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虾系男友”和“电子榨菜”

“虾系男友”:去头可食,如李诞;

“电子榨菜”:配饭食用,如甄嬛传。

(注:网络调侃词,无恶意。)

刚学到这两个新词,我就猴急地跟身边的人分享,过会儿兴奋劲儿过去了,又觉得自己有点过头。像小孩子在路边捡了个没见过的正常石头,像老年人在手机上发现了个没用过的普通功能,这种没有什么外在意义的小玩意儿,似乎不值得分享给别人看吧。我一下子蔫儿了。

结果转头又在微博上看到一个情感博主在聊徐开聘、张天爱、古力娜扎那个事儿,切入点是张天爱公布的那段录音(徐开聘叫她“爱宝”):

我跟我老公一起听的录音,听到爱宝的时候我俩狂笑,然后分别开始叫对方名字最后一个字+宝,叫了一晚上了,感谢,给我们臭情侣又多了一份乐趣。

一下子又支棱起来了。活到老,学到老,对自己不知道的一切保持很高的热情有什么不对吗?学到了新鲜玩意和身边人随时分享,大家一起玩梗,难道不是最高级的浪漫吗?我转头又把这条微博分享了出去,并郑重宣告:如果有一天我丧失了对新鲜事物的热情,见到新鲜玩意只会翻白眼说“有什么用”而不是“有意思,想拥有”时,请一掘头送我走。

忘记在哪里看的,说人的生命力一般来自三种东西,一是求知欲,二是赚钱欲,三是爱欲。这三种东西,只要拥有一种,就不至于抑郁、厌世;如果拥有三种,那人生就会有滋有味。

哲学家罗素也有一句类似的经典名言:

Three passions, 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 have governed my life: the longing for love, the search for knowledge, 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

大意: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纯洁而无比强烈的激情主宰着我的一生。

两相比较,爱欲和求知欲是重叠的。兴趣爱好不同,三观性格不同,保持两种欲望的方式也不同,没有什么标准,也不分高低贵贱,不违法、不违背社会公序良知即可。

对于我这个恋爱脑来说,爱欲不可能贫瘠,求知欲除了我开头说的那些日常琐碎,还有读杂书。

这个月因为读书群的开车活动(《当读书群开起车》),我早早读完了计划内的五本书,又读了一本关于女性文学的书,求知欲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同时又成倍地膨胀,有一种已经吃完了开胃小菜而主菜还迟迟不来的空虚感。特别是《鱼翅与花椒》和《未来学大会》这两本,是我以前没有接触过的领域,看完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前者我之前写过,《当一个吃货认了输》,后者我大概不会专门写读后感了,写出来怕是会无聊,实在表达不出那种巨大的精神满足感,只能在打卡的时候这么随便说点:

全程觉得自己脑子是真不行。好像在上一节知识量十分丰富的专业课,老师的PPT放得好快,看得我眼花缭乱,不停地“哇!”“咦?”“啊?”“呀!”下课了还意犹未尽,兴奋的一批,也不知道自己兴奋的啥,只是觉得好有意思,打定主意下次还来。

另,看的时候总是想起《1984》,心痒痒,又想再看一遍了。

我喜欢推理、悬疑、科幻,也是痴迷于这种脑子被完全碾压的刺激感,很喜欢那种看到了世界之大、深感我之渺小的感觉,虽然会被打击到(如图),但也会满足到。

就像站在图书馆里面对一排排没读过的书,想着余生还有那么多书要读,读到死也读不完;就像打开海贼王、火影看了几集觉得很好看,发现前面还有几百集在等着我去临幸。巨大的焦虑中充斥着更加巨大的幸福,那种感觉真是太妙了。

我知道我很难百分百表达出那种感受,天底下也少有百分百的感同身受。

但是我还知道,当我急吼吼地写这篇文章让你来看“虾系男友”和“电子榨菜”这两个新词的时候,就和你兴冲冲地跟我分享一个随便什么东西的时候一样,我们都是幸福的。


我是洛小宅,一个爱读书的宅女,偶尔讲讲故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虾系男友”和“电子榨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