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爆发时,我们在国外度假。
在寒冷的冬季,飞到热带的海边,和孩子们嬉戏玩耍,应该是一件快乐无比的事,但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
我们回国的航班被取消了,微信群里弥漫着疫情的恐慌情绪。
我和好友们说:我身在国外,心系国内。
好友调侃:身在哪里,心在哪里,此为正念。
我内心深处似乎被轻轻拨动了一下。
那是什么?
01 重新认识“当下”
“活在当下”已经被说烂了,但有几个人愿意“活在当下”?
站在海边,任由浪花轻拂过身体,远处传来海鸥的叫声。傍晚的太阳,似乎知道我的心思,懒洋洋地把光线投过来,体感舒适。
我却眉头紧锁,想着那些烦心事:回程订不到机票怎么办?同机有人发热怎么办?网络不好怎么办?
我对身边的美好事物视而不见了。
各位,吃饭的时候会不会想着工作?玩耍的时候会不会想着学业(自己的或孩子的)?睡觉的时候会不会想着明天的琐事?
什么“当下”?不存在的。太多的事需要我思虑了,我无暇活在当下。
可惜,我们因此错过了这么多美好的事物,甚至错过了整个人生。
1.是否在“当下”,很大程度决定你是否快乐
2010年,哈佛大学两位心理学家做了APP 和网站来跟踪数据,随机选取15000人参与“走神”研究。
数据表明:人们在上班路上有65% 的时间在思考过去和未来(走神),阅读的时候有45%的时间走神,连与人交谈的时候都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走神。
为此,他们研究对比走神(思考未来和过去)与“活在当下”到底哪个更幸福。
他们发现:人们只有走神到思考一些特别愉悦的事情时才会感觉幸福高一些,而一旦思考的是现实问题(比如:一会该吃什么饭,或者思考过去一段时间自己有什么做得不太好时),给人的感觉很不舒服。
我们的大脑太忙碌,太跳跃,无法安住在此时。
懊悔过往,或者思虑未来,我们的身心是分离的(就像我身在国外,心系国内一样)、断开的。我们体会不到此时的快乐,只有焦虑和烦恼。
2.不在当下,可能会导致心理疾病与人际关系问题
临床上,很多心理疾病与早年创伤有关。在这个过程中,人们的潜意识会很莫名地让自己回到过去,重新经历那些创伤。
百年前,精神分析鼻祖弗洛伊德以其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直觉,发现了哀伤和抑郁的差异:哀伤是正常的情绪低落,而抑郁是病理性的。能够在当下充分哀伤的人,反而不容易抑郁。
在其著作《哀伤与抑郁》中,弗洛伊德深刻地洞察到,抑郁症起于矛盾生成的内部冲突。它是攻击性的内化,是由内心情感冲突导致的巨大精神损耗。由此,抑郁症的各种症状,如情绪低落、运动神经阻滞、甚至自杀倾向都可以得到解释。
换言之,不在当下充分哀伤,而是压抑这份情绪,造成潜意识冲突,会导致抑郁。
在人际关系中,如果总是翻看回溯以前的人际冲突、对方缺点,不仅不快乐,还会破坏当前的关系。
小丽与丈夫结婚五年。两年前,丈夫与一个女同学发暧昧短信,小丽发现后,和丈夫大吵了一架。丈夫表示自己和女同学只是正常的好友关系,短信也只是开开玩笑。之后确实也没再暧昧。
两年后的今天,小丽总是会想起当时的暧昧短信,也会想象丈夫与女同学在一起的场景,心中气恼,看到丈夫就会因一点小事吵起来。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僵,到了离婚的边缘。
小丽如果能把注意力放在丈夫现在的良好状况,两人可以很幸福。
3.“当下”是意义深远的哲学命题
几个世纪前,灵性导师艾克哈特留下一句话:“时间遮挡了光,它是我们和神之间最大的障碍。”
为什么我们会把注意力放在过去和未来?看上去,时间是一个横轴,我们以为自己拥有着整条时间轴,在过去和未来投注了大量的心力,忽视了当下那个微小的点。
事实上,没有人能回到过去,也没有人能穿越到未来,我们能拥有的、思考的、行动的,只有当下。
也许有人会说:“难道过去和未来不像现在一样真实,甚至比现在还真实吗?毕竟过去决定了现在的我们,也决定了我们现在的感知和行为。而且未来的目标,也决定了我们现在要采取的行动。”
埃克哈特在《当下的力量》中写道:
“你可曾在当下之外,经验过、做过、思想过、或感觉过任何事吗?你认为你以后会吗?任何事有可能发生或存在当下之外吗?
过去不曾发生过什么;它发生在当下。
未来不会发生什么;它会发生在当下。”
我们以为的“永恒的时间”,很可能只是幻象。
爱因斯坦在相对论中指出:“没有绝对的时间,也没有绝对的空间。”
时间更多的是人体的感觉。你专注于某项事物,会感觉时光飞逝;你厌倦某项事物,或者不在当下时,会感觉度日如年。
最宝贵的,不是时间,而是时间之外的那一点:当下。
为什么说它是最宝贵的?
首先,因为它是唯一的,它是存在的全部。永恒的现在,就是你整个生命展现其中的空间,那个如如不动的因素。生命就是当下。过去从来没有一个不是当下的时间,未来也不会有。
第二,当下是唯一一个能带你超越有限心智局限的点。它是你唯一的一个通往无时间、无形式的本体界的点。
02 怎样才能“活在当下”
很多人认同“活在当下”,但也仅仅是认同,现实生活中很难做到。
宅在家里时,感觉无聊,想着早点出去散心;出去旅游时,行色匆匆、走马观花,想着回家。心猿意马、魂游天外。
那么,怎样才能活在当下呢?
1.制造“心流”
当你能专注做某事时,会进入“心流”状态,沉浸且快乐。
什么是心流?
心理学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定义心流为一种将个体注意力完全投注在某活动上的感觉;心流产生时同时会有高度的兴奋及充实感。心流发生的活动有以下特征:
1)我们倾向去从事的活动。
2)我们会专注一致的活动。
3)有清楚目标的活动。
4)有立即回馈的活动。
5)我们对这项活动有主控感。
6)在从事活动时我们的忧虑感消失。
7)主观的时间感改变——例如可以从事很长 的时间而不感觉时间的消逝。
8)不断优化的障碍,我们对于所从事的活动是力所能及的,且具有一定挑战的,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练习来增加完成障碍的能力。
日本的寿司之神小野二郎做寿司60年,不仅选用最好的食材,还特别关注食材的处理。比如:章鱼要至少按摩40分钟才能上桌,米饭的温度和人体温度保持一致,在细节上做到“极致”。
他让食物以最佳的状态,最美味的理想时刻时呈现在食客面前。
小野二郎说:“我一直重复同样的事情以求精进,总是向往能够有所进步,努力达到巅峰,但没人知道巅峰在哪。我依然不认为自己已经足够完善,我爱自己的工作,一生投入其中。”
工作与爱带给小野二郎带来了挑战和行动之间的平衡。而这种平衡给小野二郎带来了最幸福的人生体验—— 心流。
你生活中的“心流”状态更多,你也能更专注于当下。
2.充分运用感知
环顾四周,看见光、看见造型、颜色、和纹理;觉察一事一物那一份宁静的临在;觉察那容许万有皆是的空间;
倾听四周的声音,不做批判;倾听声音之下的宁静;找个东西触摸,去感觉和认知它的本体;
观测你呼吸的韵律;感觉空气的进出,感觉你身体里的能量。容许一切存在,或内或外;容许万物的“如是”。
不必刻意找寻机会,在家时同样可以尝试,比如:洗碗的时候,好好感受水的温度,感受陶瓷的光滑,流线,将油腻一点点洗净,就像是在清理自己的人生。
洗澡的时候,好好感受水流从头顶滑至身体过程,听听水声,感受水蒸气的环绕,享受难得的宁静和温暖,如同洗尽铅华。
早晨起来时,轻轻地微笑;
闲暇时,轻轻地微笑;
听音乐时,轻轻地微笑;
发怒时,轻轻地微笑。
(放心,这些不是傻笑,是智慧之笑)
3.呼吸练习
数息法:吸气,在心里数一,呼气,在心里数一。再吸气,在心里数二,再呼气,在心里数二。这样一直数到十,然后再从一开始。如果不能专注,你将很难数清楚,很快就错了,然后从头数。等你不会错的时候,就可以不用数息法,只专注于呼吸本身就可以了。
我的心回到了当下,大海、沙滩、温暖、闲暇,这不正是我梦寐以求的场景吗?我轻轻地微笑,深吸一口气,海风中飘来淡淡的咸腥味,我跃入海中,身体与柔软的海水融为一体。
此刻,我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