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春谈钱币

与货币一体的凭证:钱币

货币事物是为了方便交易而诞生,但人们对便利性的要求是没有止境的,跟随着货币的诞生,之后出现的一系列事物,都与交易便利性的提升密切相关。钱币,既是货币本身的一种形态,也是货币的一种凭证。在铸币技术未被发现之前,货币是以金锭、银锭或金条、银块这种自然形式流通于市场之中的。体现货币价值的尺度是它的重量,那么人们在交易活动中使用货币时就难免对所付金银进行现场称重。钱币事物的出现,使得货币有了面值,由此导致交易效率有了极大地提升。货币的钱币形态使人们在交易时不必再劳神费力地对贵金属进行融化、分割、称重等处理工序,人们只要按照钱币上的标称值即可判定金属的重量。

何为钱币?钱币就是在适量贵金属上铸造印记以证明其重量,同时标识出铸币者,以彰显其信誉。一般的标称值印记无非是说该钱币重多少克、多少盎司或钱币金属纯度的百分比数值。这也就是为什么钱币的名称通常都是重量的名称,例如:钱、磅、马克、埃居等等。钱币提供的服务质量依赖于铸造钱币者的可信程度。如果市场参与者不信任这些凭证,他们便撇开钱币不用,宁可接受金属称重、融化、分割所带来的额外负担。值得信赖的钱币则省去了这些麻烦,因此也就提升了它所含金属的价值。比如一盎司可信的银质钱币比一盎司银锭价值略高,人们因此为钱币支付比锭块状货币更高的价格,铸币者于是可以靠这个差价为生。

由于货币凭证的价值依赖于铸币者的可信程度,钱币通常在有限的地域内流通。只有了解铸币者的信用才有可能接受他铸造的钱币,其他人则会坚持只接受自然状的货币或他们信任的钱币。一种钱币的流通地理范围可大可小,如果铸币者有极为出色的声誉,钱币甚至可以风靡全球。比如墨西哥银元在19世纪早期通行于美国大部分地区,并使自己的名字在这个国家的现行货币上留下了印记。

钱币事物从一诞生开始就从胎中带出面值可能会与实际重量不符的问题,这种可能一是取决于铸造钱币者的诚信,二是源于长期使用可能的磨损。一般来说长期使用流通的钱币,其贵金属重量可能小于新铸的钱币。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人们倾向于自己持有好的钱币,而把质量低的劣币用于交易。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铸币者应该为自己的钱币提供保险服务,承诺用任何稍有耗损的钱币兑换新币。用这个方法可以保证钱币持久的稳定性和同质性。在历史上,铸币者提供过一些保证重量的附加服务,因此有保险的钱币价格会高一些。有保险与无保险的钱币的价格差值,足以用来支付以旧换新的费用。

中世纪以来,为数众多的货币理论家认为铸币业务应交托给君主或政府,因为人们会自然地信任他们。但其实无论是君主还是现代政府都会滥用这种信任。例如他们会在实际只有半盎司分量的贵金属钱币上标注一盎司,而把另一半盎司窃入囊中。经济科学使得我们了解到竞争性铸币是一种能够更好地维持钱币可信度的方式,不允许普通民众进入铸币行业以及销售他们各自的钱币,没有任何科学依据。私人铸造钱币的确有可能会发生以次充好滥用自身信誉的现象,但惩罚马上就会降临,他会失去所有顾客,人们很快就会转用其他更值得信任的钱币,竞争的结果必然会是信誉极佳的铸币者获得他们应有的市场份额,而质量服务都低劣的铸币者会被彻底驱逐出市场,无立足之地。

你可能感兴趣的:(立春谈钱币)