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聆听的思考

本次研修班重温了一遍《聆听的艺术》,正是我需要回炉的一个部分。

图片发自App

在我的读书会里,通常会出现三类参与者,第一类槽点很多不吐不快,第二类是基本不发出声音,第三类就是该说的时候口若悬河该听的时候洗耳恭听。以前,我通常都会认为是性格使然,但随着越来越多的读书会经验,我发现以上行为还有另一种底层逻辑,就是“能量”——第一类是正能量>负能量;第二类是负能量>正能量;第三类是能量基本守恒。

作为童府妈妈读书会的带读人,我们追求的是构建一个彼此信任的场域,可以让全职妈妈们有一个抽离(喘气)的机会,而书只是一个载体,读书只是一种回归本我的形式。不同的参与者是带着不同的诉求来到读书会的,第一类人借助吐槽把需求道了出来得到共情,从而得到治愈;第二类人听别人的故事找到了支持自己的力量;第三类人则可以尽情享受抽离的时光。而作为带读人,我们需要修炼的最首要的内功,就是聆听:我们聆听的也许是语言信息,也许是非语言信息,而聆听的基础就是尊重和共情。简单说,能够做到善于聆听的带读人,才有可能构建出理想的场域。

图片发自App

如果把聆听放到其他的场景中,也是一个常被忽视的动作。正是因为没有被人聆听,所以大多数人的内在,都是被自己的声音充斥着,所以也听不到别人的声音。而这也是许多无效沟通的根源。

道理易懂,但知易行难。好在我们有各种读书会作为练习场,作为带读人的支持系统。只有多参加多举办,在不断的实操与复盘中才能形成“积极聆听”的好习惯。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关于聆听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