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教育前言

  一易梯呦的肺话

 

我第一次看到思想实验这个词,还是在一本叫做《爱因斯坦的宇宙》的书里,记得书里好像是爱因斯坦回忆自己在专利局思考相对论时,自嘲自己身上最值钱的就是手腕上的手表,却用这个世界上最精密的实验室,也就是大脑做着思想实验。(最近电子书程序不支持win7系统了,我还没有升级win10,没法找到原文。不过意思应该差不多。)

 

下一次想起这件事还是在看《超脱 Detachment 》这部电影时,里面提到“在试图成为父母之前,人们应该先确定自己到达标准。别在家里做实验。”,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

 

那么如何确定这个标准呢?

 

你知道,身为80后,小时候经常听到身边的家长说,这孩子又放羊了、又出去野了,不听话打一顿就好了,多吃肥肉防止挨揍之类的话,这些话放在2021年的今天来说,多少有些怪异。

那么20多年前为什么会存在这些话语呢?细细想来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假设孩子三岁开始有记忆,那么到孩子二十岁,大概有17年时间,看起来不少,不过家长一年大概有50周大约240天要上班,如果18点下班,孩子22点睡觉,去除吃饭写作业时间每天陪孩子大约2小时,240×2=480小时,双休日加上节假日大概有130天,130×8=1040小时,1040+480=1520小时。

中英文的安徒生童话,光读中文应该30分钟读一篇,《上下五千年》应该也差不多,纪录片李成才导演的《创新之路》还有国外的《地球脉动》《帝企鹅日记》大概一小时一集,动画片大概22分钟一集。一年父母大概要陪孩子读多少才算及格呢?(由于孩子的眼睛还在发育阶段,每天看电子产品的时间也需要控制。)

80后的父母大多数是60后,他们大多数并没有读过多少书,更别提什么纪录片了,而且他们还经历了“下岗潮”,各个疲于奔命,有时候他们就算和老板说“我愿意加班”,都找不到工作。

我是一个在单亲家庭成长起来的80后,这种感觉各有体会,父母要不就是忙的脚打后脑勺,要么就是闲的滋滋的,忙的时候,没工夫管我,闲的时候,管的“超级加倍”。

弄的我对“教育”有点迷茫,而这种迷茫随着年龄的增加,愈发难以消解,也不知道和谁诉说,希望在这里与各位诉说我思考的教育。

先打个预防针:我并不是教育相关专业的,也没看过多少教育类的书籍。我也不认为有什么教育方式是适合每个人的,我就是抱着一种学习的态度更新,这个更新是持续的,不过是不定期的,如果各位看官有什么教育相关类的书籍,欢迎评论区留言,有不同观点也可以不吝赐教,感谢之至^_^呱呱

希望有一天我读的教育类书籍加上我的思考,可以出版一本纸质书,不过估计也是2025年之后了。

出版可以让我更好的学习,因为我认为人们对于花钱的东西格外挑剔,挑剔就能推出问题,我就可以学习。另一方面出版就可以赚钱买书,补贴家用。呱呱

你可能感兴趣的:(探索教育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