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洪水淹没了村庄.......

        7月24日,浚县人民政府发布公告,根据防汛减灾工作需要,决定启用白寺坡蓄滞洪区,要求滞洪区内的所有群众马上撤离。小河镇以北的一个村庄都在撤离的范围内。一时间,气氛开始紧张。卫河南岸已经不保,现在卫河北岸也将进入洪区。河堤已经被管制,挖机挖开了河堤表面,村子已经停电,每个村的留守人员集中到一处住宿,解放军和武警官兵已经开到小河镇,随时待命。物资也运到了,准备给灾区群众发放。抖音里不断搜索着最新的消息,小河镇赫村进水了,小河镇耿滩进水了,小河镇王村进水了,小河镇伯僚村进水.......,张村一片汪洋,牛寨村道路成了河,水在往村民家里灌,劝庄、烧酒营.........。一个个熟悉的村庄名字,一条条触目惊心的消息,心揪着,家里的大多数亲人已经撤离,哥哥和两个侄子在村里值守,65岁的大姐夫还留在家里不想撤,洪水会把我们村淹了么?侄子发来地图,我们那一片成了孤岛,四周被水包围,中间的面积在慢慢缩小。好无助,犹如待宰的羔羊,不知道这一刀会伤到什么程度,内心煎熬着,忐忑着。只能祈求上苍保佑小河平安,让父老乡亲们少受点灾,少造一点罪,减少一点点损失。

      哪里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为我们负重前行。

            洪水逼近,每个村子都留下了一些青壮年在保护家园,他们在坚守,也是他们不断发出来最新的消息。村里停水停电,准备了一点柴油发电,手机都不敢多用。用储水罐接了水,不知道要坚持到哪一天。因为洪灾,地下水不能喝,虽然准备了足够的物资,但最怕的是持久战。看着受困的百姓心疼,看着救灾的亲人感动,多种情绪交织,这些天默默流了很多眼泪。快、快、快,撤离,撤离,快走快走,洪水下来了,气喘吁吁的志愿者在呼吁。为保护浚县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小河镇的村民们筑起了生命之堤。白寺坡是县城的最后一道防线,为了减轻上游河道的压力,新镇、小河镇、白寺镇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一刻没有豪言壮语,没有怨言,只有默默的奉献和承受。虽然人已经撤出,但看着水流在一点点吞噬着自己的村庄,看着水流在漫过自家的院子,那一刻,谁又能无动于衷。但隐忍又善良的乡亲们识大体,顾大局。能出力的保卫家园,不能出力的服从撤离,绝不给政府添乱。

                                       

    舍小家,保大家

        7月25日上午,外甥女发朋友圈,水已经进入她们村,村子沦陷,瞬间泪目。小河镇党委何书记带领全镇党员干部群众,五昼夜不眠不休,确保了辖区卫河、共渠几十公里堤防无严重险情发生,但为防洪大局,7月24日下午,按上级抗旱防汛指挥部要求,小河镇王湾儿村分洪,造成小河镇十几万亩农田被淹,七万余父老乡亲无家可归,委屈、无奈、心痛,禁不住失声痛哭!  保郑州、保新乡、保卫辉,保鹤壁,保县城.........,一次次的防汛决策,是多么的无奈与心酸,如果可以,谁想家园被淹,如果可以,谁想抛家舍业。浚县是河南的农业大县,那是豫北地区的粮仓呀,农田被淹,老百姓的损失惨重。快到一人高的玉米没入洪水,洪水进村,百姓们流离失所,谁看了不心疼?为堵防洪大堤的缺口,大型车辆往河里开,还是装着石头往里开,这是要沉底啊,能不心疼么?瞧瞧那些救援者,子弟兵,哪一个不是连续作战,躺地上睡觉,没铺没盖,衣裳湿透,脚被泡得白叽叽的,很多才二十来岁,在他们父母眼中都还是孩子,看着能不心疼么?六十多岁的村支书坚守在抗洪大堤上,累了就随地而卧。初中同学两个儿子都在抗洪第一线,当妈的能不心疼?这些天听得最多的就是“舍小家,保大家”,先淹田地再淹家。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马路边支了桌,桌上有开水、馍、菜。还放个小牌牌“免费食用,需要自取。”到处都是往救援点送菜送饭的,还不要钱。宾馆,澡堂,学校包括自己家,能提供住宿的都免费提供住宿。群众自发送大饼、送馒头、送蔬菜,送烧鸡、水、方便面,还有人在路边支起了河南烩面的摊子,就为了让亲人们能吃上口热的。微信群、朋友圈、抖音,处处都是正能量,河南加油,新乡加油,鹤壁加油,浚县加油,新镇加油,小河加油。哪里需要救助,哪里缺东西,哪里需要志愿者,群里都能看到。我有麻袋,我这有沙,我这有车,他那有船,各种信息...........。源源不断,比市场还热闹。守不住了,现役军人、退役军人、预备役留下,其他人员全部撤离。不眠不休,他们在与洪水抢时间,都是血肉之躯,若不是铁石心肠,谁能不感动?

                                       

        心酸、感动、无奈,洪水来了,淹了我们的村庄.........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洪水淹没了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