杨惇礼一生刚介雅正,风节凛然,名登《三山志》,传入《福宁州志·宦哲》。

南宋建炎元年(1127),杨惇礼诏为监察御史,与赵鼎、黎确、沈与求等三人同时被任命。宋代的最高监察机关是御史台,职掌“纠察官邪,肃正纲纪。大事则廷辨,小事则奏弹”。御史台设有御史大夫、御史中丞、监察御史等职。

御史大夫是御史台的最高长官,但北宋元丰改制后,御史大夫始终无人出任,因此御史中丞便成了御史台实际的负责人,被尊称为“台长”。监察御史是负责监察百官、巡视郡县、纠正刑狱、肃整朝仪等事务的一个官职,虽然只是一个从七品的官,但可以直接弹劾违法乱纪和不称职的官员,责任很重。

杨惇礼没有为儿孙们留下有形的资产,但将清白的家风传给了后人,这是一笔更加伟大的资产。方志记载,杨惇礼之子杨缜死后,因为家贫竟无法办理丧事,他的妻子林氏只得将自己的首饰拿出来变卖,才勉强置办了棺椁。而在杨惇礼出生的潋城村,受其诗书传家的影响,仅宋代便诞生了九位进士,一时传为佳话。

按照宋代的制度,杨惇礼这样级别的官员致仕,可以荫子一名,可是他纵有三个儿子,也没有让他们因此获得一官半职。许多官员告老还乡后广置田产,一方面为安度晚年,另一方面也想给子孙留下一份家业,但杨惇礼却没有这么做,其家名下的田产没有增加一寸。

▍内容来源:福鼎县志等宁德城市资讯编辑完成

▍图文编辑:宁文策划

你可能感兴趣的:(宁德福鼎三奇杨惇礼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