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社会人格障碍者能被爱救赎?这部豆瓣9.2的剧太上头!

当身负杀人嫌疑,隐姓埋名的“逃犯”与正义感爆棚的重案组女刑警察结为夫妻时,会产生怎样的戏剧效果?是上演“猫和老鼠”的日常画风,还是一出出“侦察”与“反侦察”间的较量?

这就是最新热播韩剧《恶之花》展现给我们的冲突和悬念。新剧一上线,口碑一路高歌,豆瓣更是打出了9.2的高分,同时被送上了微博热搜。

在剧中担任主演的是两位不折不扣的中生代演技派。

女主角文彩元,在韩国素有小金喜善之称,斩获过韩国电影青龙、大钟两大奖项;男主角李准基,是最早进入国人视眼的韩流明星之一,代表作《王的男人》,曾打破了韩国影史观影人数纪录。

这次两人强强联合,在剧中分别饰演追求正义,违法必究的女刑警车志元和具有反社会人格障碍,且背负命案的嫌犯都贤收。

黑暗与光明,信任与怀疑、温暖与冷酷、柔情与血腥,相互交织,层层递进。无怪乎有网友感慨“心情就像过山车”,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全程高能无尿点。

而该剧之所以能扣人心弦,好评如潮,除了剧情环环相扣、主角演技在线外,编剧于细微之处的伏笔埋设,更是让人们在与剧中角色同悲同喜中,感受偏见与公正,否定与接纳、真爱与虚假间的角逐,感慨人性的复杂和人生的不易。

它让我们窥见的不仅仅是悬疑和冲突,它更是对世俗偏见的拷问和对真爱力量的诠释。

“坏”的刻板印象一旦形成,污名化效应如影随形

“风评变好了,以后不论发什么不好的事,人们也不会怀疑你;但反过来,如果风评不好,就会最先受到怀疑。”都贤收这样教育女儿。虽然孩子被人打出了鼻血,明显更吃亏。

作为父亲,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捍卫孩子的权益,反而为博一个好人口碑,让孩子委曲求全,忍气吞声,是不是太过虚伪?

其实不然,因为他太了解“风评”对一个人意味着什么。

作为一名反社会人格障碍者,他的情绪认知和调节能力严重不足,他既读不懂别人的表情,也没有共情能力,感觉被冒犯时,会本能地采取最原始的暴力手段来应对。

“没有感情”“不会为他人着想”“有攻击性”“冷酷”……这是人们对他的评价。

而一旦给人留下了“恶”的印象,污名化效应随之而来,挥之不去。

所以即便没有“眼见为实”,人们却依然信誓旦旦指控他“杀了人”,千夫所指。

所以即便他已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甚至对妻儿的照顾超出常人,依然没人相信他真的“懂感情”。

人的刻板印象一旦形成,便根深蒂固。因为人们往往只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那部分,而并不在乎真相到底是什么。

都贤收背负莫名的杀人嫌疑,如履薄冰地生活。他要让女儿成为一个在别人眼里善良的孩子,因为“好名声”是一种无形的社会保护。

“恶”的环境催生更多的“恶”

如果说,掌控、调节情绪的大脑功能缺陷是导致反社会人格障碍的病因之一,那后天不良的成长环境绝对是对雪上加霜。

情商之父戈尔曼曾说:情绪教育的影响始于摇篮。如果父母对孩子特定的情绪,比如欢乐、泪水、拥抱等等需要,一直没有表现出同理心,孩子就会回避表达,甚至可能不愿再感受相同的情绪。

都贤收的成长经历中,母亲是缺位的,父亲和他一样,有共情障碍。他先天情绪能力不足,又无法从有共情缺陷的照料者那里学习和培养共情能力,让他越来越不懂情绪的表达,也看不懂别人的情绪。

如果说善良的环境能激发人的美德,那充满恶意与怀疑的环境则会诱发出人更多的负能量。

都贤收因为本身的特殊性,没有共情能力,不会悲伤、不会恐惧、又易冲动,导致他易被排斥在主流社会外。学生时期的他,在校遭到排挤和欺凌,校外被人指指点点,扣上各种污名化的标签。

当周遭的环境对一个人充满否定和排斥后,这个人就会越来越觉得自己就是人们口中的“混蛋”,不值得被爱,不值得被信任。因为镜像神经元的作用,我们常常会把周围人对自己的评价,看作是自己真实模样。

都贤收越来越游走在社会的边缘。“我曾经疯狂地打过人,连自己的手破了都不知道。”“(打人让)我的心情特别好。”

“相信什么就会遇见什么”,当你认定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时,你就会越来越像那个人。这就是自我实现预言。

对抗恶念的解药,唯有真爱

当然,你可以选择邪恶,也可以选择善良。

善恶一念间。

而转变的契机往往来自生命中某个重要的人,她看你的眼光和别人不同,她帮你窥见另一个自己。

而对于都贤收来说,这个人就是车志元。

“我以后会多喜欢你一点,我一定会好好对你,你不知道的,我都能教你。”

“那么说不定,在某个瞬间,一切都会发生改变呢。”

车志元毫无偏见的正视和爱,像是黑暗中的一束光,照进了他心里。内心干涸的土壤,终于迎来了久违的甘霖。

他卸下了铠甲,尝试人生的另一种可能。

但共情障碍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他依然读不懂别人的感受,他怕自己会做出不适宜的反应,就像过去那样,在别人难过的时候笑,在别人无意冒犯的时候拔出拳头。

他想过正常人的生活,他开始学习情绪的表达和认知。

每天清晨,趁妻儿还在熟睡之际,他一个人在卫生间,跟着视频,对着镜子,学习通过表情来传达感情:嘴角上扬,让眼角出现鱼尾纹……

明明连“心动”为何物都不知,还要模仿开心,让对方觉得幸福,这究竟是一种爱,还是一种欺骗?

这恐怕要取决于我们对“爱”的定义是什么了。

爱是怦然心动的你侬我侬,还是平淡如水的人间烟火?

已故的心理学家多萝茜·田诺说:怦然心动的爱情,平均寿命不超过两年。之后情人眼里便不再是“西施”,对方的瑕疵将逐渐在你眼中暴露无遗。

没有了“心动”的感觉,彼此之间还能有爱情吗?

“真爱是一种选择。”婚恋专家盖瑞·查普曼如是说,“它建立在理智的基础之上,而非两性吸引的本能,它需要真实的努力和自律。”

因为选择爱,都贤收学习情感的表达,洗手做汤羹,克制冲动、向人示好,做一个善良的人。

但问题是,连悲伤、害怕都感受不到的反社会人格障碍者,真的会为了选择爱,而付出这份努力和自律吗?爱对他们来说重要吗?

这让人想起了十几年前的一起连环杀人案。从2001年到2003年,在虐杀了17个青少年后,罪犯黄勇终结了自己的恶行,而让他放下屠刀的,是被俘少年的一句话,他说:“哥哥,你放了我,等你老了我来养你。”黄勇泪了目,放走了他。因为,他没有办法对一个说要给他养老的孩子下手。

令人发指的罪行不值得原谅,但即便是杀人如麻的恶魔,在黑暗冰冷的内心深处也曾渴望阳光的照射。

阿德勒说,任何一种凌驾于他人之上的举止背后,都有一种急需隐藏的自卑感。

而安全感和价值感是我们一生的追求。

“你只有一个问题,你无法像我看你一样正视你自己。”

车志元对都贤收的正视和接纳,让他体会到了一种全新的安全感,是一种不需要敌视、暴力,也可以让自己获得安全感的全新感受。

每个人都渴望被认可、被肯定,这是我们对归属感的需求。

所以,男主才会对女主说:“遇见你是我的幸运。”

导演金哲奎说,这里有怀疑、有怨恨,有悬疑、有真相,但最终会走向和解与治愈。

因为“爱可能擦拭不掉过去,但却足以改变未来。”

让我们期待主人公被治愈,也祝愿每个有过伤痛的人,都能被爱救赎,放下过往,与他人和解,与自己和解:)

参考资料:

[1]赵春晓,张 楠, 任志洪.《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情绪调节特征———基于共情和述情》[J].福州大学学报

[2][美]丹尼尔·戈尔曼.情商[M].北京市:中信出版社,2010

[3][奥]阿尔费雷德·阿德勒.自卑与超越[M].杭州市:浙江文艺出版社,2016

[4][美]盖瑞·查普曼.爱的五种语言[M].南京市:江苏人民出版社,2018

你可能感兴趣的:(反社会人格障碍者能被爱救赎?这部豆瓣9.2的剧太上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