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荣耀只是一款游戏,不是邪教

1、应该更理性的,不只是玩家

最近人民网关于“王者荣耀”的两篇评论刷爆了朋友圈,不知道出于何种原因,令我觉得人民网的小编似乎也不淡定了,进而走入了一种我们中国社会独有的“怪现象”中,何谓我们独有的“怪现象”?即一件事物,如果有很多人特别特别喜欢,就必然有人特别特别讨厌,这种讨厌是没来由的,也许是为了彰显自己的特立独行,也许是标榜另一种价值观,但两者显然都是不够理性的。对一件新鲜的或者是火爆的事物,如果不深入去了解认识他,就不应该随意下个结论谈论其好坏,人民网这次并不够客观。

2、社会现象,只是社会现象

在评论文章中,人民网说“王者荣耀”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是负能量,然后援引了两个例子,一个是某熊孩子为了给游戏主播刷礼物,刷掉了他环卫工母亲的4万元银行卡,另一个是某尖子生手机被没收导致跳楼,醒来后第一件事就是要玩王者。这我是不赞同的,以上两个例子只能说是社会现象,只是碰巧他们都爱玩王者荣耀,所以无奈之下腾讯背了锅。要知道熊孩子仍然是熊孩子,即便不玩王者,他去干别的事情也是会闯祸的。至于尖子生,说实话,中国人还是比较会编故事的,尤其中国网民,一说到某位沉迷于游戏而导致学业一落千丈的,我们总爱假设他在玩游戏之前是个尖子生,说白了他是不是尖子生不重要,是不是游戏使他学业退步的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要为抨击王者荣耀而提供素材。

3、兴趣爱好而已

我的童年除了玩四角包,打玻璃球,再有就是看动画片了,当时最好的动画片无非就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一系列经典。现在偶尔和朋友聊天时也仍然会聊这些童年趣事,无比怀念。

当时的彩电普及率还不如现在的智能手机呢,所以现在手机上一旦出现一款从内容操作到运营成功的游戏,必然是会有大量追随者的,这是合理现象,从这点来看,王者荣耀确实做到了。而玩家玩王者,就和我们以前看动画片是一样的,这是兴趣爱好,仅此而已。而兴趣爱好本身就是特别容易沉迷的,即便是我小时候玩小霸王游戏机,如果爸妈不拿着衣架逼我,我肯定也不愿意去写作业啊。现在玩王者的玩家看起来似乎更疯狂,尤其一些学生,为了玩游戏甚至不惜以死相逼,这是社会在变化,“父母威严”正在下降,而并不是王者荣耀本身有多么地可怕,甚至我无法想象如果那个年代有人提出要对《舒克和贝塔》进行监管,我觉得那个提出这建议的人一定非常讨厌!

4、这个社会很无聊

我觉得判定一个社会是否有趣,有一个非常直观的标准,就是社会上的娱乐项目越来越少,培训机构越来越多,从这个标准来看,中国社会其实是很无聊的。就拿上海来说,游乐园只有迪士尼一家独大,其余的纷纷倒闭或者正在亏损,迪士尼做的好这是一方面,但他做的再好,园区的承载量是有限的,所以这说明了另一个问题,就是去游乐园玩耍的人群太有限了,一旦某家公司做的好,其他的公司就几乎没生意,看起来似乎很合理,其实很可怕。

那么这里就出现了一个悖论,既然娱乐项目越来越少,那么现有的一些娱乐场所更应该人山人海才对,为何除了迪士尼,其余的都在亏损呢?因为大家都很忙!忙到即便偶尔空闲也只够掏出手机玩玩王者荣耀,即便有较长的假期,也只够去最好的娱乐场所看看,除了迪士尼,其余的地方根本没空去拔草。

另一件事,就是每逢节假日,一些著名的景区总是人满为患,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大家却觉得很正常,大家都认为这是由于中国人口众多造成的,却没看到深层的问题——中国人太无聊了,节假日除了旅行,他们不知道该干嘛!

5、合理监管是个大工程

人民网在二评“王者荣耀”中提到一个“监管”问题,这个我同意,但是监管容易,合理监管就很难了,对于很多游戏玩家来讲,尤其是对于一些学生玩家,“王者荣耀”是他们唯一的娱乐,现在除了大量浪费时间的所谓“兴趣班”之外,更有一些学校老师开设的“补课班”,即某些老师为了赚钱,在学校的时候不教正经内容,而是把所有内容放到“补课班”中来教,这导致学生不得不付费参加,这些名目繁多的培训班正排队等着学生,或许对他们来讲,唯一空闲的时间只有从家里去往补课班的路上,低着头刷一把王者可能是他们一天中最期待的事情了,甚至在街边看见两只狗在交配都比上课有意思。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要对“王者荣耀”进行合理的监管,就是一个巨大的课题了,你可以选择对这款手游进行封杀,或者提高认证门槛,乃至于禁止所有学生使用手机,但这些监管措施都是霸道不合理且无用的甚至是违法的,一项真正合理的监管措施必然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如:除正常上课之外,每名学生每周参加的所有课外补习班总时长不得超过一个小时,并制定相关惩罚措施来保障实施,真正做到“把时间还给孩子”,当然我只是举个例子,具体的仍然希望相关部门能够谨慎对待这样一个社会问题,找到这个蝴蝶效应的根源并从根部开始慢慢使社会变得更加多元化,变得更有趣。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者荣耀只是一款游戏,不是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