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中提到的三个博弈论经典模型,分别是:囚徒困境、斗鸡博弈和猎鹿博弈。
先来说说第一个模型,囚徒困境。
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一个很有名的模型,讲的是警察抓住了两个犯罪嫌疑人A和B,虽然明知这两人犯了罪,但苦于证据不足不能直接定罪,只好先把他们分别关在不同的屋子里接受审讯。
警察分别告诉A和B:如果两人都拒不认罪,就各判刑一年;如果两人都指认对方的罪行,就各判十八年;如果两人中一个出卖对方、另一个不认罪,那么叛徒直接释放,不认罪的要判二十年。
已知A和B都以自己的利益为先,两个人也没办法沟通交流。那么他们会怎么做呢?
以A为例,面临这种情况,必须考虑B可能的选择,并做出应对。
假如B选择拒不认罪,那如果A也不认罪,就会判刑一年;如果出卖B,就可以无罪释放。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出卖B对自己更有利。
假如B选择做叛徒,那如果A选择不认罪,就要坐二十年牢;如果A也出卖B,就要坐十八年牢。这样看来,还是出卖B更划算。
所以,不管B怎么选,A都应该出卖B。在囚徒困境中,虽然存在“都不认罪,只判刑一年”这个选项,但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让背叛同伙成为最理性的决策,最终A和B都出卖了对方,实现这个博弈中的“纳什平衡”。
囚徒困境所反映出的问题是,在面临两难的选择时,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往往产生矛盾,个人可能牺牲集体利益来满足个人需求。
img
囚徒困境这个博弈模型在现实生活中十分常见,小到职场竞争,大到国家之间的贸易战,都会出现类似情况。
想要破解囚徒困境,必须要改变一些原有的条件。
最直接的,如果两个囚徒能碰个头商量一下,他们就很可能都选择不认罪。
其次,可以人为减少选项。比方说他们同属一个犯罪团伙,这个团伙规定了背叛的人将被处死,这样两个囚徒不敢出卖同伙,选择不认罪的可能性也大大提高。
又或者这种博弈不是一次性的,A和B将来还得继续合作,那么为了长远的利益,他们会愿意吃点眼前亏,换取未来的互惠合作。
下面我们来说说第二个模型,斗鸡博弈。
大家有没有在电影中看过这样的情节,两个人驾驶汽车高速向对方开去,在相撞前,每个人都随时可以转向一边,但逃避相撞的人将被看作“懦夫”,勇往直前的人将成为“英雄”;可如果两个人都不退让,他们就必将撞上对方、车毁人亡。
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斗鸡博弈,就像两只公鸡狭路相逢,要么斗得两败俱伤,要么有一方主动退让。
img
两败俱伤肯定不是双方愿意看到的结果,所以斗鸡博弈的最优策略是一方小胜,前进一步;同时另一方小败,后退一步。这样的结果双方都能接受,也就实现了纳什平衡。
上世纪60年代的古巴导弹危机就是一场“斗鸡博弈”。1962年苏联在古巴安置了导弹来牵制美国,作为回应,美国派部队封锁了古巴,世界大战一触即发。幸运的是,苏联最终选择了妥协,从古巴撤走导弹。美国也做出了补偿,取消了对古巴的军事封锁。
斗鸡博弈强调了妥协的重要性。如果博弈的双方只从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不愿退让,又不愿向对方提供一定的补偿,让对方“有台阶下”,僵局就难以打破。如果双方学着换位思考,达成以补偿换取退让的协议,僵局就能够破解,双方的利益也都得到了维护。
最后我们要说到第三个模型,猎鹿博弈。
如果囚徒困境说的是利己,斗鸡博弈重点在妥协,那么猎鹿博弈的精髓就是合作。
话说有两个猎人A和B,都靠打猎为生。假设他们的猎物主要有鹿和兔子两种,凭一个人的力量,要么一天打4只兔子,够吃4天;要么尝试打鹿,但肯定会空手而归。如果两个人强强联合,一天就能捕获一只鹿,让两个人美美地吃上10天。
在这种情况下,A和B有几种选择:要么单兵作战,各自去抓兔子,每人都能吃饱4天;要么一个人抓兔子,另一个人自己去打鹿,结果抓兔子的人能得到4天的食物,打鹿的人只能饿肚子;要么A和B合作打鹿,只要干一天,就可以得到10天的食物。
结果很明显了,A和B要么选择分别打兔子,要么选择合作打鹿,这也是猎鹿博弈的两个纳什均衡。但是,两个人合作猎鹿的收益要远远大于各自打兔子的收益,所以在这一类博弈中,“合作双赢”是参与者最好的选择。
img
猎鹿博弈和囚徒困境有相似的地方,在这两种博弈类型中,参与双方的最优选择都是合作。但是,囚徒困境能达到的最稳定状态是互相背叛,相反的,猎鹿博弈能达到的最稳定状态是相互合作。
类似猎鹿博弈这种合作共赢的例子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古时说“人心齐、泰山移”,我们玩游戏时的组队互助,都是在“合作猎鹿”。商场上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了,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强强联合后,企业的资金更雄厚了,竞争力量更强了,双方的效益也更高了。
最后说说第三个重点,我们怎样把博弈论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博弈论是一门实用性很强也很有趣的学科,它来源于生活,又比生活更凝练,如果能试着将博弈论的观点运用到日常决策中去,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下面,我们就从谈判、亲密关系、投资理财这三个角度入手,聊一聊怎样把博弈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img
先来说说谈判中的博弈论。
谈判是一种典型的博弈行为,参与者的最佳策略都是谋求收益最大化。但大家都这样做,必然导致协议难以达成,陷入类似囚徒困境的僵局。好的谈判,可以既利己又利他,双方找到利益的平衡点,致力于合作共赢,达到猎鹿博弈的佳境。
《吕氏春秋》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年洧河发了大水,淹死了郑国的一个富翁,尸体被渔民打捞了起来。富翁的家人前来收尸,渔民却漫天要价,要求一手交钱一手交尸。富翁的家人没有办法,请郑国大夫邓析帮忙出主意。邓析说:“沉住气,反正除了你家,没有别人会买。”见富翁家人不接招,捞到尸体的渔民开始急了,也请邓析出主意。邓析却说:“不要着急,他家人不从你这里买尸体,还能从谁那里买?”
如果把挟尸要价这个故事看作一场博弈,那么双方的目标冲突在于:卖家希望以尽可能高的价格卖出尸体,买家希望以尽可能低的价格赎回尸体。这场博弈的纳什均衡就是卖家降价、买家抬价,达到一个双方心理上都接受的价位,然后成功达成协议。
故事中邓析对买卖双方说的话看似圆滑,其实点出了谈判中的几个要点。
首先,开始谈判后,最好不要接受对方的第一次报价,避免仓促成交。这样做一会让对方的利益最大化,我方蒙受损失;二会暴露我们的底线,如果是一锤子买卖还好,如果将来还有和对方合作的可能,我们在下一次谈判中还将处于不利的境地。
其次,当谈判陷入僵局时,切忌无条件、单方面的让步。只有双方意见达成一致才是成功的谈判,一厢情愿的让步不一定是好事。很多时候,单方面的让步会让对方觉得我们留有余地,反而态度更加强硬的继续索取。
最后,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在坚持自己底线的前提下,理性地讨价还价。当谈判进行不下去,为了打破僵局,可以提出建议:“如果我方可以做到这几点,作为交换,你方能给出哪些优惠条件?”双方在试探和摸索的过程中逐渐统一目标、达成协议,双赢的局面也就随之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