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相机的基本设置里,能够最直接最容易获得创意的应该就是光圈了,利用光圈,我们可以拍出很多创意满满的照片,今天就来看看如何利用光圈拍出这些创意作品。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光圈。简单来说光圈就是镜头中的孔径的大小,我们可以通过转动光圈环来控制光圈中的叶片遮挡孔径,从而达到控制光圈大小的作用。
光圈的大小用 f-stop 来表示,即焦距比,它是透镜焦距(f)和光圈直径(D)之比。简单来说,就是用数字 f/xx 来表示光圈的大小,由于数字 xx 在分母的位置,所以数字越小,光圈越大。
从上面的图中我们可以看到,f/1.8 的开孔大小要远大于 f/8 的开孔大小。
当光圈开大,那么在单位时间内通过镜头传递到传感器上的光线就会更多,反之会减少,因此光圈决定了单位时间的进光量。
和快门感光度一样,想要更好的控制曝光我们需要学会计算光圈的级数。
光圈的级数并不像快门以及感光度那样都是成倍改变的,光圈级数中相邻的两个光圈数的平方比为 1:2,也就是说:
2x 1.4² ≈ 2²
2x5.6² ≈ 8²
但是这样记忆太过于麻烦,我们只需要记两个数字就可以了,那就是1 和 1.4。
假设初始光圈值为 f/1,则比 f/1 小一级的光圈就是 f/1.4 ,而比 f/1 小两级,比 f/1.4 小一级的光圈值是 f/2,以此类推:
1 - 1.4 - 2 - 2.8 - 4 - 5.6 - 8 - 11 - 16 - 22
从左向右以此大一级。(f/5.6 到 f/11 是为了计算方便,和快门中的 1/8s 到 1/15s,1/60s 到 1/125s 一样,其实影响很小)
也就是说,当光圈在 f/1.4 的时候,要降两档光圈就是 f/2.8,降三档光圈就是 f/4,以此类推。
上面所列举的数字是光圈的传统级数,在胶片时代的相机上,光圈都是固定的,想要改变光圈,只能按级转动,只是有些镜头会提供中间档,也就是 1/2 stop 的光圈,而有些镜头则是无级光圈,自由转动。
如果想要更加精确的控制曝光,可能有些时候需要调整 1/2 stop 甚至 1/3 stop,虽然对于大部分使用者来说意义不大,但是了解一下总是没有坏处,下面这张图可以很明确的表示,半档光圈和 1/3 档光圈的数值,不需要硬背,大概知道也就可以了。
除了控制进光量之外,光圈最重要的作用就是控制景深了,这个很容易理解,当我们想要缩小景深范围达到让主体与背景分离的目的的时候,就需要开大光圈,下面这张照片,就是用 58mm 镜头,f/1.4 光圈拍摄的。
然而光圈却不是影响景深的唯一因素,焦段和距离同样也影响着景深。下面这张照片是用 135mm 镜头,光圈 f/4 拍摄的,虽然光圈小了三档,但是由于焦段更长,景深效果未必就输给上面的 f/1.4。
分离背景突出主体的时候需要大光圈,有的时候需要代入背景就需要小光圈了。
除了能够控制景深,由于光圈可以控制进光量,因此光圈可以左右快门速度,当缩小光圈时,进光量减少,我们就不得不增加快门时间以获得准确的曝光,因此可以拍出慢动作的照片,比方说当我们在 f/1.4 的时候用 1/30s 快门可以达到正常曝光,而将光圈缩放到 f/8 的时候,在感光度不变的前提下,就必须要使用 1s 快门才能达到和刚刚相同的曝光。
下面这张照片就是将光圈缩小后,用相对较长时间的快门拍下的。
镜头光圈的叶片的数量还决定散景的形状,像下面这张照片,就能看出来光圈叶片是六片,所以散景呈现六边形。一般来说,光圈叶片越多,镜头孔径就越接近圆形,因此拍出来的散景也就越圆。
根据光圈的大小,拍摄很强的点光源的时候,还会出现炫光或者星芒的效果,这个光源可以是太阳,也可以是路灯。
如果光圈开的很大,就容易出现炫光,下面这张照片上的炫光就是由于上面的路灯照在镜头上而镜头又没有装遮光罩,并且光圈开的非常大造成的。
当缩小光圈的时候,由于光圈叶片的堆叠,会形成一个起脚的曲线“缺陷”,而这个“缺陷”直接造成的后果就是使画面中的强点光源产生星芒,就像下面这张照片里的路灯和车灯一样。
而光圈中的叶片数量决定了星芒发出的射线的数量,当镜头中光圈叶片数量为双数的时候,镜头产生的射线星状效果就是光圈叶片数量相同,而当镜头中光圈叶片数量为单数的时候,镜头产生的射线星状效果就是光圈叶片数量的两倍。
然而不管是炫光还是星芒,都因为镜头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在拍摄的时候应当多尝试以了解自己的镜头,这样才能够拍出自己理想中的效果。
其实我们平时看到的很多别人照片里的好看效果,都是在一些简单的设置调整上实现的,重要的不是更好的器材,而是拍照片的思路,了解这些原理,知道什么样的效果要通过怎么样的设置才能够拍出来才能帮助我们在拍照的过程中更好的控制自己现有的装备,拍出更加满意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