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第五章--局域网技术

网络技术第五章–局域网技术

文章目录

  • 网络技术第五章--局域网技术
    • 0、引入与概述
    • 1、局域网的特点
    • 2、决定局域网性能的三大要素
    • 3、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 4、局域网标准(IEEE802标准)
    • 5、媒体访问控制
    • 6、以太网技术及其发展
    • 7、无线局域网技术(WLAN)
    • 8、虚拟局域网(VLAN)
    • 9、局域网组网设备

0、引入与概述

(1)引入

  在学习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后,我们来探讨俩种网络技术——局域网技术广域网技术,在这里我们先介绍局域网技术
  局域网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即PC机开始普及的年代,在这几十年的发展中,局域网技术成为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发展最快、最热门活跃的领域之一。
  目前,业界已经最高推出100Gbps传输速率的产品,可以说在速率、带宽等指标上都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升。

(2)学习目标概述

  • 了解决定局域网的三大要素:1.网络拓扑结构2.传输媒体3.媒体访问控制方法
  • 理解局域网的特点与功能、IEEE802标准和媒体访问控制的原理。
  • 掌握以太网技术的发展以及技术原理。
  • 掌握局域网组网设备的功能与选择、局域网的常见拓扑结构。
  • 学习无线局域网、虚拟局域网。

(3)学习重点:
  媒体访问控制;以太网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

1、局域网的特点

(1)覆盖地理范围小:
  一般不会超过几千米,但最高也可达几十千米。
(2)数据传输速率高:
  最高可达100Gbps,典型的有10、100、1000Mbps。
(3)通信质量较高:
  较低的传输时延和误码率。
(4)便于安装、维护和扩充,成本低且快:
  通常由某部门、企业、单位所有;
  ;但随着技术的发展,局域网也可以扩展的很大很复杂,形成现代园区网络。
(5)支持多中传输媒体:
  同轴电缆、双绞线、光纤、无线。

2、决定局域网性能的三大要素

(1).网络拓扑结构
(2).传输媒体
(3).媒体访问控制方法。

3、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网络拓扑结构是决定局域网特性的三大技术要素之一。在第一章——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内会有详细阐述,这里暂时不赘述(以后补上)*
(1)总线型
  优:结构简单易实现,可靠性较好,成本价格低。
  缺:故障难以排除,一点故障即易网络瘫痪。
(2)环形
  优:较有效避免冲突。
  缺:管理复杂,部件成本价格高。
(3)星型:
  优:结构简单,组网与管理维护方便,易于扩充,单连接点故障只影响这一个设备。
  缺:每个结点连中央结点需要大量电缆成本价格高,中央结点单点故障代价高。

不同拓扑结构各有优劣,组网时根据实际选择一种或者采用混合拓扑结构。

4、局域网标准(IEEE802标准)

(1) IEEE 802标准概述:
  IEEE802标准是由一系列协议共同组成的标准体系,并且还在面对新技术范畴增加新的标准、面对已有技术改进或扩充。
(2)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
  局域网的体系结构模型和OSI模型相似但又有较大区别:
IEEE 802规定其只涉及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并且将其数据链路层分成 逻辑链路控制(LLC)媒体访问控制(MAC) 两个子层。
网络技术第五章--局域网技术_第1张图片
(3)局域网为什么不提供OSI网络层及以上的层

  不同局域网技术主要在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中区别,不同局域网在网络层互联时,只需要借助现有的网络层协议,而不需要自己提供。

  接下来是俩点具体原因:

  • 局域网是通信网,只涉及通信有关的功能,所以它与OSI网络层以上层无关。
  • 局域网基本采用共享信道技术和第二层交换技术,所以不设立单独的网络层。

(4)局域网为什么要将数据链路层分为逻辑链路控制子层(LLC: logical link control)和媒体访问控制子层(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

  局域网一般采用 共享媒体环境 ,所以需要提供解决冲突的媒体访问控制机制,但媒体访问控制机制会在不同的局域网技术中产生差异,使得数据链路层向网络层提供服务时未屏蔽细节,产生模糊,所以要分LLC和MAC两层。

  接下来是MAC层和LLC层的具体作用:

  • MAC子层的作用:为媒体访问控制子层,负责媒体访问控制机制实现,处理局域网中共享通信媒体的争用问题。
  • LLC子层的作用:为逻辑链路控制子层,负责屏蔽掉MAC子层的实现细节,形成统一的LLC界面(保证服务透明性),对网络层提供一致的服务。

  (当然MAC层和LLC层都要参与数据的逐层封装与拆封)

(5)IEEE 802局域网体系结构的优势

  • 即处理了局域网共享媒体环境的冲突问题
    又遵循分层原则,确保层服务透明性,使局域网技术的变化不会影响网络层
  • 具有更好可扩展性,方便接纳新的媒体访问控制方法和局域网技术。
  • 在形式上保持了与OSI模型的一致性

5、媒体访问控制

媒体访问控制概述:
  媒体访问控制主要是解决局域网中 共用信道产生竞争时,如何分配信道使用权的问题。
  主要采用两种媒体访问控制方法:

  • 争用型(随机型)媒体访问控制协议:
      --CSMA/CA方式
      --CSMA/CD方式:带冲突检测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Carri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 确定型(有序型)媒体访问控制协议:
      --令牌方式。

(1)CSMA/CD
  [1].载波侦听(CS):在总线上的各个节点都有对传输信号或载波的侦听功能
  [2].多址(MA):当总线上,有一个节点占用信道发送信号时,其他所有节点都可以收听到,目标节点对其处理,无关节点对其忽略。
  [3].冲突检测(CD):检测识别冲突的机制。

  [4].工作过程

  • 先听后发,节点想要发送数据时,侦听信道空闲才可发送。
  • 边发边听,传输节点在传输过程中也要继续侦听,如果多个节点正好同时放松信号,则产生冲突。
  • 冲突停止,传输节点识别出冲突时便发送一个拥塞信号,令其他节点发现后停止传输。
  • 随即时延重发,其他节点收到拥塞信号停止后,等待一个随机的时间(回退时间back-off time)后重发。

  [5].载波侦听判断冲突的实现方式

  • 比较法,将侦听到的信号与原始信号做对比。
  • 编码违例判决法,看信号是否符合原始的编码规律。

  [6].CSMA/CD方式的评价

  • 协议简单,但只能减少冲突,并对产生的冲突进行处理,而网络竞争不确定性造成的网络时延不确定性,使CSMA/CD不适合对实时性要求很高的应用。
  • 适合低负载环境

(2)令牌访问控制

分为令牌环和令牌总线,这里主要介绍令牌环访问控制

  [1]令牌:一种用来控制节点媒体访问权限的特殊控制帧,任何时候都在环中沿固定方向传送。
  [2]令牌环访问控制的过程

  • 初始状态:空闲令牌在环中定向传送。
  • 发送状态:发送节点截获空闲令牌并且加上数据,发送数据帧。
  • 接收与转发阶段:
    如果不是目标节点,则向下节点转发;
    如果是目标节点,则接受数据至本节点计算机中,向下节点转发设好已接受标志的帧
  • 取消数据帧与重发令牌阶段:数据帧回到发送节点时,检查是否发送成功,
    若不成功,则重发数据帧,
    若成功,则取消数据帧并且重发新空闲令牌。

  [3].令牌环访问控制方式的评价

  • 协议复杂,需要维护环,但确定性保证其适合实时通信
  • 适合重负载环境。

6、以太网技术及其发展

  以太网是一种产生较早且使用广泛的局域网,并且发展迅速。

(1) 传统以太网

以太网的帧格式:

  • 先导:7B,10101010,用于接受与发送端的时钟同步。
  • 帧开始标志:1B,10101011,标志帧开始。
  • 目的地址与源地址:6B+6B,表示MAC地址。
  • 长度:2B,用于表示字段中的字节数(0–1500)。
  • 数据:46B–1500B。
  • 校验和,帧校验序列FCS:32位CRC。

(2) 交换式以太网
  10BASE-T的发展下出现了以太网交换机,将以太网从共享式转变为交换式。

[1]交换机的转发模式:

  • 直接交换模式
    分为快速转发交换无碎片交换
    快速转发不需要帧的存储和校验;
    无碎片交换只转发帧长度大于64B的帧。
  • 存储转发模式
    把收到的数据包存储起来,直到收到一个完整的帧,再CRC校验后转发。

[2]交换式以太网的优点:

  • 独占宽带:每个端口既可连接节点也可连接网段,而且都独占该端口的宽带。
  • 更高的传输宽带。
  • 网络上的逻辑分段:交换机的不同端口连接的每一个网段都是独立的,每个端口对应的都是独立的冲突域。
  • 网段隔离具有安全性.

(2) 快速以太网
(3) 吉比特以太网

7、无线局域网技术(WLAN)

(1)无线局域网的标准

  • 蓝牙
  • HomeRF
  • IEEE 802.11

(2)无线局域网的物理实现

  • 红外线
  • 无线电波(直接序列式拓展频谱DSSS、跳频拓展频谱FHSS)

(3)无线局域网的MAC子层

  • 由于无线局域网中节点间可能距离过长,参用带冲突避免的载波侦听多址访问(CSMA/CA)。
  • 发送数据帧前先监听到信道空闲,并且等待一个短的帧间隔IFS,之后仍然空闲才发送。
  • 发送后检查确认帧ACK,没有收到则退避重发。

8、虚拟局域网(VLAN)

  • 共享型以太网:节点在同一冲突域和广播域,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 交换式以太网:能解决冲突域问题,但不能克服广播域问题。(隔离冲突域,不隔离广播域)
  • 虚拟局域网:以局域网交换机为基础,形成虚拟逻辑网段和工作组无需考虑用户和设备的物理位置,可以由一个交换机或跨交换机实现。

9、局域网组网设备

一般组网设备

(1)服务器与工作站
(2)网卡:根据以太网系列技术和无线局域网技术作区分。
(3)中继器和集线器(物理层)

  • 5个网段
  • 4个中继器和集线器
  • 3个主机段(3/5网段)
  • 2个连接段(2/5网段)
  • 1个冲突域(由5个网段共享)

(4)网桥与交换机(数据链路层)
物理上拓展局域网,又不会扩大冲突域(在逻辑上划分冲突域)

无线局域网设备

  • 无线网卡
  • 无线接入点AP:瘦AP只提供计本无线信号中继功能,胖AP则还有加密、认证等功能。
  • 无线网桥
  • 无线路由器
  • 天线

无线局域网组网方式

  • 对等网络模式
  • 基础结构网络模式

你可能感兴趣的:(网络,经验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