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rnetes之service详解

kubernetes之service详解

文章目录

  • kubernetes之service详解
    • Horizontal Pod Autoscaler(HPA)
    • DaemonSet(DS)
    • Job
    • CronJob(CJ)
    • Service介绍
    • Service类型
    • ClusterIP类型的Service
    • HeadLiness类型的Service
    • NodePort类型的Service
    • LoadBalancer类型的Service
    • ExternalName类型的Service
    • Ingress介绍

Horizontal Pod Autoscaler(HPA)

在前面的课程中,我们已经可以实现通过手工执行kubectl scale命令实现Pod扩容或缩容,但是这显然不符合Kubernetes的定位目标–自动化、智能化。 Kubernetes期望可以实现通过监测Pod的使用情况,实现pod数量的自动调整,于是就产生了Horizontal Pod Autoscaler(HPA)这种控制器。
HPA可以获取每个Pod利用率,然后和HPA中定义的指标进行对比,同时计算出需要伸缩的具体值,最后实现Pod的数量的调整。其实HPA与之前的Deployment一样,也属于一种Kubernetes资源对象,它通过追踪分析RC控制的所有目标Pod的负载变化情况,来确定是否需要针对性地调整目标Pod的副本数,这是HPA的实现原理。
kubernetes之service详解_第1张图片

DaemonSet(DS)

DaemonSet类型的控制器可以保证在集群中的每一台(或指定)节点上都运行一个副本。一般适用于日志收集、节点监控等场景。也就是说,如果一个Pod提供的功能是节点级别的(每个节点都需要且只需要一个),那么这类Pod就适合使用DaemonSet类型的控制器创建。
kubernetes之service详解_第2张图片

DaemonSet控制器的特点:

  • 每当向集群中添加一个节点时,指定的 Pod 副本也将添加到该节点上
  • 当节点从集群中移除时,Pod 也就被垃圾回收了

下面先来看下DaemonSet的资源清单文件

apiVersion: apps/v1                                                # 版本号
kind: DaemonSet                                                    # 类型       
metadata:                                                          # 元数据
  name:                                                            # rs名称 
  namespace:                                                       # 所属命名空间 
  labels:                                                          #标签
    controller: daemonset
spec:                                                              # 详情描述
  revisionHistoryLimit: 3                                          # 保留历史版本
  updateStrategy:                                                  # 更新策略
    type: RollingUpdate                                            # 滚动更新策略
    rollingUpdate:                                                 # 滚动更新
      maxUnavailable: 1                                           # 最大不可用状态的 Pod 的最大值,可以为百分比,也可以为整数
  selector:                                                       # 选择器,通过它指定该控制器管理哪些pod
    matchLabels:                                                  # Labels匹配规则
      app: nginx-pod
    matchExpressions:                                             # Expressions匹配规则
      - {key: app, operator: In, values: [nginx-pod]}
  template:                                                       # 模板,当副本数量不足时,会根据下面的模板创建pod副本
    metadata:
      labels:
        app: nginx-pod
    spec:
      containers:
      - name: nginx
        image: nginx:1.17.1
        ports:
        - containerPort: 80

Job

Job,主要用于负责批量处理(一次要处理指定数量任务)短暂的一次性(每个任务仅运行一次就结束)任务。Job特点如下:

  • 当Job创建的pod执行成功结束时,Job将记录成功结束的pod数量
  • 当成功结束的pod达到指定的数量时,Job将完成执行

kubernetes之service详解_第3张图片
Job的资源清单文件:

apiVersion: batch/v1                                                  # 版本号
kind: Job                                                             # 类型       
metadata:                                                             # 元数据
  name:                                                               # rs名称 
  namespace:                                                          # 所属命名空间 
  labels:                                                             #标签
    controller: job
spec:                                                                 # 详情描述
  completions: 1                                                      # 指定job需要成功运行Pods的次数。默认值: 1
  parallelism: 1                                                      # 指定job在任一时刻应该并发运行Pods的数量。默认值: 1
  activeDeadlineSeconds: 30                                           # 指定job可运行的时间期限,超过时间还未结束,系统将会尝试进行终止。
  backoffLimit: 6                                                     # 指定job失败后进行重试的次数。默认是6
  manualSelector: true                                                # 是否可以使用selector选择器选择pod,默认是false
  selector:                                                           # 选择器,通过它指定该控制器管理哪些pod
    matchLabels:                                                      # Labels匹配规则
      app: counter-pod
    matchExpressions:                                                 # Expressions匹配规则
      - {key: app, operator: In, values: [counter-pod]}
  template:                                                           # 模板,当副本数量不足时,会根据下面的模板创建pod副本
    metadata:
      labels:
        app: counter-pod
    spec:
      restartPolicy: Never                                            # 重启策略只能设置为Never或者OnFailure
      containers:
      - name: counter
        image: busybox:1.30
        command: ["bin/sh","-c","for i in 9 8 7 6 5 4 3 2 1; do echo $i;sleep 2;done"]
关于重启策略设置的说明:
    如果指定为OnFailure,则job会在pod出现故障时重启容器,而不是创建pod,failed次数不变
    如果指定为Never,则job会在pod出现故障时创建新的pod,并且故障pod不会消失,也不会重启,failed次数加1
    如果指定为Always的话,就意味着一直重启,意味着job任务会重复去执行了,当然不对,所以不能设置为Always

CronJob(CJ)

CronJob控制器以Job控制器资源为其管控对象,并借助它管理pod资源对象,Job控制器定义的作业任务在其控制器资源创建之后便会立即执行,但CronJob可以以类似于Linux操作系统的周期性任务作业计划的方式控制其运行时间点及重复运行的方式。也就是说,CronJob可以在特定的时间点(反复的)去运行job任务。

kubernetes之service详解_第4张图片
CronJob的资源清单文件:

apiVersion: batch/v1                                                        # 版本号
kind: CronJob                                                               # 类型       
metadata:                                                                   # 元数据
  name:                                                                     # rs名称 
  namespace:                                                                # 所属命名空间 
  labels:                                                                   #标签
    controller: cronjob
spec:                                                                       # 详情描述
  schedule:                                                                 # cron格式的作业调度运行时间点,用于控制任务在什么时间执行
  concurrencyPolicy:                                                        # 并发执行策略,用于定义前一次作业运行尚未完成时是否以及如何运行后一次的作业
  failedJobHistoryLimit:                                                    # 为失败的任务执行保留的历史记录数,默认为1
  successfulJobHistoryLimit:                                                # 为成功的任务执行保留的历史记录数,默认为3
  startingDeadlineSeconds:                                                  # 启动作业错误的超时时长
  jobTemplate:                                                              # job控制器模板,用于为cronjob控制器生成job对象;下面其实就是job的定义
    metadata:
    spec:
      completions: 1
      parallelism: 1
      activeDeadlineSeconds: 30
      backoffLimit: 6
      manualSelector: true
      selector:
        matchLabels:
          app: counter-pod
        matchExpressions: 规则
          - {key: app, operator: In, values: [counter-pod]}
      template:
        metadata:
          labels:
            app: counter-pod
        spec:
          restartPolicy: Never 
          containers:
          - name: counter
            image: busybox:1.30
            command: ["bin/sh","-c","for i in 9 8 7 6 5 4 3 2 1; do echo $i;sleep 20;done"]
需要重点解释的几个选项:
schedule: cron表达式,用于指定任务的执行时间
    */1    *      *    *     *
    <分钟> <小时> <日> <月份> <星期>

    分钟 值从 0 到 59.
    小时 值从 0 到 23.
    日 值从 1 到 31.
    月 值从 1 到 12.
    星期 值从 0 到 6, 0 代表星期日
    多个时间可以用逗号隔开; 范围可以用连字符给出;*可以作为通配符; /表示每...
concurrencyPolicy:
    Allow:   允许Jobs并发运行(默认)
    Forbid:  禁止并发运行,如果上一次运行尚未完成,则跳过下一次运行
    Replace: 替换,取消当前正在运行的作业并用新作业替换它

Service介绍

在kubernetes中,pod是应用程序的载体,我们可以通过pod的ip来访问应用程序,但是pod的ip地址不是固定的,这也就意味着不方便直接采用pod的ip对服务进行访问。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kubernetes提供了Service资源,Service会对提供同一个服务的多个pod进行聚合,并且提供一个统一的入口地址。通过访问Service的入口地址就能访问到后面的pod服务。

kubernetes之service详解_第5张图片
Service在很多情况下只是一个概念,真正起作用的其实是kube-proxy服务进程,每个Node节点上都运行着一个kube-proxy服务进程。当创建Service的时候会通过api-server向etcd写入创建的service的信息,而kube-proxy会基于监听的机制发现这种Service的变动,然后它会将最新的Service信息转换成对应的访问规则。

kubernetes之service详解_第6张图片

kube-proxy目前支持三种工作模式:

userspace 模式

userspace模式下,kube-proxy会为每一个Service创建一个监听端口,发向Cluster IP的请求被Iptables规则重定向到kube-proxy监听的端口上,kube-proxy根据LB算法选择一个提供服务的Pod并和其建立链接,以将请求转发到Pod上。 该模式下,kube-proxy充当了一个四层负责均衡器的角色。由于kube-proxy运行在userspace中,在进行转发处理时会增加内核和用户空间之间的数据拷贝,虽然比较稳定,但是效率比较低。

kubernetes之service详解_第7张图片

iptables 模式

iptables模式下,kube-proxy为service后端的每个Pod创建对应的iptables规则,直接将发向Cluster IP的请求重定向到一个Pod IP。 该模式下kube-proxy不承担四层负责均衡器的角色,只负责创建iptables规则。该模式的优点是较userspace模式效率更高,但不能提供灵活的LB策略,当后端Pod不可用时也无法进行重试。

kubernetes之service详解_第8张图片
ipvs 模式

ipvs模式和iptables类似,kube-proxy监控Pod的变化并创建相应的ipvs规则。ipvs相对iptables转发效率更高。除此以外,ipvs支持更多的LB算法。

kubernetes之service详解_第9张图片

Service类型

Service的资源清单文件:

kind: Service                    # 资源类型
apiVersion: v1                   # 资源版本
metadata:                        # 元数据
  name: service                  # 资源名称
  namespace: dev                 # 命名空间
spec:                            # 描述
  selector:                      # 标签选择器,用于确定当前service代理哪些pod
    app: nginx
  type:                          # Service类型,指定service的访问方式
  clusterIP:                     # 虚拟服务的ip地址
  sessionAffinity:               # session亲和性,支持ClientIP、None两个选项
  ports:                         # 端口信息
    - protocol: TCP 
      port: 3017                 # service端口
      targetPort: 5003           # pod端口
      nodePort: 31122            # 主机端口
  • ClusterIP:默认值,它是Kubernetes系统自动分配的虚拟IP,只能在集群内部访问
  • NodePort:将Service通过指定的Node上的端口暴露给外部,通过此方法,就可以在集群外部访问服务
  • LoadBalancer:使用外接负载均衡器完成到服务的负载分发,注意此模式需要外部云环境支持
  • ExternalName: 把集群外部的服务引入集群内部,直接使用

ClusterIP类型的Service

Endpoint
Endpoint是kubernetes中的一个资源对象,存储在etcd中,用来记录一个service对应的所有pod的访问地址,它是根据service配置文件中selector描述产生的。
一个Service由一组Pod组成,这些Pod通过Endpoints暴露出来,Endpoints是实现实际服务的端点集合。换句话说,service和pod之间的联系是通过endpoints实现的。
kubernetes之service详解_第10张图片
负载分发策略
对Service的访问被分发到了后端的Pod上去,目前kubernetes提供了两种负载分发策略:
如果不定义,默认使用kube-proxy的策略,比如随机、轮询
基于客户端地址的会话保持模式,即来自同一个客户端发起的所有请求都会转发到固定的一个Pod上
此模式可以使在spec中添加sessionAffinity:ClientIP选项

HeadLiness类型的Service

在某些场景中,开发人员可能不想使用Service提供的负载均衡功能,而希望自己来控制负载均衡策略,针对这种情况,kubernetes提供了HeadLiness Service,这类Service不会分配Cluster IP,如果想要访问service,只能通过service的域名进行查询。

NodePort类型的Service

在之前的样例中,创建的Service的ip地址只有集群内部才可以访问,如果希望将Service暴露给集群外部使用,那么就要使用到另外一种类型的Service,称为NodePort类型。NodePort的工作原理其实就是将service的端口映射到Node的一个端口上,然后就可以通过NodeIp:NodePort来访问service了。

kubernetes之service详解_第11张图片

LoadBalancer类型的Service

LoadBalancer和NodePort很相似,目的都是向外部暴露一个端口,区别在于LoadBalancer会在集群的外部再来做一个负载均衡设备,而这个设备需要外部环境支持的,外部服务发送到这个设备上的请求,会被设备负载之后转发到集群中。

kubernetes之service详解_第12张图片

ExternalName类型的Service

ExternalName类型的Service用于引入集群外部的服务,它通过externalName属性指定外部一个服务的地址,然后在集群内部访问此service就可以访问到外部的服务了。

kubernetes之service详解_第13张图片

Ingress介绍

在前面课程中已经提到,Service对集群之外暴露服务的主要方式有两种:NotePort和LoadBalancer,但是这两种方式,都有一定的缺点:

  • NodePort方式的缺点是会占用很多集群机器的端口,那么当集群服务变多的时候,这个缺点就愈发明显
  • LB方式的缺点是每个service需要一个LB,浪费、麻烦,并且需要kubernetes之外设备的支持
    基于这种现状,kubernetes提供了Ingress资源对象,Ingress只需要一个NodePort或者一个LB就可以满足暴露多个Service的需求。工作机制大致如下图表示:

kubernetes之service详解_第14张图片
实际上,Ingress相当于一个7层的负载均衡器,是kubernetes对反向代理的一个抽象,它的工作原理类似于Nginx,可以理解成在Ingress里建立诸多映射规则,Ingress Controller通过监听这些配置规则并转化成Nginx的反向代理配置 , 然后对外部提供服务。在这里有两个核心概念:

  • ingress:kubernetes中的一个对象,作用是定义请求如何转发到service的规则
  • ingress controller:具体实现反向代理及负载均衡的程序,对ingress定义的规则进行解析,根据配置的规则来实现请求转发,实现方式有很多,比如Nginx, Contour, Haproxy等等
    Ingress(以Nginx为例)的工作原理如下:
  1. 用户编写Ingress规则,说明哪个域名对应kubernetes集群中的哪个Service
  2. Ingress控制器动态感知Ingress服务规则的变化,然后生成一段对应的Nginx反向代理配置
  3. Ingress控制器会将生成的Nginx配置写入到一个运行着的Nginx服务中,并动态更新
  4. 到此为止,其实真正在工作的就是一个Nginx了,内部配置了用户定义的请求转发规则

kubernetes之service详解_第15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kubernetes,docker,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