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时的年味|那些深刻的记忆

泥墙青瓦

我的家在四川,在那个没有大海只有高山的十八弯里。泥墙青瓦,小房屋,大院子,高烟囱,小时候我的家便是这样。那时候柏油路还没有修,小汽车也不是每家都有,所以回家需要走长长的山路。但是过年回家的路上总是有熟人热情地叫你去吃饭,去玩。新年的气氛让每个人都洋溢着笑脸,那么地温暖。

小时候,过年村子里非常热闹,每家每户都整整齐齐地回到家里迎接新年。除夕之前贴春联,贴门神。记得小时候在集市上去买春联,我总喜欢那种金色字的春联,贴在门框上特别耀眼和好看,瞬间感觉小房子都有活力了。过年四川人的饭桌上总少不了腊肉和香肠。它们不似腌肉、新鲜肉,也不是其他地方能随便买到的,那是一种别样的味道,淡淡的香,每个四川人无论到哪个地方都想带走一些,独特的食物,独家的回忆。


石板清幽

年轻的人回家就是为了放松,无论在过去一年里是没有挣到很多钱,还是有很多不开心,回到家里,统统都放一边,开开心心先过年。我记得爸爸那几天就特别喜欢和他的几个好朋友打牌,打麻将。每年如此,大家都是先高高兴兴喝了酒再开始。我也是不懂了,难道喝完酒更清醒,算牌更精准,哈哈。男人们打牌,女人们则是聊天,嗑瓜子,用一个大瓷盆盛一盆木头柴火在大堂,大家围坐一起,火红的碳火映得人特别温暖。没有智能机,没有iPad,一切都是心与心直接交流。至于我们,要么跑到小河边(小店)去买零食,买玩具;要么到处瞎胡闹,从村头到村尾,可能唯一能让我们安静下来的就是动画片,大家齐齐地望着电视,这就是大人们的“必杀技”,嘿嘿~。

盼来盼去,除夕来了,那时候奶奶还在,所以大伯,二伯都统一到我家来过年。晚上的厨房有很多身影在帮忙,一会儿就是一桌好菜。吃饭前,要先给祖先烧纸,磕头,然后退到一边,等先人们吃完了再去吃,听起来是不是挺诡异,但是这却是一个传统。大堂中黑漆大方木桌,高板凳,矮了还够不着。一家人都围着它坐,那时候大人们总开玩笑说,“小孩子站着吃才长得高”。春晚和烟火是除夕的必备品。那时候赵本山还没有退出春晚,歌曲还是那些红红火火的老歌,可是大家都看得很认真。零点一到就放烟花,不是什么特别的形状,只是简单地绽开,可我还是觉得每年都特别绚丽。无论天气多冷,我都会在院子里看着放完,并且大声喊着:新年快乐,然后拿着我的烟花条,点燃在院子里张牙舞爪地跑。

初一,藏扫帚,吃汤圆,穿着新衣去上庙。我记得有一年我爸搓了一个特别大的汤圆,一个顶四个,还没有馅,我很倒霉吃到了那一碗,一口咬下去,差点没噎到我,至此,我再也不相信他包的汤圆了,简直记忆深刻。去上庙是我比较喜欢的事。庙宇在小镇上,新年的镇上很热闹,吃的,玩的,应有尽有,虽然人挤人,但是我还是喜欢在人潮中东瞅瞅西瞅瞅,一圈下来,手臂上吊着一个氢气球,手上拿着挂着,吃吃喝喝买了很多,嘿嘿~。大人们要去烧香,下山都会拿着一根柏树枝,说是庙宇后山掰的,拿回家放在枕头下保佑来年“生财”用的。

初一之后便是拜年,亲戚朋友互相走走,迎来送去,村子里要实实在在热闹好几天,大家见了好久不见的亲人,远道而来的朋友,每天都有说不完的话,聊不完的故事。小的时候,我奶奶腿脚不好,但是那时候她会慢慢地走去村子里梁奶奶家,那个奶奶已经不能走动了,她们彼此见面聊得也不多,很多时候总是静静地坐着,但是却每年都聚。她们的目光总是温暖而又平静。儿时的我不懂,现在我可能有些明白了。可是他们都不在了。

儿时的新年很好玩,在池塘里钓了一条和小拇指一样大的鱼;一边烧火一边在火里搭着小房子;偷着在饭前翻箱倒柜吃零食;拿着羽毛球拍还被小狗追着到处跑......


夕阳小道
                       #羽西X 红蕴新生#

活动传送门:https://www.jianshu.com/p/ee05f7eff678

你可能感兴趣的:(儿时的年味|那些深刻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