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次解(一、道可道)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可以作为路径法门去遵循,但不能一层不变地套用于所有的事物当中,大道变化无常,要运动地去应用,一个事物的结束,也是此事物的另一面的开端。同样一个事物的开端就是它另一面的结束。说法定义可以应用在一时,但不能固定在一处,就像开端和结束这本是一体两面的东西,如同阴阳可随时转换,结束就是开端,开端就是结束。倘若只有一个结束固定在那里永恒不变,那么道就不存在了。历史上这样的事情应该是有发生过的,不过我们都无法得知了。道是时时刻刻都在运动的,不能固定下来永恒不变,一旦停止变化就会立刻消亡。

“无”可以称之为天地的始发或开端,“有”也同样是天地的开端。“有”可以称之为万物之母,“无”也同样是万物之母。如果只存在着“有”,那么这个天地到处充塞着“有”,万物就没有动弹的可能,也就没有了多姿多彩的万物。缺乏运动的变化就是一片死寂,还是“无”的状态,称为“无”。如果只有“无”,那么更加没有万物可言。所以“无”背靠着“有”,而“有”也同样背负着“无”。这两者是同时存在的,不是单一独立存在的。两者都是同样性质的东西,一旦独立“有”也是“无”。所以两者根本不可能分开,想要分开就是回归原点,就是道,有道无名。两者都是来自于道。

当道分化为“有”和“无”,万物的演变就开始了。当“有”和“无”相互作用,不同的条件下产生不同的作用,各种奇妙的变化也就有了。“有”是事物存在的物质基础,“无”是事物发展演化的空间(不是物质上的空间,是概念上的空间,也可以说是变化的可能性)。事物的物质基础总量在它的“有”,事物的演变奥妙都在它的“无”,所以我们常站在“无”的角度,去看事物的演变,了解其奥妙,而常站在“有”的角度去看事物的演变界限在哪里。

举个例子,如果整个宇宙都充塞满极为紧密的物质,所有东西都不能动弹,连电子都不能动弹,那么也就没有万物诞生了,这也是“无”。又比如,整个宇宙就是一个铁球,有一天出现一种密度更加大的东西,可以把铁质完全当成空气一样,那么“有”就诞生了。这种致密的物质的存在就可以用“有”来代表,而物质密度高于铁质的程度和它向更高方向发展的空间就是它的“无”,也可以用把铁质当成空气这种程度来界定它的“无”。当它在里面经过长时间演变之后,就是另一番天地了,当初的“有”和“无”就是这个天地的始端。

“道”就是一混沌,无始无终,不曾分化,没有任何特性,一旦把它放在某个位置上,就有了一个定点,那“道”就不是“道”本身了。而“名”就是对“道”分化出的特性的定义或者描述。

你可能感兴趣的:(道德经次解(一、道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