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套月”法,让你读书写作更轻松,从此素材不再缺

有一种能够快速将一本书中内容消化,并且转换成自己的文章、或者课程的方法,叫作“三环套月”。

曾经的我,报了很多写作课,读了很多书,也记了很多笔记,光是笔记软件就换了很多个,但每次要用到的时候,却怎么也记不起来在哪里见到过,还得重新寻找,实在让人头痛。

何伊凡《知行力:重新定义成事逻辑》

“三环套月”中的“三环”指的是案例、金句与知识点,这是演讲和写作必备的素材,而“月”就是应用。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方法?如何快速将一本书里面的内容变成自己的?

在何伊凡的《知行力:重新定义成事逻辑》这本书中有很明确的步骤:

一、充分吃透书中的知识点(抓住核心知识点)

正如作者所说的“干货”,可能读起来就会有些晦涩,大家可能不太愿意去读。故此,为了增加可读性,作者会在里面填充一些引语、案例之类。

而对于想要拆解的我们,则需要透过这些内容,找出核心知识,比如解决问题的N个步骤,拆书的流程,或者拆书成课的3步曲等等。

二、围绕每个核心知识点提炼出让人听了就不会忘记的金句

何伊凡在书中说到:金句富有哲理感和美感,能够升华内容。

我们平常在看书时,也会经常为书中的某一个金句拍案叫绝。好的金句,很多时候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我们对某个观点印象非常深刻。

比如我在写家庭教育相关内容的时候,可能武志红老师、尹建莉老师的金句就会引用得多一些,励志类文章的话,可能那些企业家,或者古代经典中的金句引用起来,效果可能会更好。


三、尽量将书中原有案例换成我们自己的案例、新闻中的案例或者其他书中的案例

有些书籍,可能由于时间,或者行业,或者地域的关系,有些案例可能不太适合现在,或者不太适合即将呈现的环境。

比如《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有些案例不太适合我们的国情,就需要进行调整,否则自己在讲的时候会觉得很别扭,听众或者读者也是一样。

举我们身边的案例,举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案例,不仅大家能够听懂,还会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这是我从《知行力:重新定义成事逻辑》一书中学到的内容。作者何伊凡是《中国企业家》杂志副总编辑,灯塔知行社和盒饭财经创始人,出版过多部著作,也开过多期培训。

何伊凡《知行力:重新定义成事逻辑》

所以,对从一本书中快速提炼内容,并结合培训对象的实际需求进行演讲非常有心得。

“三环套月:这种方法,适合那些要提升写作能力、培训能力,但又不知道该如何去做的朋友,如果平时在积累素材、提炼核心知识点方面有需求的朋友,这种方法也很适合。

你可能感兴趣的:(“三环套月”法,让你读书写作更轻松,从此素材不再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