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卦汉字

  “字”字的金文,房子里面一婴儿。意思是生子、孕育。“女子许嫁,笄而字。”

  古人名与字是分开的。女子十五岁举行笄礼,把头发盘起来,插上簪子,表示已成年。家人或者未来的丈夫在她身上做个记号,以防他人偷拐或丢失。“字”的本义即刻画、标记。女子有了“字”,就可以出嫁了。成语“待字闺中”,意思是做好了生育准备,待在闺房等候出嫁。

  “嫁,女子适人也,归也。”就是女子到男子家去。“男以女为室,女以男为家”,女子结婚就是归家。嫁与娶对应,嫁为出让,娶为接收。“娶”字从取。“取”字甲骨文,左边一耳朵右边一“又”(手字的甲骨文),本义作战时割取敌人耳朵以报战功,“取”即获得或获取。“凡女行于大夫以上曰嫁,行于士庶曰适人。”领导干部、王侯贵族结婚叫嫁,普通百姓讨老婆是娶。高低贵贱,尊卑上下,字里行间暗含玄机。

  但在史前时代,人类是群婚制。男子是要到女方的住所去过夜的,比起今天摩梭人的走婚和恩格斯论述的普那路亚婚制更加原始,更加野性。

  那个时候,人们逐水草而居,女人采集,男人打猎。但在弓箭发明之前,像样的狩猎几乎没有,而女人通过采集野果提供的热量却要多得多。女子理所当然成了部落的核心。农业革命改变了这一切,农业使游牧而为定居,人们开始有了固定的“家”。“家”就是房子里一头“豕”(猪,猎物)。“豕”由狩猎而来,靠的是气力、机智和勇猛。而弓箭的发明不仅使狩猎像模像样,也让男人日渐成为战争的策划者和社会的主宰。女权旁落,也就没有了家,她的家在男方。

  女子不管事了,也不做领导了,在家干吗呢?生孩子。

  “女”字的甲骨文,形如一体态丰腴的女性,突出了跟生殖和哺乳有关的部位。女字加上两点(乳头)即母。远古时期人口稀少,生育滋养是首要任务。“女娲戏黄土,团作愚下人。散在六合间,蒙蒙若沙尘。”

  古人眼里,“母”即滋生即美好。“每”字的甲骨文,下面是母,上面一披散的发型,音通美,具美丽之意。“每”就是乳汁丰沛、容貌秀丽的女子。家里有了女人,躁动的心便可以放下来,平安幸福才有可能,“安”字也由此而来。

  我们的祖先黄帝姓姬,炎帝姓姜,母亲叫女娲,姬、姜、娲皆从“女”。姬、姜为远古时代两个最大的部落,部落间通婚所生后代均合姬、姜二字。姬、姜即美女之代称。虞姬蔡姬丽姬戚姬,都是倾国倾城的美人。《左传·成公九年》:“虽有姬姜,无弃蕉悴。”蕉悴,即憔悴,不漂亮的女人。漂亮即“好”,“好”字拆开来就是女子。与“美好”或者婚姻、家庭、女性生活有关的汉字都从“女”,妩媚妍姹娟婚姻......不一而足。

  古今中外,社会把女性固定于从属地位,但“好”女之徒遍地都是。《礼记》要求“妇人,从人者也,幼从父兄,嫁从夫,夫死从子。”可是,确定这些规矩的男人们都干了些什么呢?晋灭吴后,晋武帝悉数接纳孙皓的所有女人,后宫嫔妃逾万人。后赵皇帝石虎的后宫居然有3万多人。就连黎庶百姓也可以有个三妻四妾。而女子,除非王室贵冑,甚至连个正式的名字都不能拥有。王美女嫁给了肖先生,就叫肖王氏,嫁给李先生就叫李王氏。如果郑先生娶了何美女,就叫正合适(郑何氏)。

      这是上帝与魔鬼合作的恶作剧。

  中国人一边讲唯女子和小人难养也,一边又把女人放在风口浪尖。好比打仗,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送美女。王朝弄好了,是帝王将相的功劳,弄砸了,便开始找女人的不是。道德在男人这里成了一个弹性十足的软环。它套在男人的下半身,以致气血上涌,憋出了很多诗词、歌赋、文章,乃至思想。

      就是说古人读书,初衷本不在文章诗赋,而是奔那黄金屋、颜如玉去的。像聊斋里的书生,雪夜闭门,红袖添香。倒是钱海燕有句话很贴切:“读书之趣恰如男女之事,意境不宜向外人道,且多数发生在床上。”故有“床笫之欢”一说。成语“床笫之欢”很多时候被人误为“床第之欢”。“笫”是竹编的凉席,铺在床上备用;“第”是大门口的牌坊。村子里有人中举了,升官了,便在门口立个石头牌子,刻上“大夫第”,“进士第”一类的字样。

  床笫之欢圣洁而隐匿,须得在床上,搬到大门口便是现场直播了。

  “床”字的甲骨文,一竖,左边分开两横,倒过来看,很形象,有床脚有床板。金文加上一木字,表示是木头做的。把木改成一人形,就是最早的病字——一个人躺在床上,头上冒汗,感冒了生病了。后来,人形由“丙”字作代,便是疾病之“病”。“疾”字呢,甲骨文像人被箭(矢)射中形。受伤了称疾,感冒发烧了称病,合一块称“疾病”。

  远古时期,生病了妄谈医疗,只好祈求神灵帮助。“国之大事,惟祀与戎。”祈求神灵跟带兵打仗同等重要,祭祀活动来不得半点马虎。现代人很多时候把宗教活动类比于迷信,但在古人眼里,它可是关乎部族乃至整个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祭”字的甲骨文,一只手宰杀牲畜,血滴到器具里。金文又在下面加一示字(祭台、祖先的位置)。意思很清楚:人站在祭台上,手举祭品,请神吃饭。吃什么呢?马牛羊豕犬鸡,共六种,叫牺牲,色纯为“牺”,体全为“牲”,也叫太牢、少牢。

      祭祀用于烹饪和盛肉食的器具叫“鼎”,装稷黍的容器称“簋”。簋字竹字头,表示是竹子做的。鼎的材质是青铜,三足两耳,“三足鼎立”是也。天子祭祀用九鼎,因为隆重,场面大,肉食当然也不同寻常,这叫“鼎盛”。那位“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借攻打戎族陆浑之机,陈兵于天子脚下,一时得意,便问起鼎的规制来。弄得周天子很不开心,认定这小子有“问鼎中原”的野心。直到今天,楚庄王因为这事一直遭到后人诟病。

  负责社祭之“宰”的必须是知识分子,最好有高级职称。商初伊尹善烹饪,做过王室厨师长,深谙治国驭民之道,说过“治大国若烹小鲜”一类的话,不但负责王宫伙食,还担当宰杀牺牲和祭祀之重任。商汤封他为官,官名叫“尹”。尹字的甲骨文左边一竖表示笔,右边是“又”(手),像手拿笔形,表治事、管控。“尹”就是后来的宰相。“宰”字从房子,从辛(荆条,使人畏惧、难受),合起来就是掌管部族的头目。周始,卿、大夫家里都设有“宰”。孔子的学生子路就是季氏家里的宰,一国之“宰”即为宰相。宰是名厨,杀的是牺牲;相是司仪,礼遇的都是王公大臣,非一般人可以胜任。

  祭祀仪式过后,肉食(胙zuò肉)需要分配给大伙吃掉。分食胙肉讲究公平,但公平不等于均衡。这里面很多规矩很多讲究。先要分配席位,首脑人物的位置叫“主席”,分列两边的叫列席。主席的酒具叫“尊”,列席的酒具叫“爵”。爵也有质地好坏之分。卿用玉爵,大夫用瑶爵,士和其他低级官吏用散爵,爵与位保持一致,叫做“爵位”。这事,西汉陈平做得最好,刘邦一高兴便叫他做了丞相(宰相)。

  古代社会,祭祀活动有两项非常重要的内容: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祖宗的“祖”字,甲骨文、金文没有示字旁,为一且字状。郭沫若考证后说,且字的甲骨文倒过来看,你猜到了,就是…那东西。“示”字的古体一横,一边一点,说到底也是这东西,也很形象。查字典示字部,礼社祀神祥祗福禁崇,皆与宗教活动有关,又莫不有那个“祖宗”在。“宗”字,房子里一个“示”,就是家里案台上放着的牌位。卧槽,日夜虔诚叩拜的竟是那东西。但古人相信上帝就住在那里。它繁衍后代,也滋生快乐、怨恨和烦恼,是为人类一切爱恨、悲喜和罪恶的源头,能不顶礼膜拜吗?

  现代人有一特点,越是希望得到的越是不好意思直面谈论,比如权力、财货、女色和性事。古人不同,古人把那玩意儿当作神祗天天对着它烧香叩头。直到今天,中国人对先人的崇拜依然不减当年。

    西方文字为简单的字母组合,不具备中国字的神奇魅力。一个汉字一个故事一部历史。“看”字,一手放在眼睛上方,手搭凉蓬,望向远方;“炙”字,一块肉放在火上烤。“年”字,一个人头上一捆稻穗,丰收了,把喜悦背回家;“步”字,一前一后两个脚印,表示行走。“走”字,上面一人两手摆动,下面一只脚,走得很急的样子。古代的“走”是现在跑的意思:“免走触株,折颈而死。

  “束”字,很有意思。孔子招生是要收费的:“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一束肉(腊肉)就是学费。束,缚也。一根木头放在一块布上,两头用绳子扎紧,就是束。中空加上一横或者两横,代表放入的物品,就是“重”字。背到背上,很重的样子。脩应该和條有关。细枝为條。把木棍换成月(肉),就是脩,细长條的肉(腊肉)。但这个说法历来有争议。孔子弟子三千,一人一束就是三千束。孔子一生颠沛流离,没有大型运输工具怕是不行。

 汉字简化后,许多字的本义被丢失。圣字的繁体为“聖”,能听善言,方为聖人,耳有德方能善听(聽)。羅(罗),用丝线织网捕鸟。讐(仇),两鸟相斗而为仇。戀(恋),相恋的人心中有丝丝缕缕的情话需要诉说。嬝(袅),一女一鸟一衣,风吹人衣,如鸟展翅,袅娜之状如在眼前,简化字“袅”没了女人,意趣差了不少。

    (文章看完了。你一定联想到了一连串问题......好吧,汉字是有故事的文字。)

你可能感兴趣的:(八卦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