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十四年,我才明白这场考试的含义”

图片发自App

                高考,的确可以改变命运

                    有人问什么是命运?


命运就是你和你身边的人。


在北大的时候,我参加过不少国际交流活动,接触的都是顶级同龄人,他们来自哈佛,耶鲁,斯坦福……

图片发自App


切实体会到见识这种事不能光靠电波,网络再发达,知识共享再便利也不如和人去零距离的交流。


虽然说自己未必有多好,但至少看到了榜样,高考如果是规定了优秀的门槛,那当你跨进这个门,才打开了新的世界。


人外有人只有看到才能信服,并发现自己还差得远。


以前总有人讨论,学校之间的差别到底有多大,为什么很多人拼命想进清北。


毕业生薪酬榜上,前四十名的高校毕业生挣得都差不多。其实,一个普通的985都能进好的国企。


但有人的话非常犀利,你争取到的好工作可能是来自top2毕业生的保底工作。


而再功利一点,最切身的体会便是顶着名校光环,在未来的很多场合中的确“罩得住”。


无论是在聚会还是面试,北大的牌子无敌好用。


校友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是一张你可能看不见但客观存在的关系网,也是搭建人脉、求职的敲门砖。


有人曾总结过,影响力就是你得强,别人的说你强,说你强的人自己也得强。


名校认证即是影响力。


         


        “等上大学就好了”是个骗局


有人说,高考是一场九死一生的战役,等上了大学,人生就会变得相对容易。



每次听到这样的结论,我都很无奈,这句话能进最不负责任言论Top 3。



因为人生真正的难点,恰恰是一场胜仗后如何走下去。



很多人在验证了天道酬勤之后,却没能把奋斗的习惯坚持下去。



许多人会计划先昏天暗地睡上几天,可真的不用早起的时候,反而会兴奋地睡不着。



把有一段没玩的游戏捡回来,上次没尽兴的聚会约起来,抱着零食打开攒着的网剧和综艺,或是赶紧把去见idol的票买上。



当然,也不能忘了跟喜欢了好久的小姑娘表白,哪怕被拒绝了也没关系,因为在一些人的概念里,大学生活不就是谈谈恋爱,在一起拉手去听听课,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



大人都说“先苦后甜”,在艰苦的高三结束,有人天真地以为,人生苦尽,剩下的日子,便是尽情野的青春。



毕竟只听过考不上大学的,没听说谁没毕不了业,混就完了。



所有打了这种算盘的人,混得都挺惨。



前段时间有一篇文章刷屏:《在中国,有2000万大学生,在假装上课》



大学生的数量正逐年增加,但个别毕业生的质量却越来越差。



虽然去了更好更大的校园,却再无紧张充实的学习生活,吃喝玩乐,不思进取,上课睡觉、逃课等成了普遍现象。



即使是在北大的校园里,我也见过有人理直气壮地混着日子,无欲无求,能拿个毕业证就行。



绝大多数北大学子都在用他们的优秀证明百年名校名不虚传,但也有些不争气的就是告诉大家,北大的也不过如此。



对此,学校当然不能坐视不管。


前段时间,985名校华中科技大学发布一则通告,18名学生因为沉迷网游,考试成绩不合格,把本科学历转成了专科;

图片发自App


湖南某高校发布通告,对学业成绩没有达到要求的22名学生进行清退;

广州大学研究生院发公告,72名研究生在规定年限内未完成学业,清退。

图片发自App




你混生活,生活就会教育你,四年的宝贵时光,是用来学习的,不是用来浪费的。




其实,比没考好更难过的是虚度了大学,对不起自己,和曾经的努力。

图片发自App



高考结束后,每一仗都是hard模式




前几天,还和大学同学聊起毕业十周年纪念,大家纷纷感叹,高考真的是这辈子最容易的一场考试。




你有多努力,就有多优秀。只要你够拼,总能找到正确答案。




可高考后的人生,不再是单选题,也没人会告诉你,哪条路是对的。




日本有个很有意思的词叫“五月病”。




因为日本的学生开学、新人就职都在每年四月份,所以到了五月,工作学习一段时间后的人们发现,生活的最优解很难找到,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很大。




学业、事业、人际关系,都很难达到设想的状态。




这种心理上的落差让人们产生了压力过大、紧张不适、躁动不安、没有干劲等倦怠症状。




人生进入了新的阶段,总会有一段蒙圈的时候,甚至不知道自己是谁,在干嘛,接下来该怎么过。




对于这种迷茫,我特别喜欢马东老师的一段解释。




这是从线性游戏转向沙盒游戏的不适应感。




线性游戏,即关卡都设定好,一关关过,比如上学期间,每个时期都有明确的关卡,小升初,中考,高考,考研。




再难再苦也不会迷茫,过不去还有人帮你。




后来就到了沙盒游戏阶段,游戏地图,交互性强、自由度高、随机事件多、“装备基本靠捡”。




突然只剩下自己去战斗的时候,人生真是太难了。




以前觉得爸妈就是指挥官,安排我们作息,督促我们学习,学什么才艺补哪门课都门儿清。




后来,爸妈只说让你在外照顾好自己,别太累。




培养完你,他们会主动退休,说自己被时代淘汰。




被管的时候想叛逆,长大以后,生怕自己的格局和眼光不够,想让他们再帮着拿个主意。




干哪个行业,轧哪条赛道,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什么时候跳槽……




选对了可能平步青云,错了可能一辈子都在原地踏步。




可是当你想像学生一样去求教时,却找不到人教。




最难的考试莫过于没有答案,还得后果自负。




所以,多年后,你会怀念那场考试。




愤青的时候抱怨不该一张考卷定终身,后来发现是自己见识少。




出了高考考场,便再也没有如此简单的考试:备考有教辅,出题有大纲,考场有监考。




它是那样公平,谁都能参加,甚至你对结果不满意,就再战一年。








4


一切结束皆是开始




多选题如果说是人生的一大难,那么等进了社会很快就会尝到没得选的苦涩滋味。




很多事情不再是靠努力就能成了。




在网上看到一个小故事:




说自己的老师特别爱给人打鸡血:




“咱衡水一中的学生,必须上清华北大。”




于是我醒来就开始背书:




考不上清北,我就去复读。




开始上班后发现:




班里一半人上了清北交复,大家毕了业还是买不起房。在公司被领导用业务能力碾压,已经不好意思提自己是哪毕业的了。




名校毕业也只是拿到了一张入场券,剩下的还要各凭本事,先别忙着解放,否则会被别人杀得片甲不留。




于是,职场人会有一段时间无比怀念学生时代。




再严厉的老师,也是来帮你的,而再慈祥老板,也是请你来帮公司的。




生存法则不再是帮助落后的同学追上来,而是马太效应,公司只培养有价值的人,强者越强,你弱,就被淘汰,公司不会花钱给你交学费。




你必须让每一个业绩考核的数据都看起来很漂亮,才有玩下去的资本。




早点接受人生的无尽模式,是一种明智。等你忙完这一阵,千万不要当咸鱼,赶紧忙下一阵。




高考分数是确定的,未来人生可能性是无限的,总要不停精进自己。比赛结束了,无论输赢,都是下一个赛段的起点。




高考结束了,它更不应该是终点。




如果你一生最努力的时候就是高考,那说明你还不够勤奋。




如果你解锁的人生最高成就是高考还行,那这种高开低走的人生,着实可惜。




人生才刚刚开始,不破不立,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遇,一切结束即是新的开始。


              畅销书:《有见识的姑娘,活得更高级》《愿你盛得下悲伤,也输得出力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高考十四年,我才明白这场考试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