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定要坚持早期干预?

学习能力的发育是有关键期的,这个关键期是指某种知识或行为经验,在某一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易获得,最易形成,错过这个时期,就不能重获或达不到最好的水平。



这个概念最初是从动物实验中得来的。20世纪50~60年代,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劳伦斯发现,小鹅在出生后1~2天有追随一个活动着的东西的行为,过了这个时期,就很难再形成这种追随行为了,劳伦斯把这种行为称为“印刻现象”,即出生后1~2天是小鹅形成追随活动东西行为的关键期。

在1920年10月,印度的辛格神父在密特那波村附近抓住了两个同狼群生活在一起的女孩,其中一个大约3岁、一个约5岁,辛格称她们为阿尔玛和卡玛拉,两个女孩自幼在狼群中生活,她们身上毫无正常儿童的特征,没有语言能力,不能直立行走,更不会与人交流,除了偶尔发出嗥叫声外,平时一点不出声,她们用四肢爬行,喜欢吃生肉。成长于狼群中的两个女孩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受到了极大的关怀和帮助,但结果如何呢?回到文明社会一年后阿尔玛死了,卡玛拉则于1929年死去,即使经过长达近9年的专业人员的护理,在死前她也只学会了45个单词,远远达不到正常儿童的水平。这个事实表明,如果错过了孩子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就会错过教育孩学的重要时机,将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

每个孩子一出世,就是一位亟待发展的天才。3岁前婴幼儿的头脑象海绵一样具有极强的吸收能力,大人根本不用担心“给得太多”“孩子负担过重”之类的问题,需要担心的恰恰是给予的刺激不足,“给得过少”的问题。大脑也遵循用进废退的法则,若能对大脑进行科学的开发和锻炼,正常儿童可以变得更聪明,甚至成为超常儿童。当然,开发大脑不是简单地要孩子识字、做算术,而是要针对孩子大脑发育的特点进行合理而严格的训练。

科学研究发现,智商的高低其实取决于脑细胞之间所建立的衔接沟通的多寡。当一个人的脑细胞出现大量沟通时,其智商就会比一个脑细胞之间缺乏沟通的人来得高。经过大脑潜能开发的3岁儿童的大脑神经发育甚至可以达到6岁儿童的水平。 如果将大脑比作一台计算机,3岁前所发育的相当于电子计算机的“主机和硬件”部分,3岁后则是其“软件”,即指示机器操作方法的部分。

人的头脑接受外来刺激,给予模式化训练后转变成记忆,这种最基本而重要的信息处理结构在3岁前即已形成。到3岁以后,再将以前形成的思维、意愿、创造、情感等高层意识发展为“如何操作”的功能。如果3岁以前所制造的“主机和硬件”本身不好,到了3岁以后再去反复训练“如何运行”就无济于事了。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早期虽然重要,但是不等于过了早期,环境和教育就不起作用了,我们只是强调,如果要发挥人的大脑的最大潜能,应特别注重0~3岁脑发育的保健与引导教育等。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一定要坚持早期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