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原生家庭的故事

原生家庭真的能和解吗?

有位书友是奶奶一手带大的,她从小没有得到过父母的抚育,在她的印象中,母亲永远是边缘化的人,只知道辛勤劳作。

而父亲是知识分子,但是好像从来没有在她的教育中关注过她的成长。

所幸她也长大了,有了工作,有了家庭和孩子,但是,在孩子还三岁的时候,她离婚了。

她说,我在和对象相处的几点,时时感觉到被嫌弃,就像我在奶奶家里,因为我是女孩,一直被嫌弃一样。也和母亲在奶奶相处中,被奶奶嫌弃的心情是一样的。

她这种被嫌弃感觉来自原生家庭的影射,奶奶是强势女人,权威性家长,她在家中占据绝对权威,容不得别人反抗。

在《新家庭如何塑造人》一书中说 ,我们经历过两种痛苦,一是识别痛苦,另一种是指责痛苦。

这两种痛苦如影随形,经过原生家庭思想行为的浸泡,成为身体的一部分,让人不能自拔。

就像那位书友所说的,她生在重男轻女的家庭,她的出生就是个悲剧,可以看到,在以后的成长之路中所受的煎熬,时时痛恨这种偏见,却又摆脱不了这种偏见。

我也觉察到她想改变的决心,但是那种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使她又影响着她的婚姻,总是在婚姻的存储间患得患失,想抓住,又怀疑,在想了又想的状态中,最终还是失去了婚姻。

那么该怎么去做呢?

1努力改变我能改变的事情。

对于能掌控的事情,采取积极态度和行动,促使他发生改变

2与不能改变的事物和解。

对不能掌控的事情,痛苦会比较多。但这时候我们采取释然态度,不能改变,接受她就好了。相信事情总会有终结,并且总会在不变中静待改变。

莱因霍尔德.尼布尔说,上帝准许我平静的接受那些,我不能改变的事物,有勇气改变我能够改变的事物,以及有智慧去了解二者之间的差异。

原生家庭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左右着我们的思想。

当我们与原生家庭不能剥离,选择与它和谐共处也何尝不是好的办法。

只不过这需要我们要有更高的智慧和脱离僵固思维的决心,才能让我们自己从原生家庭的桎梏中脱离出来,走向心的自由之路。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与原生家庭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