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中怎么去择选哪些有用的信息

很多同学升本当中习惯性的去问学长学姐,虽然有的建议的确很好,但是还是要自我琢磨,就是要学会去梳理,自己去筛选,不是所有建议都合适你,毕竟每个的情况是不同的。


1.详细的时间表靠谱吗

升本是一件需要明确规划并严格执行的事。不过每个人对知识的敏感度、接受程度、吸引效率都不同,有的人早上看数学很高效,有的人则偏爱读英语;有的人1小时就可完成他人2小时完成的任务量,有的人在某一个知识点上卡壳好久;有的人半天难以拼凑出一句漂亮的话,有的人走在路上就可以挥洒出一篇文章。而且每个人的短板不同,分配在各科复习的时间上,也会不一样。如此种种,个人情况不同,复习的进度和方式自然不同。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的调整各科学习时间,不能盲目地照抄学姐,学长的时间表。

2.这本书不用怎么看

我不知道这句话会戳中多少过往好汉的泪点,但我还是调皮地把它摆在台面上来。说“这本书不用看”的人存在两种可能的逻辑:一是这本书他自己看过,觉得价值不大;二是这本书他自己压根没看,也是听前人说。就前一种情况而言,不管这本书究竟好不好,至少他考上,他看过,所以你也应该乖乖地看!没准书中某些精华早已潜移默化地融入了说者的脑海中,只是他自己未曾好好发觉呢!而后一种情况,则更不具有说服力,沿袭他人的理论,未经过自身实践便盲目给出判断和定论的行为,那是耍流氓。

3.落榜者的教训纯属无用之谈?高分前辈的意见就一字千金?

我们经常分享成功者的经验,却总是忽视失败者的失败原因,也许是一个偶然原因造成的呢?你备考在英语方面迷糊了,应该去找英语牛人做指导;在专业课方面迷糊了,应该去找专业牛人做指导。妄图在任何录取者的身上找到包含所有领域的绝对正确经验,多少有些异想天开。任何一场考试对人才的遴选,都会充斥着大量的偶然因素。有人偶然高了分数线几分从而过了初试,有人偶然差了那么几分,从而遭残忍的淘汰。你如何就此划定失败的经历一文不值?看看导致前辈们失败的众多因素中,是否也有一些可能是我们自身在备考的过程会遇到的?如果你自身不曾发觉,听之任之,那你是否也容易重蹈覆辙?唯有善于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才能获得成功

 

你可能感兴趣的:(专升本中怎么去择选哪些有用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