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指要】(21) 臨第十九
【卦体与易道】
1、临卦是一个失衡卦,二与四这个“跷跷板”发生了倾斜。
2、蛊卦变临卦是一次特殊的卦变,提示这种卦变的辞句就是蛊卦辞“先甲三日,后甲三日”,还有蛊卦初爻的“有子,考无咎”。蛊初为庚,庚不堪重任,让位给他的“儿子”三爻辛,辛是“先甲三日”,在卦体上辛与丁是同一个爻位,当着这个爻由辛变丁以后,就进入初位,成了临卦的初爻,这就是“后甲三日”。临初为丁,临上必为乙,蛊卦二四不变,还是临卦的二四,这样临卦的爻时也就成了丁甲丙己戊乙。
附图:
【象辞与断语】
1、临卦新提出的象有“临”、“至于八月有兇”、“咸臨”、“甘臨”、“無攸利”、“既憂之”、“至臨”、“知臨”、“大君之宜”、“敦臨”等。
2、臨卦的卦象就是“臨”,“臨”有逼近、监督、领导、统治等义。
【简译】
臨卦排在第十九位,是个“原筮卦”。
臨:元亨,利貞。至于八月有兇。
初爻是通达的,适宜稳定,到了八月将有兇险。
初九,咸臨,貞吉。
全面的、普遍的临近,保持稳定吉祥。
九二,咸臨,吉,無不利。
全面的、普遍的临近,吉祥,没有什么不利的。
六三,甘臨,無攸利;既憂之,無咎。
甘于来临,没有利益,既已心存忧虑,也就没有灾难。
六四,至臨,無咎。
临到尽头,没有灾难。
六五,知臨,大君之宜,吉。
知晓来临,对大君是适宜的,吉祥。
上六,敦臨,吉,無咎。
敦促来临,吉祥,没有灾难。
【简析】
临卦是一个新建元的卦,也是一个失衡卦。临卦的主要矛盾在两个阳爻之间,两个阳爻,一个是人元,一个是天元,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天有二日”,它们各有自己的权益,也各有自己的趋避。围绕着两个阳爻的矛盾,各个阴爻也便有了自己的归属与趋避。
临卦蕴涵的主要原则有“至于八月有凶”原则、“咸临”原则、“甘临”原则、“至临”原则、“知临”原则、“敦临”原则、“大君之宜”的原则等。
1、“至于八月有凶”原则。从蛊卦辞讲的“先甲三日,后甲三日”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易作者在编制经文时应用了天干,并且以天干纪日,这是不用怀疑的。但是天干不限于纪日,它也纪年纪月,纪年比较容易理解,十年一个周期,这种方法一直到现在还在应用,纪月不大容易理解,因为习惯上人们把一年分十二个月,所以现在应用的也就是地支纪月。不过在历史上确实也存在着用天干纪月的时代,这种方法就是把一年当中的十个月纳入天干,多出来的两个月就以“十之一”和“十之二”来代替。临卦辞讲到了“至于八月有凶”,我们可以肯定临卦是在八月之前,而不是其后,除此以外,只能是一些推测。假定我们把临卦初爻丁规定为代表七月,那么往前追溯,甲就是四月;往后推移,己就是九月,坤卦初爻为己,讲“履霜,坚冰至”,自九月开始,这正是一个由秋及冬的季节。再假定甲子代表四月四日,一个月为三十日,那么从乾初开始,一个爻为一日推算,到小畜上为丙午,正好是五月十六日,这恰是一个“既望日”。照此推算,临卦初爻为丁酉,也就是七月七日,到了复卦上爻为辛酉,正好是八月一日,复上辞为“迷复,凶,有灾眚,用行师终有大败,以其国君凶,至于十年不克征”,这就是临卦初爻的一个结局。
2、“咸临”原则。“咸”者,皆也、悉也、全也,“咸临”就是临近一切,当然也可以理解为领导一切、统治一切。临卦初、二皆曰“咸临”,是因为这两个爻都有统治一切、指挥一切的能力。
3、“甘临”原则。“甘”者,自愿也,安也。“甘临”就是自愿的接受领导、指挥。在强人面前,既无力对抗,也无法逃遁的情况下,心甘情愿地接受领导与指挥,也不失为一种最佳的选择。
4、“至临”原则。“至”者,极也。“至临”就是“临”到了尽头。“临”无论是作为逼近、接近也好,还是引申为监督、领导、统治也好,都有一个限度,这个限度就是“至临”。
5、“知临”原则。“知”为感知、知晓,“知临”就是感知道已经临近。
6、“敦临”原则。“敦”有敦促、敦聘的意思,“敦临”就是敦促、敦聘他人来临。
7、“大君之宜”的原则。“大君”一辞。前见于履卦三爻“武人为于大君”,我们说“大君”就是原筮卦的初爻,履三是履卦中唯一的一个阴爻,到了泰卦变成阳爻,再到同人就占据了初位,这是一个由弱变强的例子。临卦是一个新建元的卦,又是一个原筮卦,临卦的初爻就是“大君”。“宜”为适宜,“大君之宜”就是适宜初爻向五爻方向发展。
以上“临”、“咸”、“甘”、“至”、“知”、“敦”等字,对于今天的中国人来说并不陌生,它们就是描述诸爻之间的关系的,这些关系,包括阴阳关系(强弱关系)、君臣关系、先后关系(包承关系)、主动与被动关系、行动与感知的关系、全局与局部的关系等等,所以我们这里把这些不同的“临”都确定为原则。
结合卦体与易道,我们再探讨一下蛊卦的卦辞与爻辞。临卦是一个失衡卦,它的天道与同人、谦卦是一样的。与同人的最大不同是,同人二的身份是“宗”,但却是同人卦中唯一的一个阴爻,这个爻处在群阳当中,即便不是刚刚死去,也是处于新生的柔弱阶段,所以爻辞断为“吝”,临卦二爻也是“宗”,并且是临卦中两个阳爻当中的一个,可以说是如日当空。与谦卦的最大不同则是谦初为阴,临初为阳,谦三为阳,临三为阴,这说明谦卦的弱主强臣的局面在临卦中已不复存在。临卦的局势是,初爻是个有能力的“大君”,二爻则是临卦的“王”,我们说临卦是“天有二日”,又说临卦的主要矛盾集中在初二之间,根据也就在这里。临初受二爻压迫,难以践履人道,“君子”是当不成了,但这也不妨碍它在初位固守,因为二爻甲与初爻丁之间,隔着三个时间单位。也不妨碍初爻与五爻沟通,因为由初至五正合天道。这种既能沟通又能固守的局面,就是卦辞中说的“元亨,利贞”,这是一方面的情况,另一个方面,“天有二日”或“国有二主”的局面终归也不是一个长久的局面,两强相较,必有一伤,当然也可能演变为两败俱伤,临卦的“至于八月有凶”就是对临初的一个预断。
在卦体上,每个爻的地位与作用是不一样的,我们说初爻是基础,是重心,是它支撑的着卦体,起着凝聚诸爻的作用,因此初爻的或动或静,也就事关全局。具体到临初来讲,由于受到二爻的压迫,有一种向四爻方向运动的趋势,但由二至初不合时宜,且正与人道犯顶,所以初爻辞说“咸临,贞吉”,作为临卦的“君主”,有统领全局的地位与能力,但以保持稳定为吉祥。
六爻当中,必有一个为开端,作为开端的爻与处于其它阶段的爻,其性质也是不一样的,不管它在哪个爻位上,它都是只能“出”,不能“入”,这种性质虽然与阴阳没有直接关系,但如果是阳爻,其“喷发”能力要大,是阴爻,其“喷发”能力要小。具体到临卦,临二就是真正的开端,它的“喷发”也会影响全局。从牵动或影响全局的角度讲,临初与临二的作用是一样的,所以爻辞对这两个爻都说“咸临”,但两个爻的性质是不一样的,临初的“咸”讲的是地位,任何一个爻到了初位,都有这个作用;临二的“咸”是因为它是临卦真正的开始阶段,任何真正的开始阶段也都有这个作用,不管它在哪个爻位上。正因为临二与临初的性质不一样,所以二爻辞的断语也就与临初不同,在临卦中,没有任何爻能够伤害到二爻,所以二爻的断语就是“吉,无不利”。
临二为阳,临三为阴,由二至三合乎人道,按说对临二来讲这是一个“履道坦坦”,对临三来讲是一个“匪寇婚媾”,为什么临三辞要说“甘臨,無攸利;既憂之,無咎”呢?原来就因为在二爻与三爻之间有一个小小的时间差,二为甲,三为丙,如果二爻至三,只能有两个办法,一个是等待,另一个是“加速”。“加速”也就是强行进取,强行进取难免给对方造成伤害,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面对二爻的来临,三爻才有了这样一个既担心、又无奈的态度。
临卦中阴与阳的取象,没有象通常那样的取象于男女或婚媾,也没有取象于贫富,而是强与弱,利与益。对强者而言是如何占据有利的地位和扩大自己的影响,对弱者而言是如何获得接济与不受伤害。临四为阴,与临四为邻的阳爻是初爻,初爻虽然有至四的趋势,但一则不合时宜,二则不合人道,所以初爻不会伤害四爻;二爻虽然强大,但与四爻互不为邻,且四爻处于终结阶段,二爻的能量再大,也直接伤害不到四爻,所以没有灾难。
临卦虽然是个失衡卦,但卦体当中的三爻与五爻还是相互平衡的,这种平衡一方面有利于初爻保持稳定,另一方面又不利于爻与爻之间的沟通。假如我们把三爻与五爻做个比较,那么三爻对初爻还是占有天时上的优势,现在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五爻讲“知临”,讲“大君之宜”了,原来与初爻既在空间上为邻、又在时间上有联系的就是三与五,三爻的“甘临”是接受二爻的来临,并非是初爻的来临。三在初之前,它是不知道初爻的来临的,五在初之后,所以对初而言,五是“知临”,即它知道初爻的动向,而且要平衡三爻在天时上的优势,只有借助初爻的支援,这是一个阴与阳的和合;而初爻这个“大君”为了自己的地位巩固,也需借助五爻地利,这就是“大君之宜”。
临卦的上爻是个阴爻,但它不仅与二爻为邻,在时间上与二爻也有直接联系,所谓“敦临”就是敦请二爻来临。二爻上行,合乎天道,但是不合地道与人道。假定二爻上行,那么这对上爻而言将是一个强大的接济,一个阴阳间的和合,对初爻而言,将会减轻二爻对初爻的压力,使卦体趋于平衡与稳定,所以爻辞断为“吉,無咎”。
【误区】
卦爻有时间性质,对这一点,传统易学普遍是认同的,但是却不了解六爻当中,到底哪个爻在先,哪个爻在后,只是按照人道的顺序来看待六爻的先后,这样也就不了解六爻之间的包承关系。临卦的爻辞中有“咸”、“甘”、“至”、“知”、“敦”等字,这些字可以说明确地指出了哪个爻为开端,哪个爻为终结,哪些爻处于什么阶段,也指出了这些处于过程中的不同阶段的爻的作用和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但这些内容都被曲解了。
【周易指要】(22) 觀第二十
【卦体与易道】
1、觀卦是一个失衡卦,三与五这个“跷跷板”发生了倾斜。
2、临卦变觀卦是一次正常的卦变,临卦的天道是丁甲丙己戊乙,倒过来变成觀卦以后就成了癸庚己壬甲辛。
3、由于初爻与五爻之间是个天地相悖,所以觀卦这个失衡卦,从动态来看又是一个平衡卦。
附图:
【象辞与断语】
1、觀卦新提出的象有“觀”、“盥而不薦”、“颙若”、“童觀”、“窺觀”、“觀我生”、“進退”、“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觀其生”等。
2、觀卦的卦象就是“觀”,“觀”有觀看、觀察的意思。
【简译】
觀:盥而不薦,有孚颙若。
“盥”是洗手,“薦”是举而进之,“颙若”是头大的意思。
初六,童觀,小人無咎,君子吝。
象儿童那样观察,小人没有灾难,君子恨惜。
六二,窺觀,利女貞。
偷偷摸摸地仰视,适宜女子保持稳定。
六三,觀我生,進退。
观察自己的作为,处在进退两难之间。
六四,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
观察邦国的影响,适宜以宾客的身份向王朝拜。
九五,觀我生,君子無咎。
观察自己的作为,君子没有灾难。
上九,觀其生,君子無咎。
观察他人的作为,君子没有灾难。
【简析】
觀卦是临卦的“覆卦”,临卦的主要矛盾在两个阳爻之间,两个阳爻各有自己的权益,也各有自己的趋避。围绕着两个阳爻的矛盾,各个阴爻也便有了自己的归属与趋避。临卦倒过来变成观以后,主要矛盾还是在两个阳爻之间。五爻是观卦的主导,通过五爻对其它爻的影响,展现了各个爻的地位与作用。
观卦蕴涵的主要原则有“盥而不薦”原则、“有孚颙若”原则、“童觀”原则、“窺觀”原则、“觀我生”原则、“進退”原则、“觀國之光”原则、“利用賓于王”的原则、“觀其生”原则等。
1、“盥而不薦”原则。一般说来,卦辞描述的是卦的整体状态、特征,“盥而不薦”是观卦的卦辞,它就是描述观卦的整体状态与特征的。“盥”是洗手,这个洗手的动作就是手有下有上,手不下到盆中不能洗,手也不能总在盆里,总得要提上来,这个道理是谁也知道的。“薦”为举,手提上来再往上举就是“薦”,“盥而不薦”的意思就是手从盆中提出了以后就不再往上举。这个动作与观卦有什么关系呢?原来按照天道,观卦五爻甲来自初爻癸,这就好比是一个自下而上的动作,但是按照地道,五爻又有向下的趋势。按照人道,五爻应当向上爻方向运行,但是五上之间是一个人地相悖,另外五爻是观卦的终结阶段,是个“只入不出”的爻,根本没有向上的能力,只能停留在五位,这就是“不薦”。
2、“有孚颙若”原则。“孚”是一种主从关系,“有孚”就是观卦中存在着这样的关系。两个强爻,一个居上,有极大的势能,另一个虽然没有进取能力,但有吸纳能力,它牵制着上爻,这种形势与随五的“孚于嘉”类似,不同的是随五甲具有进取的能力,它是靠地道的作用俘获上爻的,观五则是既有地道的作用,也有自身的性质,它使得上爻这个强爻不得不服从自己,这就是“有孚颙若”的意思。
3、“童觀”原则。“童”字最先见于蒙卦,蒙五讲“童蒙”,我们说它是提示蒙五是蒙卦天道的开始阶段,就象儿童是人生的开始阶段一样。观卦的“童”也是说的“儿童”,但却是人道的开始阶段,这就是说,单讲“童”字,它可以指天道上的开始阶段,也可以指人道上的开始阶段。“童观”就是象儿童那样观察,我们知道,儿童的观察是若明若暗,看不真切的,这种看不真切的观察就是“童观”。
4、“窺觀”原则。“窺”为小视、细视、偷视,这种观察较比“童观”要看得真切,但不全面,“窺觀”作为原则,主要反映的是它与观察对象的一种关系,它不是对观察对象做正面观察,就象是看人只看到了背面一样。
5、“觀我生”原则。“生”有生存、生活、行动、作为等义,“觀我生”就是对自己的生存、行动等做观察,这也可以叫反省自身,但是反省也必须联系它的环境,因为“我”不是孤立的。“觀我生”具有普遍的意义,如果从观察的角度看,每一个爻都有一个自我反省的问题,当然能不能自我反省?需要不需要自我反省?这还要看具体情况。
6、“進退”原则。由于天道与人道的错乱,爻的运行,大量存在着“名进实退”或“名退实进”的情况,也有“进退惟谷”、“不进则退”或“不退则进”的情况。单讲“进退”,包含着以上诸多内容,具体分析每卦每爻的进退时,需要弄清的是什么“道”上的进或退,什么条件下的进或退。
7、“觀國之光”原则。“光”字先见于需卦,我们说形成“光”的条件必须是有阴有阳,如果阳爻对阴爻发生作用,产生影响,那么这就是“光亨”,“光亨”讲的是天道,与人道关系不大。“觀國之光”就是观察一个国家对其它国家的影响,如礼仪、文化、风俗等等。
8、“利用賓于王”的原则。“賓”就是賓客,“利用賓于王”就是被人派遣,以賓客的身份去朝拜“王”。这个原则的要点是,朝拜“王”的人不是以“主”的身份,而是以“賓”的身份,他不过是被人委派或派遣而已。
9、“觀其生”原则。与““觀我生”相对,这是观察他人的生存、生活、行动等情况。
结合卦体与易道,我们再探讨一下观卦的卦辞与爻辞。观卦的天道与大有、豫卦是一样的。与大有的最大不同是,大有是三阳五阴,观卦是三阴五阳,由于这个不同,大有初至五就是“天地皆合”,而观初至五就成了“天地相悖”;与豫卦最大的不同是,豫卦二四失衡,而观卦二四处于平衡状态。大有三爻的“公用亨于天子”,那是三爻己向五爻甲通达,三爻己自称为“公”,尊五爻甲为“天子”。在观卦中,三爻与五爻只说“观我生”,没有说明身份,但从四爻的“利用賓于王”可知,五爻甲就是“王”。“盥而不薦”说的就是五爻来自初爻癸,但这个爻又不能向上爻方向发展;“有孚颙若”则是说上爻为五爻所牵制,而上爻又是一个硕大的强爻。
观初是一个弱爻,支撑着卦体,但却是三道分途,按照天道当至五,按照地道当至三,按照人道当至二。为什么说这个爻是“童觀”呢?原来它不仅是人道的初始阶段,还由于这个爻很难观察,从履卦的“眇能视”原则中我们知道,观察必须在明暗对比的条件下,表现在爻画上也就是必须有阴有阳,另外还要结合卦体与易道,从卦体的角度看,观卦初为阴,上为阳,这可以看作是有明暗对比,但是初爻与上爻处于对立的位置,彼此是不能“见面”的,这也就是说,站在初爻的位置,直接看不到上爻的情况;从易道的角度看,观卦初五为邻,又是一个明暗对比,应当是可以观察的,但是观五是个“只入不出”的爻,包括光线在内,只要吸进,就不会逸出,所以初爻还是观察不了五爻。这种若见不见的观察,与儿童的观察相似,所以初爻就叫“童观”。为什么说“小人無咎,君子吝”呢?原来就是因为三道分途,如果观初按照天道至五或按照地道至三,都没有什么灾难,但要按照人道至二,一则是二四互衡,初爻没有至二的动力;二则是由初癸至二庚,其间隔着七个时间单位,所以初爻只有为当不成“君子”而惜恨。
如果把观上比做一个“灯盏”,把观五比做一个熄灭的“灯炮”,那么初爻就是一个“灯下黑”。二爻与五上都为邻,照理说是可以观察了吧?也不能,观二不能观察观五,也是因为五爻的“只入不出”;观二不能观察观上则是因为天道,观二为庚,上为辛,两个爻既有明暗对比,又相互为邻,在时间上还有直接联系,为什么说也不能观察呢?这是因为上爻“光线”的传播有方向性,好比探照灯,有正面,也有背面,观二不仅居上爻之下,还处在上爻这个“灯盏”的背面,爻辞把这种观察就叫做“窺觀”。为什么这个爻“利女貞”呢?取象为“女”,是因为这个爻是个阴爻,二爻与四爻互衡,从保持卦体稳定的角度考虑,这个爻还是不动为好,这就是“利女贞”。
三爻是观卦真正的开始阶段,所谓“观我生”是观察自己的生存环境与行动方向。观三也是三道分途,按照天道当至二,按照地道当至上,按照人道当至四,所谓“进退”就是指的天道与人道的相悖情况,如果是按照天道前进,那么从人道上看就是由三退回到二。
如果把观上这个阳爻比做是“光源”的话,那么观卦中能够直接感受“光”的就是四爻,四与上的关系符合所有“光”的传播条件,所以爻辞对这个爻说是“观国之光”;按照天道,四爻壬的发展方向是初爻癸,但是按照人道却是五爻甲,由壬到甲需要两个时间单位,这可以说是略微不合时宜,但是五爻是个有吸纳能力的爻,所以从卦体的稳定考虑,四爻还是应当待时向五爻方向运动,这就是爻辞说的“利用宾于王”,四爻从上爻那里“借了光”,转而投向五爻,或者说上爻派遣了四爻作为宾客,去朝拜五爻这个“王”。
五爻与三爻同为“观我生”,但内容是不一样的,三爻作为初始阶段,它的“观我生”是观察自己的生存环境,决定自己的运动方向;五爻是终结阶段,在观卦中已经没有今后的运动方向问题,它的“观我生”就是观察环境对自己现在的生存状况是否有利,从三五失衡这一点看,五爻有返回到初位的趋势,但初五之间是个“天地相悖”,所以观五还不至于脱离开人道,这就是“君子无咎”。
从人道上看,上爻是终结阶段,也没有今后的运动方向问题,但由于天道与人道的错乱,绝大多数卦的上爻,其实是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所以还有一个向什么方向走的问题。观卦上爻为辛,按照天道应当向四爻壬方向发展,按照地道是向五爻方向发展。如果上爻还要遵循人道运行,那么就是“转身”至五,“转身”是什么意思呢?原来按照人道上爻来自五,“转身”就是由上再返回到五,“转身”需要时间,对不同的爻来讲,需要的时间也不同,例如甲和己,这两个爻的“转身”非常快,几乎不需要什么时间,是说转就转;乙和庚的“转身”则需要八个时间单位,如此等等。观上为辛,它需要六个时间单位才能“转身”变成丁,当观上变成丁之前,观五甲已经由“只入不出”变成了“只出不入”,观初癸也早已变成乙,那时由五至初就成了“天地皆合”,尽管观上变成丁以后再至甲还是不合时宜,但由于五爻至初的拉动作用,上爻也有可能遵循人道返回到五爻,这就是上爻的“观其生,君子无咎”,“其”者,五爻也,上爻的君子之行,取决于五爻的行动。
【误区】
卦体的状态分为平衡与失衡两类,平衡卦如乾、坤,失衡卦如屯、蒙、需、讼等。在失衡卦中,还可分为动态失衡与动态平衡两类,例如前面谈到的师卦,它不仅是个失衡卦,也由于师二至初正合天时,所以我们把它叫做动态失衡卦,也叫严重失衡卦。比卦也是失衡卦,这是因为三爻与五爻这个“跷跷板”发生的倾斜,但是由于比五为癸,比初为壬,由五至初,正逆天时,所以这个卦也可看做是动态平衡卦。观卦与比卦相似,从静态上看是失衡卦,从动态上看又是平衡卦,这也因为初五之间是个“天地相悖”。传统易学根本不了解真实的卦体和三道的交错情况,所以也就不了解卦体有平衡与失衡之说,更不了解还有动态失衡与平衡之说,而掌握卦体的态势,是研究每个爻的动向的基本依据。
【周易指要】(23) 噬嗑第二十一
【卦体与易道】
1、噬嗑卦是一个失衡卦,二与四这个“跷跷板”发生了倾斜。
2、觀卦变噬嗑是一次正常的卦变,觀卦的天道是癸庚己壬甲辛,倒过来变成噬嗑卦以后就成了丁甲丙己戊乙。
附图:
【象辞与断语】
1、噬嗑卦新提出的象有“噬嗑”、“利用獄”、“屨校滅趾”、“噬膚滅鼻”、“噬臘肉”、“遇毒”、“噬乾胏”、“得金矢”、“噬乾肉”、“得黃金”、“何校滅耳”等。
2、噬嗑卦的卦象就是“噬嗑”,“噬嗑”有口中含物而咀嚼的意思,对于上下两个阳爻而言,中间的爻就象是口中的食物;对于中间的爻而言,上下两爻又象是刑具。
【简译】
噬嗑:亨,利用獄。
通达,适宜建立牢狱。
初九,屨校滅趾,無咎。
拖着刑枷遮住其脚,没有灾难。
六二,噬膚滅鼻,無咎。
咬人肌肤,深不见鼻,没有灾难。
六三,噬臘肉,遇毒,小吝,無咎。
咬臘肉,遇到毒物,小有恼恨,没有灾难。
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艱貞,吉。
咬连着骨头的肉,得到金矢,适宜在艰难的情况下保持稳定,吉祥。
六五,噬乾肉,得黃金,貞厲,無咎。
咬乾肉,得到黄金,保持稳定很严峻,没有灾难。
上九,何校滅耳,兇。
荷枷遮没其耳,凶险。
【简析】
觀卦是临卦的“覆卦”,觀卦“原始反终”变成噬嗑,所以噬嗑的天道与临卦的天道是一样的。比较噬嗑与临卦,可以清楚的看出临卦的哪个爻发生了变化,为什么发生这样的变化。临卦的初爻没有变化,到了噬嗑初还是阳爻;在临卦变噬嗑的过程中,三爻与五爻没有变化,二爻由阳变阴,四爻与上爻则由阴变阳。这些变化是临卦中的矛盾发展的一个结果,临卦的主要矛盾在两个阳爻之间,两个阳爻各有自己的权益,也各有自己的趋避。围绕着两个阳爻的矛盾,各个阴爻也便有了自己的归属与趋避。临卦二爻由阳变阴,这是一个大变化,它解决了临卦“天有二日”的问题,消除了临二对临初的潜在威胁。临上的“敦临”达到了目的,自身由弱变强,临四由阴变阳,使得临卦二四这个“跷跷板”倒了过来,噬嗑四又成了对噬嗑初的一个潜在威胁。但是,噬嗑卦的主要矛盾不在初与四之间,而在初上两个阳爻之间,初上两个阳爻表面上象是上下两颌,中间的四个爻象是颌中的食物,这是这个卦取象为“噬嗑”的一个原因。但是初上两个爻也是不自由的,它们又象是荷载着刑具,所以卦辞又把这种状态,说成是“利用狱”。从对初爻威胁最大的角度看,不是中间的四个爻,而是上爻,所以我们把初与上的矛盾,说成是噬嗑卦的主要矛盾。
噬嗑卦蕴涵的主要原则有“噬嗑”原则、“利用狱”原则、“屨校滅趾”原则、“噬膚滅鼻”原则、“噬臘肉”原则、“遇毒”原则、“噬乾胏”原则、“得金矢”原则、“噬乾肉”原则、“得黃金”原则、“何校滅耳”原则等。
1、“噬嗑”原则。从噬嗑卦六个爻的爻辞当中,不难看出有四个爻都有“噬”字,这就是二三四五爻;有两个爻没有“噬”字,这就是初爻与上爻,可见我们把初上两爻比做上下两颌,把中间四个爻比做食物是正确的。“噬嗑”原则的基本内容就是,在卦体上,初爻支撑着卦体,上爻“压迫”着其它爻,如果初上两爻皆阳,那么中间四个爻就有被“噬”之象,至于取不取象“噬嗑”,那是另外的事。
2、“利用狱”原则。“狱”是监狱、牢狱,是囚禁人的地方。在噬嗑卦中,“狱”也是一个卦象,是与“噬嗑”成并列关系的一个卦象。为什么噬嗑也可以取象为“狱”呢?原来噬嗑卦的初上两个阳爻,对中间四个爻形成了一个上压下挤的态势,这种上压下挤的态势,对中间四个爻来讲,也就是限制了它们的自由,这就好比人被囚禁在监狱一样。不过噬嗑卦中被限制自由的不只是中间四个爻,还包括初上两爻,甚至主要是初上两爻,正因为初上两爻的自由受到了限制,所以这两个爻的爻辞中都有“校”字。假定初上两个爻自由了,那么也就不能再限制中间爻的自由。
3、“屨校滅趾”原则。“屨”字的意思是“履”,“校”为刑具。“屨校滅趾”的意思就是把脚套上刑具,遮没住脚趾。这个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呢?一个是初爻居下,支撑着卦体,正如脚在人体的下部,支撑着人体一样。再一个是噬嗑卦初爻的行动很不自由,就象是脚被套上了刑具。
4、“噬膚滅鼻”原则。“噬”为咬;“膚”为皮膚。“噬膚滅鼻”原则的主要内容是,在特定的条件下,爻与爻有一种紧密关系,这种关系可能带有敌意,也可能带有善意。
5、“噬臘肉”原则。“臘肉”是冬天(多在臘月)腌制后风干或薰干的肉。“噬臘肉”原则的主要内容是,它用物象来说明季节。既然“臘肉”为冬天所制,那么一般也就是春天食用,它说明这个爻代表着春季。
6、“遇毒”原则。毒为毒害,“遇毒”原则的主要内容是,在爻与爻的交往中,如果遇到对自身有伤害的东西,那就可以说是“遇毒”。
7、“噬乾胏”原则。“胏”字的意思是连着骨头的肉。“噬乾胏”原则的主要内容是,阴爻与阳爻的坚硬程度是不一样的,阳爻坚硬,阴爻柔软,用象来表达这种不同,也就是阴爻如“肉“,阳爻如“胏“。
8、“得金矢”原则。“金矢”是金属做的箭。“得金矢”原则的主要内容,一是通过“矢”来反映爻与爻之间紧密关系,这种关系可以理解为获得“金矢”这样一种武器,也可以理解为被“金矢”射中。
9、“噬乾肉”原则。“乾肉”与“臘肉”相对,作为原则,也是反映季节的,如果说“臘肉”一般为春天食用的话,那么“乾肉”应当主要是秋天的食品。周易经文中没有春夏秋冬四个字,但这不等于易作者没有四季的观念,周易就是通过“物象”来反映不同的季节。噬嗑卦三爻为丙,五爻为戊,“噬乾肉”和“噬乾肉”的差别,可以看成是丙与戊的差别,或者是春与秋的差别,由此还可以推导出乙为冬,丁为夏。
10、“得黃金”原则。“黃金”与“金矢”相对,两者的相同之处都是“金”,不同之处在于一个为“动”,一个为“静”,“矢”只有在运动中才能发挥出它的杀伤功能,而“黄金”则不一定非动不可。从噬嗑卦四爻的“得金矢”与五爻的“得黄金”中可以体会到,四与五这两个爻的性质与处境是不一样的。“黄”字最先见于坤卦五爻,“金”字最先见于蒙卦三爻,我们说“黄”与“金”作为“象”,与卦体上的一个特定爻位有关,这个爻位就是戊或庚。
11、“何校滅耳”原则。“何校”与初爻的“屨校”相对,一方面说明在噬嗑卦中,它们是噬咬者,而不是被噬咬者;另一方面说明它们也不是自由的,初爻移动很艰难,上爻要移动,卦体就面临着倾覆的危险。“趾”、“鼻”、“耳”都是人们熟知的部位,但很少有人把它们与卦体联系起来,“趾”为下这一点很明显,但不知道这个爻的支撑作用;“鼻”为前,“耳”为侧,这也是明显的,但在这里,人们又常把耳朵安在了鼻子的上方。
结合卦体与易道,我们再探讨一下噬嗑卦的卦辞与爻辞。噬嗑卦的天道与前面的同人、谦、临等卦相同,特别是同人,除了三爻与五爻同人为阳,噬嗑为阴以外,其它都一样。同人的卦辞是“同人于野,亨。利涉大川,利君子贞”,我们说“野”指的是初与上的结盟,“利涉大川”指的是由上至三,“利君子贞”指的是初爻有至二的趋势,利于在原位保持稳定。如果是同人三与五变成阴爻,虽然三与五这个“跷跷板”还呈水平状态,但也意味着这两个支撑着上爻的“立柱”失去了支撑作用,这个支撑作用一失去,上爻与初爻对中间四个爻就形成了上压下挤的局面。同人卦的初与上是亨通的,这种亨通并不影响初爻的执政地位,噬嗑卦的上爻与三爻也是亨通的,这种亨通却有可能颠覆了初爻,所以同人讲“利涉大川”,噬嗑卦讲“利用狱”,“狱”就是限制自由的地方,这是从稳定卦体的角度考虑的。“噬嗑”与“用狱”都是卦象,卦象与卦象之间可能有联系,也可能没有联系,象“噬嗑”与“用狱”虽然是对同一个卦体的观察,但反映的角度不同,如果说它们有关系,那也只是一种并列关系,而不是因果关系或包容关系。
由于二四失衡,噬嗑初至二是既合人道,也合地道,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个爻也是个“君子”,但四爻己到初爻丁需要八个时间单位,初爻丁到二爻甲需要七个时间单位,这也就是说,四爻至初和初爻至二,都是徒有其势,而无其时。“屨校滅趾”是讲这个爻承受着上爻与四爻的压力,不能自由的行动,但这种压力没有直接的现实性,所以也就没有灾难。
二爻为甲为天元,在噬嗑卦中具有“只出不入”的性质,但是由于这是一个阴爻,与之在时间上有直接联系的上爻是个阳爻,所以它也与同人二一样,是个“吝”爻。二爻与三四五爻一样,也受到初与上的“挤压”,也象是口中的食物,但与三四五这些食物不同,它是上与初的“内在之物”,就象是需卦四爻的“需于血”一样,只不过这里没有取象为“血”,而是取象为“膚”。“噬膚”就是指的上爻对二爻“噬”,“灭鼻”是说二爻这个位置在“中”在“前”。由于上爻乙对二爻甲的“噬”正与天道相悖,所以二爻没有灾难。
在同人卦中,三爻面临着两个选择,一个是遵从天道至初,一个是遵从人道至四,三爻选择了至四,由此暴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战争的结局是三爻“伏戎于莽,升其高陵,三岁不兴”;四爻则是“乘其墉,弗克攻,吉”。当着三爻与五爻都变成了阴爻以后,三爻再也没有了发动战争的能力,只能是被人咀嚼的“臘肉”,如果它再向四爻方向运动,那就是“遇毒”,将会因“小”而愧恨,但如果不动,也没有什么灾难。
四爻也承受着上压下挤,它也形同别人口中的食物,与其它爻不同的是,这个爻是个阳爻,作为食物的时候,也就是比其它食物坚硬一些而已,所以在取象上叫做“乾胏”。由于五爻是个阴爻,四爻也就没有了“乘其墉”,有的只是向自己射来的“金矢”。这个正逆人道的“金失”虽然给四爻的稳定造成困难,但终归也不会造成伤害,所以爻辞断为吉祥。
作为上下两爻中的食物,五爻与三爻是一样的,它们都是“肉”,不同的就是“臘肉”与“乾肉”的制作与食用时间。五爻的“得黄金”与四爻的“得金矢”又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呢?原来这两句辞都是指的五爻,五爻为戊为“黄”为“金”,如果五爻这个“金”向四爻方向射出,那么它就成了“金矢”。在卦体上,上三初五顺序为乙丙丁戊,形同一个“圆圈”,五爻面临着转折,而这个转折又正与人道相悖,这就使它的稳定形势很严峻,但也没有灾难。
“乾胏”与“金矢”、“乾肉”与“黃金”,这些都是爻象,爻象与爻象之间有的有联系,有的未必有联系,比如“乾胏”与“乾肉”,主要反映爻的阴阳;“金矢”与“黃金”主要反映爻的动静,这可以看作是一种联系。但“乾胏”与“金矢”、“乾肉”与“黃金”,它们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反映爻的性质、特征或状态,彼此之间是一种并列关系,就象是“噬嗑”与“用狱”一样。如果以为“噬乾胏”就一定“得金矢”,“噬乾肉”就必然“得黄金”,那就不仅有悖辞义,也有悖情理了。
上爻是个阳爻,居高临下,对下面诸爻而言,它既象嗜咬食物的上颌,也象压在头上的大枷。但上爻却不是“耳”,“何校灭耳”是说这个枷有可能移到耳部。噬嗑卦的二爻取象为“鼻”,要说“耳”应当是在“鼻”的两侧,这两侧就是三与五。噬嗑上是三道分途,按照天道当至三,按照地道当至四,按照人道是“转身”至五,假如上爻至三,三与五这个“跷跷板”就会发生倾斜,那就很容易造成卦体的倾覆,爻辞把上爻至三的倾向叫做“何校灭耳”,指出这样很凶险,正因为存在着这样的危险,所以我们把初与上的矛盾,说成是噬嗑卦的主要矛盾。
【误区】
传统易学对噬嗑卦的误解主要有许多,这里我们主要谈谈物候的取象问题。所谓物候指的是生物的周期性现象和自然界非生物的变化与季节气候的关系。周易经文中有许多辞句是描述时间的,如“十年”、“八月”、“三日”等等,这是直接讲时间,还有一类辞句是通过物侯来描述时间,这是人们不曾觉察的,最先用物候描述时间的就是坤卦初爻讲“履霜,坚冰至”,我们说“霜”为秋之象,“冰”为冬之象,由于乾坤两卦合一是一个完整的周期,所以断定乾卦反映的是一个由春及夏的季节,而坤卦反映的是一个由秋及冬的季节。噬嗑卦则用另一种物象来反映季节的不同,这就是“臘肉”与“乾肉”,“臘肉”与“乾肉”的制作与食用在时间上是不一样的,由此我们断定天干乙丙丁戊,代表着冬春夏秋四季,它与坤卦有所不同,但也是一种规定。
【周易指要】(24) 賁第二十二
【卦体与易道】
1、賁卦是一个失衡卦,三与五这个“跷跷板”发生了倾斜。
2、噬嗑变賁卦是一次正常的卦变,噬嗑卦的天道是丁甲丙己戊乙,倒过来变成賁卦以后就成了癸庚己壬甲辛。
附图:
【象辞与断
语】
1、賁卦新提出的象有“賁”、“賁其趾”、“舍車而徒”、“賁其須”、“賁如濡如”、“賁如皤如”、“白馬翰如”、“賁于丘園”、“束帛戔戔”、“白賁”等。
2、賁卦的卦象就是“賁”,“賁”有喷发、修饰、坟等义。
【简译】
賁:亨。小利有攸往。
通达,适宜短时间或短距离的行动。
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
修饰其趾,舍弃大车,徒步而行。
六二,賁其須。
修饰其必须的地方。
九三,賁如濡如,永貞吉。
“喷发”就象是沾湿的样子,长时间的保持稳定吉祥。
六四,賁如皤如,白馬翰如;匪寇婚媾。
“喷发”就象是白发苍苍的样子,白马象是在天上飞的样子,不是贼寇,是来成婚的。
六五,賁于丘園,束帛戔戔,吝,終吉。
坟修建在丘園,用帛做成的幡迎风摇曳,有些吝啬,最终吉祥。
上九,白賁,無咎。
不加修饰,没有灾难。
【简析】
贲卦是噬嗑卦的“覆卦”,噬嗑卦变成贲卦,从爻的阴阳性质上看没有任何变化,变化的只是爻的位次、爻所代表的时间以及运行方向。噬嗑卦卦体失衡,四爻成了对噬嗑初的一个潜在威胁,但是,噬嗑卦的主要矛盾不在初与四之间,而在初上两个阳爻之间。贲卦也是卦体失衡,三爻构成了对初爻的潜在威胁,但主要矛盾不在初与三,仍然还是初与上。噬嗑卦的卦象有两个,一个是“噬嗑”,一个是“狱”;贲卦的卦象就一个,也就是“贲”,但什么是“贲”呢?这就值得研究了。传统易学多解“贲”为文饰、修饰,解“贲”为饰的根据就是“贲”字的字形,如《说文解字》讲:“贲,饰也,从贝卉声”。《释文》:“傅氏云,‘贲,古班字,文章貌。’郑云:‘变也,文饰之貌’。”贲的本义指贝壳的光泽,有饰的意思。那么文饰什么呢?《彖》的说法是:“柔來而文剛,故亨;分剛上而文柔,故小利有攸住,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象》的说法是:“山下有火,賁;君子以明庶政,無敢折獄”。这就是说,事物有文有质,质是事物的本质,文是事物的文饰,对社会来说,等级名分、礼仪制度等就是文,是饰。以上就是传统易学对“贲”的理解。
如果联系卦体,联系易道,特别是认真分析经文,那么我们对“贲”字也许会有一些与传统易学不同的理解。
从卦体上可以看出,贲卦是一个失衡卦,初爻受到三爻的压迫,有向五爻方向运动的趋势,这种趋势,同大有初、谦初等卦是一样的,只不过在取象或者是表述上有所区别而已,大有初讲“無交害,匪咎,艱則無咎”;谦初讲“用涉大川”,都是说的初爻至五,而贲初的“舍車而徒”也是初爻至五。
从易道上可以看到,如果只是从天道考虑,那么贲卦可以说真正的阴阳和合之卦,卦中的每一个爻都有阴阳和合的机会,例如三爻己可以和二爻庚合,二爻庚又可以和上爻辛合,如此等等,但是由于天道与人道的错乱,这种和合的机会就不多了,比方说依照人道,初为阳,二为阴,由初至二应该是一个“匪寇婚媾”,但是初为癸,二为庚,自初至二需要七个时间单位,再加上初爻的趋势是直接至五,所以初与二的和合是不可能的。再比方说三爻至二合乎天道,但这正与人道相悖,二爻至三合乎人道,又正与天道相悖。贲卦中有可能和合的就是三与四,三为阳,四为阴,由三至四合乎人道,只是不合时宜,因为是自“己”至“壬”,中间隔着三个时间单位,通常是两个爻隔着三个时间单位,那是可以等待和合的,如果超过四个时间单位,那就没有可能了,所以只有四爻辞有“匪寇婚媾”的说法。
再从卦辞与爻辞上看,虽然每个爻的爻辞中都有“贲”字,但用法是不一样的,比如初与二都是“賁其……”;三与四都是“贲如……”,五为“贲于……”,上为“……贲”。从这些词句的用法中可以看出,“賁其……”是说自身不是“贲”的对象,而是受到了“贲”的影响,这是被动方。“贲如……”则说的是“贲”的主体,或者说是主动方,只不过这里使用的是形象的语言。“贲于……”说的是“贲”的目的、标的或方向。“……贲”则是站在另一个角度对“贲”的形容。现在可以看出,贲卦六爻虽然都说“贲”,但真正的“贲”却只是三爻与四爻,而“贲”的目的或对象则是五爻。假定把“贲”就看成是文饰或修饰的话,那么修饰的主动方是三与四,目标或被动方是五。这个关系明确了,那么“贲”是什么意思?关键就要看五爻是什么了。五爻的爻辞是“賁于丘園,束帛戔戔”,如果不带偏见,那么贲卦所要修饰的这个东西是什么,也就不难明白了,它就是每个人都不愿去,却又不得不去的地方——墳。贲卦的卦象就是“修墳”,这可能是一次葬礼,也可能是一次祭奠。围绕着这个仪式,展现了不同立场的人的不同态度。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卦象是卦的整体形象,爻象是卦的局部形象,卦象与爻象之间可能有联系,也可能没有联系,比如说贲四讲“匪寇婚媾”,反映的是贲四与贲三这两个爻之间的一种关系,与卦象无关,不然无法解释为什么丧礼期间,还会有谈婚论嫁?
贲卦蕴涵的主要原则有“賁其趾”原则、“舍车而徒”原则、“贲其须”原则、“贲如濡如”原则、“贲如皤如”原则、“白马翰如”原则、“贲于丘园”原则、“白贲”原则等。
1、“賁其趾”原则。“趾”字最先出现在噬嗑卦,噬嗑初讲“屨校滅趾”,我们说这句辞的意思有两个,一个是初爻居下,支撑着卦体,正如脚在人体的下部,支撑着人体一样。再一个是噬嗑卦初爻的行动很不自由,就象是脚被套上了刑具。“賁其趾”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不说“贲”是什么,单说“趾”字,一般说是“脚”应当是没有问题的,但是,贲是噬嗑的“覆卦”,如果说噬嗑卦的初爻是“趾”,那么噬嗑卦的上爻便是“头顶”,这个“头顶”倒过来变成贲初之后还应当是“头顶”,怎么也变成了“趾”呢?原来经文中“趾”这个象并不单是指的“脚”,而是取的它的支撑功能,这也就是说,凡有支撑功能的东西都可以叫“趾”,“脚”支撑人体可以叫“趾”,换成头支撑人体也可以叫“趾”。我们说初爻有支撑卦体的功能,不论是哪个爻来到这个位上,也不论这个爻是阴是阳,都是可以用“址”来形容的。
2、“舍车而徒”原则。“车”字最先出现在大有卦,大有二讲“大车以载”,我们说大有卦的天道是癸庚己壬甲辛,二上四初这四个爻的顺序是庚辛壬癸,这四个爻构成一个“圆圈”如“车”,二爻居初爻之上,所以是“大车以载”。贲卦的天道与大有是一样的,贲的二上四初这四个爻的顺序也是庚辛壬癸,也是形同一个“圆圈”,所以这也是个“车”,初爻虽然在这个“车”上,但依照天道与地道,这个爻应当向五爻方向运动,这就是“舍车而徒”。
3、“贲其须”原则。“须”字传统上多解释为“胡须”,也有的解释为等待,我们说这个“须”字宜解为等待,但这种等待与“需”的等待还是有一些区别的,需有求的意思,这是站在需方等待供方;“须”虽然也是站在需方的立场上,但强调的是供方的“给予”,是“必须”而不是“必需”。
4、“贲如濡如”原则。“濡”为渍、染、沾湿,干衣服沾上水就叫“濡”。作为原则,它的意义是什么呢?原来这里讲的就是阴阳和合,单有阳爻或是单有阴爻,那是不会有“濡”的。需三的“需于泥”,这个“泥”字表示那里有一个阴阳和合的机会;小畜的“密云不雨”是说小畜卦有阴有阳,但没有有利的形势与恰当的时机。“贲如濡如”的意思是说这里也有阴有阳,有阴阳和合的样子,但能不能合还要看三道。
5、“贲如皤如”原则。“皤”为“白”,白发白须,比喻老人,“贲如皤如”的意思有两个,一个是爻与爻之间必须有一个明暗对比,也就是有阴有阳,这样才有“皤”;再一个是两爻之间要有一个较大的时间差,这样才有“老”、“少”之分。
6、“白马翰如”原则。“翰”为高飞,“白马翰如”的意思就是白马象是高飞的样子。作为原则,它的意义也有两个,一个是“马”的取象不仅有“牝马”,也有“白马”。有“牝马”就一定有“牡马”,有“白马”就一定有“黑马”。这里的关键是要弄清楚它们的取象依据,例如坤卦讲“利牝马之贞”,我们说这是一个卦象,强调的是它的孕育功能;屯卦讲“乘马班如”,我们说这里强调的是马的负载功能。“白马”一辞的出现,在于强调的是“马”的外部特征,说明“马”的外部颜色是不一样的,这也就说明“马”作为爻象时不是一个爻,我们认定屯卦初爻是“马”,初爻为乙;贲卦讲“白马”,这个“白马”就是上爻辛。“马”一般是在地上行走或奔跑,不会在天上飞,“白马翰如”作为原则,它的第二个意义也就是说马不一定就在初位,也可能来到其它位上,甚至是在上位上。
7、“贲于丘园”原则。“丘园”不用解释,这里的关键还是怎样理解“贲”字,如果把“贲”字仅仅理解为装饰、文饰,那么我们一定要问它在“丘园”中要装饰什么?为什么装饰?当我们把“贲如濡如”和“贲如皤如”当做是对“贲”的主体形态的描绘时,我们应当把“贲”理解为“喷发”;当我们把“賁其趾”、“贲其须”当做是“贲”对环境产生影响的时候,那么也就可以把“贲”理解为装饰、文饰。但“贲于丘园”的意思显然不是说装饰丘园,文饰丘园,而是终结于丘园,从终结于丘园的角度上讲,我们说“贲”就是坟,坟也就是“贲”,如果非要说装饰不可,那么也可以说是“修坟”。
8、“白贲”原则。“白”为白色,“白贲”作为原则,在于它从另一个角度对“贲”做了形容,假定“贲”就是装饰、文饰,那么“白贲”就是没有装饰、文饰;假定“贲”是“喷发”,那么这里就是既没有“喷发”或没有受到“喷发”的影响;假定“贲”就是“墳”,那么这里显然也不是墳。总之,“白贲”的意思就是这个爻与贲卦中的其它爻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这是一个超然物外的爻。
结合卦体与易道,我们再探讨一下贲卦的卦辞与爻辞。贲卦卦体失衡,初爻受三爻压迫,有向五爻方向运动的趋势,由初至五又正合天时,这个形势与大有卦是一样的,大有卦的卦辞说是“元亨”,贲卦说“亨”,这个“亨”也是“元亨”,初爻是“人元”。既然初爻是通达的,为什么贲卦的卦辞又说“小利有攸往”呢?从坤卦的“君子有攸往”可知,“攸往”包括数、位、时的运动与变化,但主要是指时间的流动与变化。屯卦的“勿用,有攸往”是说初爻的爻位不宜动,但数可以流动;大有二的“有攸往”则是既有时间的变化,也有随着时间变化而发生的数的运动。贲卦讲“小利有攸往”则是从量上对这种形式的运动与变化做出规定,从维持卦体稳定的角度考虑,贲初的爻位肯定不能动,这同屯卦的“勿用”是一样的,但贲初也不妨可以拿出一部分数交流至五,一方面可以平衡三爻的力量,另一方面五爻一旦“激活”,反过来还会接济初爻,这就是“小利有攸往”。当然,“小利有攸往”也不专指初爻,初爻至五是“前往”、“以往”或“所往”,“攸往”包含着“前往”,还包含着“已往”,贲初为癸,对癸而言,已经过去的时间都是“已往”,从天道上看,贲卦始于三爻己,己庚辛壬都是癸的“已往”或“攸往”,“小利有攸往”主要是说这些爻里的数应当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没有这种变化,贲卦也会陷入僵死的局面。
当我们知道了贲卦的二上四初爻的顺序为庚辛壬癸,知道了这四个爻如“轮”如“车”,那么对初爻的“舍车而徒”也就不难明白了。当我们知道了是初爻支撑着卦体,那么对贲初取象为“趾”也就不难明白了。
贲二为阴,与之为邻的有三个阳爻,这就是初三上,有这么多的阳爻为邻,按说阴阳和合的机会也多吧?不对了,贲二几乎没有阴阳和合的机会。贲卦初阳二阴,如果初爻至二,也会和屯初至二一样,是个“匪寇婚媾”,但是初二之间隔着七个时间单位,再加上二四互衡,所以这个和合是不可能的;二阴三阳,由二至三合乎人道,这也可以叫做“求婚媾”,但是这正与天道相悖,只能算是“密云不雨”;二阴上阳,二爻上行合乎天道,这个“求婚媾”该当可以吧?也不行,同人二至上也是合乎天道,还合地道,但同人二的断语是“吝”;噬嗑二至上也是天地皆合,爻辞说是“噬膚灭鼻”,喻示着这两个爻的亲近,但不说和合,这说明处于中层的阴爻,只凭天道不能和处于上层的阳爻和合。贲二的爻辞是“贲其须”,这是一个有象无断,“须”字我们说可以解释为等待,就是因为这个爻没有自主能力,只能等待,但这种等待又同“需”不同,“需”是一种消极的等待,能不能等来不好说,“须”是积极的等待,是一定能等来。
三爻为己为地元,它是贲卦在时间上的开端,具有“只出不入”的性质,它的周边有两个阳爻和两个阴爻,按说这个爻的行动是方便的,和合也是可能的,但是实际情况却不是这样,原因是这个爻的三道分途,依照天道当至二,依照地道当至初,依照人道当至四,至二正与人道犯顶,至初至四又不合时宜,这样一来,强大的三爻就受到了限制。但是这个限制与大有三的限制还是不一样的,大有三的周边都是阳爻,要说限制,那是更厉害的一种限制,但还是限制不住三爻的行动,大有三的爻辞是“公用亨于天子,小人弗克”,贲三周边的两个阴爻那就更难克制住三爻,我们说“贲”有喷发的意思,就是从三爻的这种不可抑制的角度讲的。三爻的爻辞是“贲如濡如,永贞吉”,“濡如”是说三爻与二爻之间有一个“阴阳和合”的机会,三爻遇到二爻,就象是被水沾湿的样子,但二三之间是个天人相悖,站在二爻庚的角度上看,三爻己为其时已过,所以实际又是不能“合”。三爻的另一个“出口”就是四爻壬,但这需要等待,“永贞吉”就是以长时间地保持稳定为吉。
四爻与二爻一样,周边也是三个阳爻,其中上爻至四合乎天道,三爻至四合乎人道。四爻是如何看待这两个爻的呢?先说三爻,假如把天干的一个单位当作十年,那么自己至壬就是三十年,再假如把壬的年龄规定为二十岁,那么己就是六十岁,这就是说,从四爻壬的角度看,三爻己已是一个白发苍苍的老者,这就是“贲如皤如”。再说上爻,上爻居上,上为辛为白为马,这就是“白马翰如”,它具有与四爻和合的天赐良机,也可以说是四爻理想当中的“白马王子”,只是由上至四不合人道,也有损卦体的稳定,所以四爻接受的还是三爻,三爻至四走的是人道,这同屯初至二走的是人道一样,所以爻辞说是“匪寇婚媾”。
天元甲在否卦为阳为五,否五辞为“休否,大人吉。其亡其亡,系于苞桑”。这个爻到了同人成了唯一的一个阴爻,爻由阳变阴可以表示由强变弱、由富变穷,也可能表示由生到死。大有三讲“公用亨于天子”,这里说的“天子”就是大有五,一个合理的解释就是天元甲在否卦以后就“死”了,它在同人卦中被称为“宗”,而在大有卦中被尊为“天子”,这可能是对已故的天元甲的一个谥号,也可能是一个新的继任者。天元甲在随卦中又变成了阳爻,到了蛊卦被称做“父”,所谓“干父之蛊”就是要纠正天元甲的过失。自随卦始,经过蛊、临、观卦,到了噬嗑,这个爻由阳变阴,它是否意味着蛊卦中的“父”也寿终正寝了呢?
我们说上爻是一个超然物外的爻,主要是说它与三爻和五爻没有多大关系,三爻虽然有极大的喷发力,但无论是从天道上看,还是从地道与人道上看,都与上爻没有关系;五爻虽有吸纳能力,但对上爻也没有多大影响,因为由五至上虽然合乎地道与人道,但五爻是个“只入不出”的爻,上爻辛要至五,须待变丁以后,那时由丁至甲,需要七个时间单位,所以没有这个可能,这样上爻就成了一个与三五没有关系的爻,这种没有关系,正是它没有灾难的原因。
【误区】
传统易学对贲卦的误解有许多,这里我们主要谈谈“白”这个象,正如经文中对“黄”的取象一样,经文中对“白”的取象也与一个特定的爻位有关,这个爻位就是辛或丁,在卦体上,丁与辛是同一个爻位,但却表示不同的时间段,我们把这叫做“同位异时”。贲卦中“白”字出现了两次,一次是“白马翰如”,一次是“白贲”,这两个“白”字都是指的上爻辛,了解了这一点,那么对大过初爻是个什么爻位也就容易了解,原来“藉用白茅”说的也是辛。传统易学对“白”字的训释一般是正确的,但没有同特定的爻位联系起来,因此也就不能真正理解爻辞的意义。
【周易指要】(25)剥第二十三
【卦体与易道】
1、剥卦是一个继乾坤以后出现的又一个平衡卦,但却是一个极其微妙的平衡卦。
2、賁卦变剥卦是一次正常的卦变,賁卦的天道是癸庚己壬甲辛,倒过来变成剥卦以后就成了丁甲丙己戊乙。
附图:
【象辞与断语】
1、剥卦新提出的象有“剥”、“剝床以足”、“蔑”、“剝床以辨”、“剝床以膚”、“貫魚以宮人寵”、“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等。
2、剥卦的卦象就是“剥”,“剥”有剥落、浸蚀等义。剥卦还有一个卦象就是“床”,“床”为安置器物之架。
【简译】
剝:不利有攸往。
不适宜行动。
初六,剝床以足,蔑貞兇。
削去床足,轻蔑稳固,凶险。
六二,剝床以辨,蔑貞兇。
削去床辨,轻蔑稳固,凶险。
六三,剝之,無咎。
剥落之,没有灾难。
六四,剝床以膚,兇。
削去床的表层,凶险。
六五,貫魚以宮人寵,無不利。
鱼贯而行,象宫人一样邀取宠幸,没有什么不利的。
上九,碩果不食。君子得輿,小人剝廬。
硕果不可食用,君子可以得车,小人会把房子拆掉。
【简析】
贲卦原始反终变成剥卦,剥卦的天道与噬嗑卦是一样的,比较噬嗑卦和剥卦,可以看出是噬嗑卦的初爻与四爻发生了变化。噬嗑初的爻辞是“屨校滅趾,無咎”,虽然“无咎”,但已经失去了行动的自由;噬嗑初变成贲上以后,虽然摆脱了“屨校”的局面,但还是没有取得主动权,它的命运要受其它爻来摆布。噬嗑四的爻辞是“噬乾胏,得金矢,利艱貞,吉”,作为终结阶段,这是一个没有行动能力的爻,但其它爻也不能伤害这个爻,到了贲卦以后,它成了贲卦的主导,不管是通过哪个渠道,也要释放自己的能量。噬嗑上的爻辞是“何校灭耳,凶”,这也是一个没有行动自由的爻,如果要动,还有可能危及卦体。这个爻变成贲初以后,其辞为“賁其趾,舍車而徒”,说明它也和噬嗑初一样,具有“趾”的功用,从天道上看又处在一个转折点上,即便“舍车而徒”,也能很快回到初位,这就使得贲初比其它两个阳爻多了一些积聚的机会,从而在剥卦中成了唯一的一个“硕果”。
剥卦与师、比、谦、豫一样,是个“单极世界”,阳爻是一个纯阳爻,五个阴爻都是临变的或者说是最强大的阴爻。与师、比、谦、豫不同的是,师、比、谦、豫是失衡卦,剥是一个平衡卦,从初弱上强这一点看,剥是一个极其微妙的平衡卦,也就是说,稍有不慎,卦体就会倾覆。
剥卦蕴涵的主要原则有“剝床以足”原则、“蔑貞”原则、“剝床以辨”原则、“剝床以膚”原则、“貫魚以宮人寵”原则、“碩果不食”原则、“君子得輿”原则、“小人剝廬”原则等。
1、“剝床以足”原则。“床”字和“足”字,都是在剥卦中第一次出现。一般说来,解“剥”为剥落、浸蚀是正确的,它的意思就是卦体上失去这个爻或这个爻的作用。“床”现在一般说是卧具、坐具,但在古代,凡安置器物之架也曰“床”,剥卦中的“床”就是安置“硕果”的架。“足”是“床”的支撑部位。
2、“蔑貞”原则。“蔑”为轻蔑、蔑视,“蔑貞”就是轻视稳定、稳固的作用。
3、“剝床以辨”原则。“辨”字传统上多解为分辨之辨,有判别的意思。剥初为“剥床以足”,剥二为“剥床以辫”,于是许多人便以为初为“足”,“辨”就是“足”上的部位,其实这是不准确的,剥卦以“床”为象,初为“足”,这是强调它的支撑作用,其它爻可以说都在这个“足”上。“辫”作为爻象,它也是“床”的一个部位,但这个部位的特点不只是在“足”之上,而是强调它是“床”与“非床”的区别处,或者说这是一个分界点,自此以往为“床”,而自此已往就不是床。这也好比一朵花,“辨”就是那花蒂,它连接着花,但又不是花,而是与茎、枝相连的花“把儿”。
4、“剝床以膚”原则。“膚”字前见于噬嗑卦,噬嗑二讲 “噬膚灭鼻”,我们说这句爻辞的意思是说噬嗑二与上有一种紧密关系,但由上至二又是一种不正当、不体面的亲近,因为上为乙,二为甲,二是上的“膚”,这个“膚”可以理解为皮膚。剥卦四爻为己,“剝床以膚”的“膚”是“床膚”,不是人的皮膚,而是“床”的表层。
5、“貫魚以宮人寵”原则。“贯鱼”是说象鱼那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游,“宮人”为后宫人,“貫魚以宮人寵” 的意思是象后宫人鱼贯而行那样邀取宠幸。
6、“碩果不食”原则。“碩果”为硕大之果,“不食”为不可食用。
7、“君子得輿”原则。“君子”指按照人道行进的人,“得輿”为得到车辆乘坐。
8、“小人剝廬”原则。“小人”指不遵循人道的人,“剝廬”为拆掉房子。
结合卦体与易道,我们再探讨一下剥卦的卦辞与爻辞。剥卦是一个平衡卦,一般说来,平衡卦不易运动,剥卦由于上大下小,或者说上重下轻,这就更加不宜运动。剥卦的态势,可以比喻为一个“大头翁”,也可以比喻为一个细竿子上支着块大石头,从平衡的角度讲,如果诸爻都不动,那么卦体也能维持现状;如果稍有撼动,卦体就会倾覆,所以我们把这样的卦叫做微妙平衡卦,对于微妙平衡卦,如何保持住这种态势,也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卦辞讲“不利有攸往”就是从保持这个态势考虑的。
剥卦的主要矛盾,可以说是阴与阳的矛盾,准确说是初与上的矛盾,初爻的首要任务是稳定卦体,而对稳定威胁最大的就是上爻,上爻可以说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剥卦的命运取决于上爻的动向,但这并不是说其它阴爻都是被动的,正因为剥卦的平衡是个微妙的平衡,所以其它每个爻的动向也 左右着剥卦的变化。
剥卦以“床”为卦象,但这个“床”不是人的卧具,而是承载“硕果”的一个器具,剥卦六爻初二三四五上这个顺序,只是一条观察的顺序,一个叙述的顺序,不是阴剥阳的顺序,也不是六爻的先后顺序,剥卦六爻的先后顺序是二上三初五四,从空间上看,除了初爻以外,其它几个阴爻都与上爻为邻;从时间上看,与上爻有直接联系的就是二爻与三爻。
当我们知道了是初爻支撑着卦体,对卦体的稳定有特殊作用,那么我们对剥初取象为“足”,对“蔑貞兇”也就容易理解了。试想一个人没有脚能站立吗?一个器物没有支撑点能稳定吗?当然不能,特别是这个器物很大,而支撑点又很小,所以就更不能轻视稳定的作用,否则就凶险,这个凶险,既有自身的凶险,也有卦体的凶险。
二爻没有支撑卦体的任务,为什么剥二也说“蔑貞兇”呢?原来这是从天道上看的,剥二为甲为天元,这个天元在剥卦中具有“只出不入”的性质,虽然是个阴爻,但这个性质还是存在的,只不过“出”的能量要小一些而已,问题是剥卦的平衡是个非常微妙的平衡,二爻如果释放出一点点能量,也会对上爻造成冲击,所以也是“蔑贞凶”。
维持剥卦的稳定,初爻与二爻的责任最大,一个是人道上的开端,负责支撑卦体;一个是天道上的开端,负责创建卦体。其它每个爻也有责任,那么为什么三爻要说“剥之,无咎”呢?原来三爻“剥”的不是“床”,而是床上的“硕果”,剥上为阳为乙,剥三为阴为丙,上爻至三,合乎天道,也是一个阴阳和合,这有利于加强三爻的力量,从三爻本身来讲,这当然没有灾难,但也不利于卦体的稳定。
四爻为己为地元,在剥卦中具有“只入不出”的性质,这个性质与爻量成反比,越是量小,吸纳的能力越大,剥四为阴,它的量要比阳爻小,所以吸纳能力要比阳爻大。假定卦体不是处在微妙平衡当中,那么四爻的吸纳性质也可以忽略不计,但因为剥卦的特殊态势,四爻的这个性质也可能会影响到上爻,如果上爻被“吸”至四,其结果是四爻将受到冲击,卦体也会倾覆,所以爻辞说“剥床以膚,凶”。从吸纳的角度讲,三爻与四爻都在吸纳上爻,为什么三爻的吸纳是“无咎”,四爻的吸纳却是凶险呢?原来三爻对上爻的吸纳合乎天道,其结果是加强自身的力量,这里吸纳的是数而不是爻;四爻对上爻的吸纳是三道不合,由于其间隔着四个时间单位,所以这里吸纳的是爻而不是数,其结果是造成对自身的冲击和卦体的倾覆,所以是凶险。
按照人道顺序,剥卦六爻初二三四五上皆为阴爻,这就象是鱼一个连接着一个地游走,对于上爻这个阳爻而言,它们又象是“宫人”成群结队来邀取宠幸。但是剥五为戊,与上爻乙隔着七个时间单位,它或者等待,或者因时至四,这对上爻可以说没有影响,对卦体的稳定也没有影响,所以爻辞说是“无不利”。
按照人道顺序,剥上是剥卦的结果,又因为这是剥卦中唯一的一个阳爻,所以爻辞称它为“硕果”,其实,单从硕大的角度看,此前的师、比、谦、豫这几个卦中的阳爻也是“硕果”,那些“硕果”有的被称做“禽”,遭到“执”或“驱”;有的被称做“邑国”,受到征伐。为什么剥上说“硕果不食”呢?原来这里不是说这个硕果不能食用,而是说不可食用,师、比、谦、豫这几个卦的共性是卦体失衡,其中的阳爻都有进入初位之势,剥上虽然强大,但没有直接进入初位之势,因此也就没有必要“惊动”这个爻,这就是“硕果不食”。剥上的前途或命运有多个,依照天道可至三,依照人道可待时至五,受二爻的“冲击”和四爻的吸引也可能至四,对这几个前途爻辞做了一个判断,那就是“君子得舆,小人剥庐”。我们已经知道,上爻最先谈到“君子”的就是小畜,由小畜上的“君子征凶”我们得到的启示是,上爻要想成为“君子”就必须待时至五,或者说是“转身”至五,剥上的“转身”,也就是由乙变癸,再返回到初位,这也就是“原始反终”,那么其它各爻也就有了“车”坐,这就是“君子得舆”;如果上爻走的不是这条路线,比如说至三至四,那么不管是上爻主动或被动,都会造成剥卦卦体的倾覆,形成一种特殊的卦变,这就是“小人剥庐”。
【误区】
传统易学对剥卦的误解有许多,这里我们主要谈谈卦体的平衡问题。六十四卦按照态势分类,可以分为平衡与失衡两类。在平衡卦中,又可分为一般平衡(相对比较稳定的)和微妙平衡两类;在失衡卦中,又可分为一般失衡和严重失衡两类。判断某个卦是否平衡,主要看中间四个爻,如果是四个爻完全相同或相对的两个爻分别相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两个“跷跷板”是否处于水平状态;判断平衡卦中哪些属于一般平衡,哪些属于微妙平衡,主要看初爻是阴是阳,如果是阳,表明这样的平衡卦相对稳定,如果是阴爻,那么这样的卦虽然是平衡卦,但这种平衡却处于微妙当中,我们说剥卦是个微妙平衡卦,根据也就在这里。卦体分为平衡与失衡两类,这在平面六画上是绝对看不出来的,而在球形卦体上就成了一目了然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