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创建一个vue项目的时候,vue cli3 不会为我们创建 vue.config.js
文件。
vue.config.js
是一个可选的配置文件,如果项目的根目录中存在这个文件,那么它会在vue项目启动时自动加载。
// 包含选项的对象
module.exports = {
// 包含的选项
}
module.exports 是一个包含了各种选项的对象。
// 包含选项的对象
module.exports = {
// 默认静态资源路径 (可添加相对路径)
publicPath: "./",
// publicPath: "/",
}
在 publicPath 中它可用的值为 Srting 类型,其中 "./" 表示静态资源可以在当前文件夹中找到(相对路径),"/" 表示静态资源在根路径当中可以找到(绝对路径)。
但一般情况是以以下的形式写的:
// 包含选项的对象
module.exports = {
// 默认静态资源路径 (可添加相对路径) 需要区分 生产环境 和 开发环境
publicPath: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dist/" : "/",
// publicPath: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 : "/",
// build的输出目录 默认为'dist'
outputDir: "dist"
// 用于放置生成的静态资源 (js、css、img、fonts);(项目打包之后,静态资源会放在这个文件夹下)
assetsDir: 'static',
}
这时有人肯定会说用 "/" 或者 "./" 不就行了吗?但为什么要写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dist/" : "/" 或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 : "/" 呢?
因为当vue项目被打包后会被放到 dist 目录之中,在运行时,路径会变成 **/dist/** 导致静态资源不能展现。
ps:outputDir 默认为 dist 目录。
用 lintOnSave 来设置是否每次保存进行代码检测,一般会使用 process.env.NODE_ENV === 'development' 来进行判断,开发环境使用,生产环境不使用。
如果你不需要生产环境的 source map,可以将 productionSourceMap 设置为 false 以加速生产环境构建用。
// 包含选项的对象
module.exports = {
// 是否每次保存进行代码检测
lintOnSave: process.env.NODE_ENV === 'development',
// 如果你不需要生产环境的 source map,可以将其设置为 false 以加速生产环境构建。
productionSourceMap: false,
}
到目前为止一些比较常用的就介绍完了,现在需要对最重要的 devServer 进行了解了。
devServer 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前端需要进行请求后端所提供的接口时,对请求进行拦截和处理的一个中间组件。
在 devServer 中最常用的参数为以下几种:
// 包含选项的对象
module.exports = {
devServer: {
open: true, // 启动后自动打开默认浏览器
host: '0.0.0.0', // 启动时使用的域名
port: 8080, // 指定端口号
https: false, // 是否使用https协议
hotOnly: false, // 是否打开热更新
disableHostCheck: true, // 是否关闭HOST检查, 关闭后可以接受来自任何HOST的请求
proxy: "" // 跨域配置
}
}
}
最简单的一种跨域是直接使用 proxy ,如下所示:
module.exports = {
devServer: {
proxy: 'http://123.123.12.1:8080'
}
}
意思就是将所有请求代理到 'http://123.123.12.1:8080' 之中去。比如:
之前的响应地址为 http://192.234.14.7:8848/login
↓↓↓↓↓
代码运行后结果就为 http://123.123.12.1:8080/login
但一般情况下都是以以下的方式来请求代理的:
// 包含选项的对象
module.exports = {
devServer: {
open: true, // 启动后自动打开默认浏览器
host: '0.0.0.0', // 启动时使用的域名
port: 8080, // 指定端口号
https: false, // 是否使用https协议
hotOnly: false, // 是否打开热更新
disableHostCheck: true, // 是否关闭HOST检查, 关闭后可以接受来自任何HOST的请求
proxy: {
'/api': {
// '/api' 的意义在于,声明axios中url已/api开头的请求都适用于该规则,
// 注意是以/api开头,即:axios.post({url: '/api/xxx/xxx'})
// 目标服务器地址
target: '',
// 代理websockets
ws: true,
// 开启代理 (允许跨域)
changeOrigin: true,
pathRewrite: {
//重写路径 比如'/api/aaa/ccc'重写为'/aaa/ccc'
'^/api': '',
}
},
}
}
}
其中 host 默认为 'localhost' 当声明为 '0.0.0.0' 时,就说明可以通过 内网地址 或 外网地址 都可以访问该应用。
以上是我个人的理解,vue.config.js文件代码以附到下方,如有不对的地方还请大佬斧正。
参考 配置参考 | Vue CLI️ Vue.js 开发的标准工具https://cli.vuejs.org/zh/config/#vue-config-js
vue.config.js文件:
// 包含选项的对象
module.exports = {
// 默认静态资源路径 (可添加相对路径) 需要区分 生产环境 和 开发环境
publicPath: process.env.NODE_ENV === "production" ? "/dist/" : "/",
// build的输出目录 默认为'dist'
outputDir: "dist",
// 放置静态资源的目录
assetsDir: "static",
// 是否每次保存进行代码检测
lintOnSave: process.env.NODE_ENV === 'development',
// 如果你不需要生产环境的 source map,可以将其设置为 false 以加速生产环境构建。
productionSourceMap: false,
devServer: {
open: true, // 启动后自动打开默认浏览器
host: '0.0.0.0', // 启动时使用的域名
port: 8080, // 指定端口号
https: false, // 是否使用https协议
hotOnly: false, // 是否打开热更新
disableHostCheck: true, // 是否关闭HOST检查, 关闭后可以接受来自任何HOST的请求
proxy: {
'/api': {
// '/api' 的意义在于,声明axios中url已/api开头的请求都适用于该规则,
// 注意是以/api开头,即:axios.post({url: '/api/xxx/xxx'})
// 目标服务器地址
target: '',
// 代理websockets
ws: true,
// 开启代理 (允许跨域)
changeOrigin: true,
pathRewrite: {
//重写路径 比如'/api/aaa/ccc'重写为'/aaa/ccc'
'^/api':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