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录自网络)其实是中文教学纲要
我们的教材一改再改,怎么改,核心思想是洗洗脑子
我们就看看海峡对岸,劫持了辣么多文人骚客过去,
他们是如何给子孙后代传递国学经典,传递华文精髓。
壹、基本理念
國語文學習包括語文能力的培育、文學素質的涵養、文化教育的薰陶,培養表情達意、
解決問題的能力,冀能陶冶性情、啟發心智,加強自主行動、溝通互動與社會參與的核心素
養,奠定適性發展、終身學習的基礎。
其重點如下:
一、理解本國語言文字,增進聽、說、讀、寫的能力。
二、經由閱讀、欣賞各類文本,激發創意,開拓生活視野,健全人我關係,培養優美情 操,關懷生命意義。
三、經由研讀各類經典,培養思辨反省能力,理解文明社會的基本價值,關懷當代環境, 尊重多元文化,開展國際視野。
貳、課程目標
一、在日常生活中,對於字形、字音與字義能有基本理解。
二、學習運用恰當的文字與語彙,抒發情感,表達意見。
三、能自行閱讀各類文本,提升理解、欣賞、評析的能力,加強審美與感知的素養。
四、加強現實生活的觀察力、感受力,以激發語文創作的興趣。
五、認識個人與社群的關係,體會文化傳承與生命意義的開展。
六、培養語文興趣,善用學習方法,厚植思辨根基,發展自學能力。
七、結合語文、科技與資訊,擴展學習空間,奠定終身學習的基礎。
八、運用語言文字分享經驗、溝通意見,建立良好人際關係,有效處理人生事務。
九、經由語文學習,關切社會重大議題,培養參與公共事務的熱情與能力。
十、關心本土與國際事務,體認多元文化價值,開拓國際視野。
參、時間分配
國語文課程於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為必修課程,
第一學習階段(國民小學一、二年級),
每週應修習 6 節課;
第二至第四學習階段(國民小學三至六年級及國民中學教育階段),每 週 5 節課;
第五學習階段(高級中等學校教育階段)應修習之學分數為部定必修 20 學分,另 學生應從 8 學分之加深加廣選修課程中,選修至少 4 學分之課程。
第五學習階段之部定必修 課程中,需含中華文化基本教材 2 學分,該課程建議安排高一或高二教授,以每學期 1 學分、 兩學期連續排課為原則。
肆、核心素養 (这个最重要!看看人家的良心设计)
下表係依循《總綱》各教育階段核心素養具體內涵,結合國語文科目之基本理念與課程 目標後,在國語文科目內的具體展現。科目學習重點與核心素養呼應表示例,詳參附錄一
A 自主 行動
A1 身心素質 與 自我精進
具備身心健全發 展的素質,擁有 合宜的人性觀與 自我觀,同時透 過選擇、分析與 運用新知,有效 規劃生涯發展, 探尋生命意義, 並 不 斷 自 我 精 進,追求至善。
A2 系統思考 與 解決問題
具備問題理解、 思辨分析、推理 批判的系統思考 與 後 設 思 考 素 養,並能行動與 反思,以有效處 理及解決生活、 生命問題。
A3 規劃執行 與 創新應變
具備規劃及執行 計畫的能力,並 試探與發展多元 專業知能、充實 生活經驗,發揮 創新精神,以因 應社會變遷、增 進個人的彈性適 應力。
B 溝通 互動
B1 符號運用 與 溝通表達
具備理解及使用 語言、文字、數 理、肢體及藝術 等各種符號進行 表達、溝通及互 動,並能了解與同 理他人,應用在 日常生活及工作 上。
B2 科技資訊 與 媒體素養
具備善用科技、 資訊與各類媒體 之能力,培養相 關倫理及媒體識 讀的素養,俾能 分析、思辨、批判 人與科技、資訊 及媒體之關係。
B3 藝術涵養 與 美感素養
具備藝術感知、 創 作 與 鑑 賞 能 力,體會藝術文 化之美,透過生 活美學的省思, 豐富美感體驗, 培養對美善的人 事物,進行賞析、 建構與分享的態 度與能力。
C 社會 參與
C1 道德實踐 與 公民意識
具備道德實踐的 素養,從個人小 我到社會公民, 循序漸進,養成 社會責任感及公 民意識,主動關 注公共議題並積 極 參 與 社 會 活 動,關懷自然生 態與人類永續發 展,而展現知善、 樂善與行善的品 德。
C2 人際關係 與 團隊合作
具備友善的人際 情懷及與他人建 立良好的互動關 係,並發展與人 溝通協調、包容 異己、社會參與 及服務等團隊合 作的素養。
C3 多元文化 與 國際理解
具備自我文化認 同的信念,並尊 重與欣賞多元文 化,積極關心全 球議題及國際情 勢,且能順應時 代脈動與社會需 要,發展國際理 解、多元文化價 值觀與世界和平 的胸懷。
陆续介绍更多细节,别急。
结尾彩蛋:
对叛逆学生的管教
https://theeducatorsroom.com/managing-oppositional-defiant-child-classro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