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互联网之初的 QQ 开始,到现在国民级软件微信,IM产品一直在扮演着我们生活中不可获取的角色,那么一个IM产品,其设计点有哪一些呢?这几年一直在做智能客服,过程中也参与了IM产品的部分功能设计,这里简单的谈谈自己对IM产品设计的一些思考。
IM 即 instant message 即时通讯的简称。IM是重要的交流聊天工具,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能感受到的产品有很多,微信、QQ、淘宝旺旺等等都是。
从 IM 产品的作用上来讲,最本真的功能就是解决人与人的即时沟通:发消息,收消息。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发消息和收消息中的消息也发生了变化,最开始,网络通信的带宽很小,通过电话网络,拨号上网,带宽只能按byte和kbyte来计算,能够发送的消息也就是文字,后来随着光网络(FTTX)、3G、4G、5G的发展,可以发送的消息类型也变得丰富多彩,有了表情,图片、图文、语音、视频、红包、语音通话、多人语音、视频、多人视频等,那么IM产品本身的功能也开始变得复杂起来。
接下来我从个人角度来结构一下IM产品功能
一、基础功能解构
1.1 注册登录
作为一款互联网产品,必须具有账户体系,通过账户体系,完成我们在互联网上的身份识别和身份记忆,这里的身份,就是我们在产品的账号,如QQ号,微信号,阿里旺旺的账号等。
账号通过注册获取,填写我们的信息,完成身份记忆,系统给我们分配一个唯一识别号,这个识别号就如生活中的身份证号一样,是我们在这个网络的身份证,尤其这几年流行社交账号跨平台认证,从而让这个识别号更加像身份证。
1.2 添加好友
这个功能其实是IM产品中一个非常核心的功能,因为一个 IM 用户,如果只有他自己,其实是无法完成即时沟通的,点对点首先需要有两个点,而一个人只有一个点,怎样才能形成点对点的沟通呢,那就是添加好友。
添加好友的功能其实在实现上是相对简单的,就是你先知道一个人的账号,然后输入这个账号,发起添加好友的申请,等待对方的同意,然后你们就成为了好友,然后就可以开始聊天了。
1.3 好友发现
作为IM的用户,我们都熟悉 IM 产品中的添加好友功能,但是却忽略了另一个非常重要却容易被忽略的功能:好友发现。
1.3.1 好友发现功能为什么重要呢?
是因为IM产品中的账号,是是一种虚拟的ID,这里有几个问题需要先解决
- 我们要如何才能知道其他人的ID加好友聊天呢?
- 我为什么要加其他为好友呢?
- 我在现实社会中认识的人,在IM中的账号是什么呢?
- 我能加陌生人吗
- 能找到生活中以外的兴趣相投的人吗?
- ......
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我们才能进入真正的即时聊天中,解决不好,我们的产品就没有用户,没有用户,就不会有好友,没有好友,产品就没有存在的意义。
1.3.2 这个功能为什么会容易被忽略呢
主要是好友发现功能并都不是用它的本来面目来展现的,甚至几乎看不到本来面目。
现实生活中的好友发现功能的体现就有很多种形势:
- 因为同学关系形成的班级、年级、学院、校友
- 因为朋友关系形成的朋友圈
- 因为工作关系关系形成的工厂、单位、公司、工作室
- 因为血缘关系形成的亲友圈
- 因为某一些偶遇、机缘巧合认识的陌生人
- ...
可以发现,我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发生社交的情形有很多,作为对现实生活中社交场景的模拟,IM 产品也需要考虑如何完成以上场景的映射,实现各种好友发现的功能。
以我们熟悉的社交产品 微信 为例:
QQ好友导入
手机通信录导入
附近的人
摇一摇
雷达发现
漂流瓶
同城
校友
圈子
从这里面我们能明显感受到好友发现的影子,可能就是第一个和第二个了,剩下的都是以各种有意思的,好玩的、实用的形势来体现好友发现,从而帮助我们来完成添加好友,最终达到即时聊天。
时下出现的各种C端IM产品,最主要的亮点也都是在做好友发现功能,比如:灵魂设计、陌生人社交、共同爱好的音乐社交等等,可见好友发现功能对社交产品的重要性。
QQ 这几年针对Z世代的开发的功能,暖说说、括列等等,都是在解决这个特定用户群的好友发现需求。
1.4 收发消息
解决了好友的问题后,就进入到聊天环节了,IM产品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有几个点:发消息、收消息、离线消息、撤回、转发。
1.4.1 发消息
消息类型的变化,是跟随通信技术一直在变化的,伴随着1G到5G,消息的类型也从文字增加到了表情,图片、图文、语音、视频、红包、语音通话、多人语音、视频通话、多人视频等。
因为种类的变化,产品需要支撑的功能也会越来越复杂,场景也会也会变多。
如果文字的话,没有太多的点,也是最基本的功能。
图片和视频的话就要考虑怎么调用摄像头,怎么调用相册,是否可以发多个,如何传输,如何预览,和文字能否混合。
语音的话就要考虑能发多长时间,怎么发送语音,语音如何采样,如何押送,取消发送怎么处理。
红包也是一种消息,是应国人习惯的一种特有消息,这个是移动支付能力具备后产生的交互场景,里面涉及的内容更多。
语音通话、视频通话是IM产品在即时这个层面上一个质的变化,真正实现了运营商一直提却没有实现和推广的功能。让我们可听可见,让交流更加真实。
1.4.2 收消息
收消息的功能,是体现消息即时的关键,当有好友发送消息的时候,我们能第一时间收到提醒并看到消息。
- 对方正在输入中
这里也有一个有趣的功能,那就是聊天状态通知,我们熟悉的:对方正在输入中,这个功能最早出现在1999 年,微软的MSN Messenger 1.0 版本,这个功能,由此让用户产生实时聊天的感觉。
而这个看似简单的功能,却是一个非常消耗网络资源的功能,在最开始出现这个功能的时候,网络通信还很昂贵,而90%的通信都是用来完整这个状态提醒。
- 已读未读
收消息的功能中还有一个有意思的功能,那就是未读和已读。
为什么说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功能呢?
是因为这个功能更多的是对人性的考量,国内的APP里面,我最早是在阿里旺旺里面见到,后来在钉钉中全面铺开,再后面企业微信也出现了这个功能。
这个功能其实对聊天的双方是有压迫性的,已读的潜台词就是你已经看到我发的消息了,该到你回复消息的时候了,那么这个查收消息就会变的具有压迫性,因为在没有已读未读的功能以前我们还有理由说,我没有看到你的消息,而现在,一旦你看到了消息,消息的状态立马就变成了已读,这个躲避的理由就无法立足了。
可以看到的是,微信没有这个功能,而有这个功能的产品,其适用的场景更多的是偏向工作需求,比如钉钉和企业微信,而阿里旺旺是偏向商务的,买家和卖家,这些沟通的双方有迫切的需求希望知道消息是否被看到。
1.4.3 离线消息
离线消息的逻辑就是,可以不用即时沟通,我们可以留言给对方,等对方上线的时候,再把信息传达给对方。
消息数量的提醒
和离线消息功能相近的一个功能是消息数量的提醒,之前有很多人在网上说有强迫症,一定要把微信,微博之类的软件里面数字或者红点全部点掉才会结束。
这里提到的数字和红点,实际上就是消息数量的提醒,常见的做法是:
如果有人给我们发送了消息,那么IM 的客户端会将消息以系统的消息提醒方式送达到我们眼前,
同时会在对应发消息的人的头上显示一个消息梳理,在整个客户端里面显示所有未读的消息数量。
刚刚提到的把数字点掉就是进入到客户端,点击存在未读消息的会话上,把未读变成已读。
这样的提醒保证了消息送达率和已读率,也提高了用户查阅消息的效率,但同时也在无形中给了用户一个紧张感、好奇感、压迫感。
1.4.4 撤回
人和计算机的差别就是,人会不断犯小错误,比如发消息发错人,打错字,误触等,在发送消息的时候也会遇到各种问题,因此撤回功能便应运而生,如果现在一个IM产品中没有撤回功能,会给聊天的人带来我不能犯错的压迫感。
这里面有意思的一点是,微信的撤回,是有时间限制的,而钉钉的撤回是没有时间限制的。
微信面对的是熟人社交,更偏向生活化,而钉钉面对的更多是商务和工作场合,需要更加谨言慎行,因此在聊天中提供了更便利的改错功能。
1.4.5 转发
消息的转发,类似我们现实中的传话,把一个人的话传给另一个人,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
现在的IM产品,把消息转发功能强化到,一次可以转发多段对话,保留对话的上下文场景,让收到转发消息的人能看得更清晰明白。
1.4.6 历史记录
这个功能说不重要也不重要,说重要也重要,因为聊天记录承载了人过去这个时间里面的心路历程,成长记忆等等,也保留了很多重要时刻的记忆。
到目前,聊天记录做得比较好的,应该是钉钉,消息记录全部保留在云端,并且可以多端同步。
而QQ的聊天记录,一直以本地数据库的方式进行记录,云端同步和多端同步功能有各种限制,最开始为收费功能,后来有时间限制,同时随着其版本的迭代,本地数据库的记录格式还出现了不兼容的问题。
微信的聊天记录,从一开始就明确说明不在云端保留,不能多端同步,全部以本地数据库的方式存储。
二、增强功能
聊完了基本功能后,接下来我在分析一下IM产品的增强功能,这些功能如果没有,IM产品的功能也能自恰,但是如果想IM产品能发展的更好,就需要各种功能来拓展人与人的连接,增加人与人互动的次数,创造更多互动的机会。
2.1 个人表达:空间、朋友圈
这个是一个典型的社交产品功能,为用户提供一个表达自己的舞台,在微信还没出现的时候,QQ的空间可以说是当时最火的博客网站,QQ的用户会在上面发表个人观点,写博客,发长文,并提供评论,点赞,转发功能,同时还能将这些状态信息及时的通知到QQ客户端,不断创造人与人互动的机会和场景。
现在的微博,很多功能和当时的QQ空间很相似。
微信出来以后,带来了另一种互联网的社交场所:朋友圈,通过图片+文字的方式展示自己的生活、工作,提供点赞,评论功能。在一个熟人社交中,这种方式带来了更多的用户黏性,创造了更多互动的计划和话题。
2.2 多点沟通:群、讨论组
这个功能,可以理解为现实生活中小组讨论、临时会议等形势的线上表达,解决的是多点沟通和多人信息同步问题。
QQ最开始只有群,而且还有很多限制,必须达到一定等级后才能创建群,后面出现了讨论组,让几个人可以在同一个组中多点沟通。
2.3 虚拟肢体语言:表情包
QQ长生不衰的原因之一就是拥有丰富的表情包,通过内置的表情和丰富便捷的自制表情包,让聊天不在只是简单的文字,图片,语音和视频,还能携带更多语言之前的表情和肢体语言
。
表情包在年轻人更火,我理解的一个原因之一就是表情包弥补了线上不能面对面沟通所缺少的语气、语调、表情、肢体等现实沟通中必不可少的部分。
也因为表情包,激发了互动的兴趣和活力。
2.4 带动特别日子的气氛:红包
中国人的传统中,在春节、生日、纪念日等特别的日子里,亲朋好友都会有送红包的习惯,而红包诞生的原因也是因为腾讯总部所在的地方:广东,公司老板有在春节后上班第一天给员工发利是的习惯。基于对现实生活的抽象和映射,红包功能也作为IM产品的一个特有功能应运而生。
红包当年的出现,给腾讯的微信支付铺开了道路,帮助微信支付迅速抢占了移动支付的市场份额。
现在的红包功能,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变种:定向红包、随机红包、群收款红包等等。
这里的核心要素还是推动人与人更多的依赖IM工具,利用IM工具产生互动。
2.5 自媒体表达场所:公众号
微信的公众号,其本意是帮助公司更好的触达用户,建立基于社交的线上门户,不曾想成了自媒体的第一阵地。
现在的社交软件,在一定的体量后,都会考虑构建类似公众号的功能和产品。不管如何错位理解和使用,公众号在很大层面上不住IM产品提升了黏性、增加了更多打开IM的理由和动机。
2.6 企业服务工具:小程序
自从微信出现小程序后,现在小程序在社交产品中已经是一个标准功能,其目的就是为了方便B2C场景下的企业服务能更方便的接触目标用户,同时也能不增加用户安装APP的烦恼,在维护私域流量时提供更便捷,更完整的服务闭环。
通过IM、公众号、小程序、企业IM,确实可以形成C2C、B2C、C2B、B2B的完整服务链路。
以上就是我在对IM产品功能的一些认识和思考,很多地方还有不足之处,可以通过留言、微信等方式指正,共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